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穴——补气血,调阴阳,体虚之人的终极配穴
☞ 十四经络动图
☞ 舌诊辩诊大全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全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1
身体虚弱的人到底该咋办
看这篇文章前,你可以先看下你的舌头,检查舌像是否是胖大的,淡白舌,有齿痕。这是气血不足的舌象,舌质淡白,是受寒或者血虚的表现,而舌体胖大和舌边有齿痕,说明体内有水湿,同时也代表着气虚。
有这种舌像的人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而且经常还伴有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异常等症状。
其实当今身体虚损的人占很大比例,因为大家普遍运动少,压力大,消耗多。这些身体虚损之人,不去滋补,身体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对于这类人群,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十全大补穴组方:合谷 、曲池 、内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中脘 、太冲、 三阴交 、章门、 关元用于滋补,此十穴调气血肝肾,平阴阳,疗效比之古方十全大补汤有过之而不及。
2
中医大师王乐亭之新创
在近现代中医界,有一位声名显赫的针灸大师,他行医50余载,为广大的民众医治疾苦,他,就是针灸学泰斗、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人称金针大师的王乐亭先生。
大师曾创立的穴位经典组方-“手足十二针”,后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脘、关元、章门和太冲组成了“十全大补方”,充分做到了疾病防治和补益的完美结合。而且此方补气以生血,养血以载气,正是中国文化里的阴阳互生的体现。
3
人体自带“十全大补方”
我们知道十全大补汤方,由补气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补血的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再加温补的黄芪、肉桂组成,温补气血,治五劳七伤,久病虚损。
王老仿效此方而拟定针灸学的“十全大补方”,实属绝妙。因为人体里的穴位就相当于药,而且是最方便、最快捷、毫无副作用的良药。
穴性与药相配历来都有,中药虽好但受时间地点限制,遇到急救就不行了,但针灸随时随地不受任何环境影响。而且汤药必须要在中医专家的指导辩证下使用才灵验,穴位疗法就方便多了。
常做艾灸的灸友也能看出,绝大多数病都在这几个穴位范围里加减,取穴不必繁多,但其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的功效却不比十全大补汤差。
【配穴剖析】
扶正培本:
中脘:补益中气(后天)
关元:培补肾气(先天)
益气和营:
章门:调补脏腑,益气
太冲:柔肝潜阳,滋阴
益气养血,疏通经络:
曲池、内关、合谷
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总则: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艾灸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4
十全大补方最适合这些症状
1.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多因劳伤过度,思虑伤脾或久病失养耗伤元气,损及心脾或因失血过多,气血难生。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食少便溏,头晕目眩,自汗心悸,手足麻木,舌质淡,脉沉细弱等证。
2.脾肾两亏,先天后天失养。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消耗,房劳过度,中气下陷,肾气不固所致。主要表现为食少纳差,消瘦萎弱,精神疲惫,腰脊酸痛,头晕、耳鸣、便溏、尿频、舌淡、脉虚弱等证。
3.肝肾两虚 。多因年老体弱,肾精耗竭,或久病消耗,或高热病后以致肝肾阴亏。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心烦易怒,腰酸足软,小便频数,脉细数,舌质红,少苔等证。
从上述证候来看,主要包括临床所见的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久病体弱、老年病等。因此,对于虚损诸证的治疗,或老年病的预防保健都有一定的价值。
1
一穴一补药
足三里,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有白术之效。
内关,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有茯苓之作用。
中脘,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有甘草功效。
三阴交,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为足三阴所主,功同当归。
曲池,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印专擅血中之风,治同川芎。
太冲,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不利,疗效同芍药。
关元,主伤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有同地黄之主治。
合谷,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有同黄芪之效。
阳陵泉,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有同肉桂效力。
章门,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食,有人参之功效。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更多偏方及养生知识请关注微信zyk38142804或QQ38142804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