18年《自然》关注的这12件事,有你感兴趣的吗?
原文以What to expect in 2018: science in the new year为标题
发布在2018年1月2日的《自然》新闻上
原文作者:Elizabeth Gibney
探月、古基因组、论文出版模式之争等,将影响新一年的科研面貌。
宇宙数据
今年加拿大氢强度图谱实验(CHIME)将全面开展,快速射电暴或将变得不再那么神秘莫测。天文学家希望使用CHIME每天观测数十次这样的现象,而目前总计只观测到几十次。4月,天文家将分析来自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望远镜的第二批数据集,从中揭示银河系里十几亿颗恒星的位置和运动。这些数据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于银河系螺旋结构的理解。
古代美洲人
大量古基因组研究预计将于2018年出结果,它们或有助于解释人类如何在美洲扩散开来。人类约在15,000年前开始进入美洲,但是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精确人类在该地区扩散的预估时间和方式,从而明确人类之后在美洲迁徙的时间点和路线。这些研究或许也有助于解释现今美洲原住民的遗传多样性。
古基因组研究界有望帮助解释人类在美洲的迁徙模式以及美洲原住民的遗传多样性。
图片提供:Aaron Hue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科学单位变革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四个度量单位的重定义应于2018年末落实。在2017年11月举行的国际度量衡大会上,来自58个国家的代表就采用安培、千克、开尔文和摩尔的新定义进行投票。新定义将以基本常数的确切数值为基础,而非任意的或抽象的定义。如果获批,那么新定义将于2019年5月起生效。
探月不止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命令NASA执行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任务,同时,另外两国航天机构也将展开探月任务。印度计划于2018年初发射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同年12月,中国嫦娥4号探测器将首次开展人类探测器对月球背面的造访。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2号(Hayabusa-2)应将于7月抵达小行星“龙宫”(Ryugu),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将于2018年末抵达小行星“贝努”(Benn)。二者都将于本世纪20年代返回采样。
癌症全景
首项大规模多癌症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在今年带来有关癌症调控基因的认知。另一个大型测序项目——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的成果也将出炉,为我们带来33种肿瘤的外显子组分析结果。
气候政策的大事件
作为2018年促进性对话(Facilitative Dialogue 2018)的一部分,已经签署2015年《巴黎协定》的国家将介绍各自在实现本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各国都希望将全球平均温度维持在高于工业前水平1.5–2 °C之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将发布专门报告,介绍全球温度上升1.5°C的后果。9月,美国加州州长Jerry Brown将举行大型气候会议,支持《巴黎协定》。
极致成像
关于在极端条件下(如行星的内核)物质如何变化的一系列研究预计将在2018年开展。全球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设备中的新工具将让科学家们成像在高温高压下不断变化的样本。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在德国汉堡投入使用后,科学家们研究生物化学反应的成本也将降低。
汉堡附近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
图片提供:Heiner Mueller-Elsner/Focus/eyevine
政治角力
2018年,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历史表明,入主白宫的那个政党(目前是共和党)往往可能在选举中损失国会席位。但是,民主党是否能够获得足够多的众议院或参议院席位而在两院中取得主导地位,仍未明确。与此同时,科学家竞选地方、州及联邦职位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引发广泛关注。而英国将进入脱欧谈判第二阶段,决定该国与欧盟的科研合作在2019年英国脱欧后的走向。
太空行业竞争
5支团队共同角逐奖金达3000万美元的谷歌月球X大奖(Google Lunar Xprize),他们要在3月31日之前让首个私人资助的月球车登陆月球,并发回照片。波音和SpaceX公司计划在11月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疾病治疗
人们正在加大努力将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引入临床。首个CRISPR临床一期人体试验(编辑免疫细胞以治疗肺癌)将于4月结束。Locus Biosciences和Eligo Bioscience等公司将利用噬菌体,让CRISP系统对抗耐抗生素细菌。今年年底,将于日本京都开展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治疗帕金森病的首个试验。
粒子冲浪
现在已经到了使用新方法加速粒子的关键时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展AWAKE实验的科学家已经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是可靠的。现在,他们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如果成功了,这项技术最终有望催生规模更小、更便宜的对撞机。
开放获取
德国科学家与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的对抗终将如何收局?从1月1日起,约200家德国机构将无法获取爱思唯尔的期刊,除非双方在这场有关订阅价格的持久战中能达成和解。继2017年11月美国法庭命令Sci-Hub网站关闭部分域名后,该网站的未来命运成为开放获取倡导者关注的焦点。(Sci-Hub允许无授权用户免费访问大量付费论文。)ⓝ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0009-5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