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之后,近日通过的《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指出,中非双方支持符合条件的天然气发电和绿色氢能发展项目获得绿色投融资支持。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气候合作中对天然气发电投资表态。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于11月30日通过了上述宣言。宣言指出,双方一致认为,气候投融资合作是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双方在建立气候投融资标准等政策体系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双方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宣言特别提到,双方支持符合条件的天然气发电和绿色氢能发展项目获得绿色投融资支持。这是本次宣言的一大亮点,应引起各方重视。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项目投资建设方,都需要对宣言中提出的“条件”进行研究评估,以使项目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中方还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低排放项目的对非投资规模,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助力非洲国家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优化城市规划和垃圾管理办法的智慧城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述宣言是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例证。此前,1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11月22日发布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明确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技术、绿色投融资等领域合作”。从全球范围来看,作为化石能源的天然气正面临着新的退出压力。COP26会议期间,由爱尔兰、法国、丹麦和哥斯达黎加等11个国家成立了“超越石油和天然气联盟”(Beyond Oil and Gas Alliance) ,设定了终止国家油气勘探和开采的日期。与此同时,天然气项目的投融资也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约束:COP26期间,美国、加拿大和其他18个国家宣布将在2022年底前终止包括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投融资。目前,由于各国的资源条件和需求不同,天然气的发展定位仍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今年4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显示, “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属于绿色债券的支持目标。而2018年11月出台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宏观原则,并未对天然气发电项目进行明确表述。在上述宣言提及的“双方支持符合条件的天然气发电和绿色氢能发展项目获得绿色投融资支持”中,“符合条件”仍需具体说明。但显然,宣言的发表明确意味着中国对海外天然气已经不是无条件投资,中国对外投资的气候标准也在愈加收紧。今年以来,中国已经与欧盟、美国达成甲烷减排的合作共识。11月10日,中美在COP26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进一步明确了甲烷减排的政策措施以及双边合作领域(更多阅读: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开启中美气候合作新篇章)。11月25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结合相关规划、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开展中国控制甲烷排放行动。基于此,我们在期待中国明确天然气发电项目投资条件的同时,建议中国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将天然气发电项目气源的甲烷排放,以及天然发电项目的甲烷逸散泄漏等涉及甲烷控制的措施纳入气候标准考量范围。
于音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传播项目经理
电话:(8610)64097088-6005邮件:yuyin@ce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