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连发五份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文件,EDF解读碳达峰方案

王颖 美国环保协会 2022-10-18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更多阅读:解读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础核心要素);


>>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10月27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1)》发布会召开;


>>10月28日,《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举措》(China’s Achievements, New Goals and New Measures for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正式提交。


>>10月28日,《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China’s Mid-Century Long-Term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Development Strategy)正式提交。


五份文件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针对不同层面和要求向世界全面介绍了中国低碳转型工作,同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立场。其中,《达峰方案》针对近中期目标,明确了碳达峰工作的总体要求,并从能源、行业等各个领域分解了重点任务,制定了实施计划,是中国碳减排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


本文将简要分析《方案》中的热点领域工作,梳理其内在联系。后续我们还将逐步推出其他分析。


“数字经济”嵌入《方案》各工作领域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明确指出了数字化在达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数字化是进行统筹规划并科学配置基础设施的关键;

其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新能源开发和运用模式创新、提升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合理配置储能系统等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数字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全国电力市场和全国碳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市场交易效率也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方案》中同时强调,要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数据中心纳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这也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出发为其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基调。

因此,下一步需格外关注数字经济与低碳转型工作的融合和协同,从整体规划层面做好新业态下的布局。


“重点排放行业”依旧是行动核心


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的落实要以各重点排放行业的高质量达峰为先决条件。

目前,《方案》中有关重点排放行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碳达峰的工作主要包括产能优化、清洁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而上述行业也是“串联”碳达峰工作整体的核心环节。

从节能降碳增效来看,结合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研究并制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各重点行业项目的用能和碳排放进行综合评估是从源头抓起、开展“上游”相关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化来看,基础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开展是带动整体供应链绿色化的基础,对城乡建设和交通的低碳转型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也在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早在今年7月,国资委就明确表示要“稳步推进低碳发展机制的建立”,“依法开展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等工作,《方案》中也指出“重点领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国有企业大多是各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且排放量占比较大,因此,后续应特别关注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统筹各行业内国有企业制定标准,并形成合力。

此外,结合《方案》有关各地区“因地制宜”、“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的要求,如何在综合考虑各地区能源结构基础上,结合行业碳达峰方案,有序推动高耗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同时兼顾地区间发展公平,对上下联动制定综合地方达峰方案有重要意义。

最后,《方案》中强调“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碳排放信息”,而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研究就是建立中国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关键,也势必将成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核心抓手,同时也是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和绿色产品评估认证的前提。

由此可见,重点排放行业将成为后续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碳定价机制是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


《方案》中提出“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碳定价机制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国际宏观协调”。

碳定价是深化国内绿色金融、尤其是低碳投融资的基础,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交易产品的不断丰富,碳价信号将进一步融入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将气候变化要素切实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从国际上来看,碳定价机制的覆盖范围正在逐年扩大,依托碳市场进行重点行业低碳转型、碳排放核算和信息披露,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国际交流将大大降低对话的不对称性,为深度参与国际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碳市场建设也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工作的重要支撑。

数字技术和经济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必将成为重点行业实现碳达峰的要素和重要工具,也会为市场机制的有序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需要注意的是,碳达峰各项工作领域并不是割裂的,需要以“穿透式”的视角从政策、机制、工具等层面进行统筹考虑,更需要以“圆桌对话”的形式抓住各行业关注的核心要义,从地区发展、行业转型、经济质量提升和产业机构升级各个维度进行综合预判,同时要注重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和修订,并始终将政府和市场双驱动作为下一步工作推进的原则。

我们期待后续出台的具体实施细则为中国碳达峰工作勾画出更为清晰的蓝图,也为进一步带动全民低碳行动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解读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础核心要素


EDF观点 | 以“十四五”为契机,推动高速度、高强度、高质量的碳排放达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