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年航天生涯 这个刘工患上了“强迫症”……

李妍、徐江伟 装备科技 2019-05-20

这个刘工有点“轴”

▲2018年7月31日11时0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刘桥明 摄

“自跟踪检查完毕!”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单位机房内,某型任务模拟演练正有序展开。

“等等!刚刚天线转动时,有没有听到异常的声音?”突然,一名科技人员叫停了所有操作,带着大家爬上天线,打开天线罩,逐一排查线缆、齿轮……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确定了故障部位,原来由于某零件润滑不够导致天线出现了异响。

“刘工,有时还真少不了你这两下子!”大家纷纷赞道。

大家口中的刘工,就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刘阳。2004年开始在中心工作,算是单位的元老了。只是他有点“轴”, 别人不怎么察觉的一点异响、异味,在他那里,都是不能放过的隐患苗头。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戴着一副眼镜的刘阳,平时看起来斯斯文文,话不怎么多,可只要遇到和设备沾边的事,轴劲就上来了。每台设备都是刘阳的掌心肉,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次,合作单位派车来拉设备进行计量,因为对方随车没有装有防护措施的制式箱子,刘阳非让人家空车回去装了箱子,才放心把设备搬上了车。

熟悉刘阳的人,都理解他的轴,甚至有点“强迫症”。任何工作,不用别人提醒,刘阳都会主动做到完美。每天下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岗位,简单归拢物品,检查一下门窗,碰上试验,他也一定要看看各类指标是否正确才放心。每次提交数据,刘阳总是最后一个检查核对的人,反反复复看几遍,不让任何差错出现在自己手里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虽然在岗位上待的时间最长,对设备最熟悉,可刘阳总有琢磨不完的问题。他的口袋里装着个百宝箱,几个泛黄的小本里记的全是干货,什么时候碰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原因是什么,刘阳一条条都写得十分详细。

有段时间,刘阳变成了“神秘人士”,一吃完晚饭,宿舍里就没了他的踪影。起初,同事们以为他去锻炼了,直到一个月后,刘阳拿出了刚完成的自动跟踪捕获软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段时间刘阳每晚都窝在科研室里写代码。

刘阳是个热心肠,平时只要单位电话一响,多半都是向他“求救”的。他这个老师,常常比学生还较真。90后吴睿刚到单位时,对一些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总也吃不透。刘阳知道后,每天晚饭后都拉着吴睿补课,对着设备,按照信号流程图,一个模块一个模块,一条线缆一条线缆反复给他讲解。

“刘工特别认真,有时候看我不明白,他会用好几种思路给我讲,多亏了他的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回忆起那段经历,吴睿总是感觉很温暖。

作为骨干,刘阳有时也会让人“操心”。每次休假,总要被领导反复督促。遇到节假日,只要需要值班,刘阳便会主动申请留下。有时即使他休假回家了,也会隔三差五打电话回单位,问问前两天发生故障的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去年7月份,刘阳父亲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当时任务多,单位领导主动安排其他同事接手了刘阳的工作。可他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匆匆请了5天假,确定父亲手术成功后,还是在任务前夕赶了回来。

“这些年,有付出,有收获,自己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航天事业息息相关,感觉很幸运!”一晃14年过去了,刘阳一直用行动守护着最初的那个梦想。

▋作者:李妍、徐江伟

▋来源:解放军报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王晓学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