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DF观点 | 以“十四五”为契机,推动高速度、高强度、高质量的碳排放达峰

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时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已宣布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这是中国在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的重大宣示后,习近平主席第四次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大表态。从“重大宣示的提出”到“制定实施规划”再到“说到做到”,充分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大力度,也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率先实现碳达峰、最终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决心。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了这一重大宣示,表示将“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中表示:“中国将为此制定实施规划”。


“十四五”作为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第一步。而如何达峰、何时达峰、峰值如何则是实现碳达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也决定了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难易程度。今天,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在《中国环境报》发文,建议以“十四五”为契机,着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推动高速度、高强度、高质量碳排放达峰的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 “十四五”时期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需明确峰值的水平、何时达峰及如何达峰。笔者认为,为确保2060年前碳中和的实现,碳达峰应尽力实现以下三个维度的达峰:

一是高速度达峰,从时间尺度对达峰加以界定。由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定,尽快、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将为达峰后到碳中和的碳排放下降过程留出更多缓冲时间,使政策制定、能源结构改革部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更为游刃有余。

二是高强度达峰,为中国碳排放设定一个较低的峰值水平。一个较低的峰值水平,既直接降低了峰值年的碳排放量,同时也对峰值年后的排放水平有深刻影响。更低的峰值为峰值年后设定了更低的排放量基准,从而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锁定了一个更低的排放水平,也对峰值后的减排行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高质量达峰,这意味着达峰是在全产业都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能源系统和能源结构开始出现根本变革和转变的前提下实现的。能源结构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源消费结构要显著优化: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再新增煤电装机,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成为主流。另一方面,能源供给质量大幅提升,降低甚至消除高碳能源投资、逐步退出已有高碳能源设施。此外,终端部门用能形式实现创新,终端能源向电力、氢能等末端零排放的能源形式转变。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为实现《巴黎协定》所确定的控制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全球长期目标的部署。国际社会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不同速度、强度、质量的达峰路径和能源转型路径,决定了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难易程度。高速度的达峰,强化了达峰的时间节点,可以为2060年前碳中和的实现争取最有利的时间期限;高强度的达峰,为达峰后碳中和的实现降低了难度;高质量的达峰,则从能源结构根本变革的角度为碳中和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高速度、高强度、高质量的达峰,为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根本要求,也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变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将绿色复苏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线。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已成为广泛共识,欧盟及欧洲主要国家均出台了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应坚持“绿色复苏、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严格控制煤电产能和煤炭消费总量,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能耗强度行业CO2排放率先达峰。

其次,充分发挥碳排放交易机制在二氧化碳减排及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碳市场作为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机制,“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更多行业纳入碳市场,实现碳减排;另一方面,考虑将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纳入碳市场,如允许甲烷减排作为补偿机制进入碳市场。

第三,融入低碳减排的创新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一方面,提升公众低碳意识,推动绿色消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70%来自工业生产,30%基于消费型排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型排放会逐步上升。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低碳意识,引导绿色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能源转型,充分利用技术发展和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成本快速下降,进而控制高耗能重化工业的发展。

第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加快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认识水平、政策工具、基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推动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温室气体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的协同增效。推动能源、财税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各方面政策的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笔者建议,可以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虽然“十四五”规划纲要还在具体制定中,具体指标及其考核衡量标准还未出台,但可以通过规划目标制定,设置最优的能源转型路径,为2030年前碳达峰、2035远景目标及2060前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打下基础。

快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锁定碳达峰行动


立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谋划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