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绘本不讲“理”,你能做到吗?
我是毛妈Carol
海外教育集团任职十多年
英文绘本推广人,亲子阅读践行者
在这里和10万妈妈交流启蒙经验
前一段时间,我和肖肖去参加了一次本地的绘本阅读活动,适逢“母亲节”,所以这次讲的绘本是《爱心树》,虽然这本绘本我们在家已经看过很多遍,但依然还是被深深地感动着。
当我们还沉浸在听完这本绘本的各种感动中时,老师突然关掉幻灯片,问道:“大家知道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吗?”在场的孩子们先是沉默了一阵,继而七嘴八舌,但似乎总也没有答到老师需要的答案。
后来老师总结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很爱我们,把无私的爱都给予了我们,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我们可不能像小男孩学习,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懂得回报父母。记住了吗?”这道理听来无懈可击,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说:“记住了!”可我总觉得这道理过于教条和深奥了点,这样一提炼,反而变得索然无味了。
相较之下,我更回味于第一次给肖肖读这本书的情景!有一天晚上睡觉前,肖肖躺在我的怀里,我给她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听到了抽噎的声音,身边的这个小人儿已经哭成了泪人。肖肖看到我在看她,突然转过身,紧紧抱住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也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说:“妈妈也爱你!别哭了,我们睡觉吧!”在我的安抚下,肖肖渐入梦乡,我轻轻擦拭掉停留在她眼角的泪珠,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晚上我竟然失眠了。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大道理,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于我而言,是在有了肖肖之后才渐渐明白了这种无私的付出,也从书中那个逐渐长大的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通过这次活动,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读绘本的时候,要不要给孩子提炼绘本里的人生道理?
中国的孩子大多是被大道理喂大的孩子,从小到大,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父母要么是恐吓我们,要么是给我们讲一堆的大道理;我们看的很多书籍、电视也总是在长篇累牍地讲述着一个个人生道理。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我们总是封闭在这种文化框架中,一代一代传承着这种教育理念,即使是我们在接触异族文化,给孩子们读各国经典绘本的时候,仍然不忘给孩子灌输各种对或不对的大道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绘本的价值发挥出来。
其实不然,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不是绘本中蕴含的道理,而是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可能是一段经历、一个过程,或者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
日本图画大师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里谈到俄罗斯民间故事《拔萝卜》这本图画书,他说:“这本书是一个情节极为简单的故事,不过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地拔一个大萝卜的故事。有时人们常因齐心协力的教育目标而利用它,但它并非是让人知道这种道德观的故事。如果被那样解读和教导的话,这本图画书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孩子们的心情与这个故事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对从未见过长得那么大的萝卜的惊奇,然后就是对如何拔萝卜的兴趣。爷爷、奶奶、孙女等挨个登场,但还是拔不出来的惊险,接着是小猫、小狗、老鼠都来助阵的幽默。这幽默激活了孩子们的共鸣,它是故事成功的关键。最后就是终于拔出来的那种成功的满足感。(摘自《我的图画书论》)
的确,最近我和肖肖一直在读《小猪小象》系列绘本,看似简单的图片,简单的内容,她却能笑得在沙发上打滚,不厌其烦地模仿小猪的各种动作,动不动来一句“Deal”,并学小猪竖起食指;即使是在没有水坑的客厅,也能“Splash、Splish”地开心踩水坑。
还有这几天我们正在看的Maisy's wonderful weather book这本书,肖肖每天都要看好几遍,乐此不疲地玩着里面的各种小机关。
这就是绘本的力量!无需通过大道理,孩子们只需通过绘本故事,与之产生共鸣,体会到快乐,并通过绘本爱上阅读,爱上生活。
事实上,绘本中每个温暖亲切的小故事都生动地再现了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但它是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从大人的视角,迫不及待地说出道理。随着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他们会对家长们的这种大道理灌输行为产生反感,会觉得看绘本就是在听妈妈讲大道理,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如果想要透过绘本传递给孩子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征和孩子近期出现的问题等,选择一本合适的绘本,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带入故事,或者通过游戏、讨论和聊天等形式,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去发现、去体会,而不是赤裸裸地给孩子灌输各种大道理。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在他的著作《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女儿尿床之后并没有惊慌,更无责备,他只是在晚上给女儿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时候,创造性地加入了一个情节:白雪公主居住的房子漏水了,小矮人们的床褥都被打湿了,很不舒服。
于是白雪公主很努力地修好了屋顶,家里不再漏水。虽然女儿以前都要求父亲完全按照版本讲故事,不可以有任何修改,但这次却听得很认真,没有任何异议。而之后她没有再发生尿床的情况。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心灵不需要一直被耳提面命,只要得到爱的尊重,它自会找到解决之道。
前几天我和肖肖一起读了《安的种子》这本书,这是一本有关大自然规律的预言故事,故事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但我并没有把这些道理讲与她听,只是陪着她认真地看图和读文字内容。
故事讲完后的第二天,肖肖就对我说:“妈妈,我们今天学了《拔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和《安的种子》讲述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静静地等待,不要操之过急。你上次说只要我坚持每周做两份奥数题,一定可以等到花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肖肖把《安的种子》和语文课本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深刻体会了这本书蕴含的道理,并巧妙地把它和做奥数题联系起来,形成了她自己的看法。
因此我们读绘本的时候,无需刻意提醒,只需正确引导,孩子们通过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体验与探索生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与判断。
绘本,不是心灵鸡汤,别给孩子灌输太多道理!讲绘本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翻过绘本的最后一页时,请打断自己喋喋不休的嘴,用“The end”结束,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感悟绘本。
毛妈独家音标课程 | Phonics自然拼读 | 鹅妈妈童谣、其他童谣歌谣、儿歌 | 六步学会童谣
经验 | 猜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