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墨空濛,山川出云

2016-09-07 林春 文化生活报



想来想去,觉得古琴可以形容品鑫先生的画,尽管由人美出版社和荣宝斋出品的先生画册质量已经很好,与原画比到底隔了一层,也难怪,先生画里有一种特质,如唐时明月宋时光,画中山川皆在此光中,就像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可言之妙。

先生画作墨淡淡的,然深远且厚。一层一层一层一层空濛丰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文字惜墨如金,白茫茫世界真干净,品鑫先生人淡如菊,千笔万笔的墨亦归于洁净,异曲同工。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第一次看到先生的画作是在朋友家中,像是甚远之前的时光碎片偶然藏匿被捡到,古音自出。笔墨一端在福州小西湖之云左山房另一端直承千年前的月色,画中微光淼茫如隔朝隔代,遗世而独立。

细细揣摩先生画作,品出两个字:中国。是唐诗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的中国;是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中国;也是“故人得佳句,独赠百头翁”中国式情谊的中国。

先生所绘《木兰柴》:墨色如烟如娟,极轻,寒松独亭,近山森森远山如黛,溪流婉转,墨落于远之又远之外,言不尽也——中国意味。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中国意味有时是散漫而精微的,我有一次客居鼓岭,穿过密密的松林可以到达一处观日台,傍晚时看落日余晖照着一层一层的远山,目之所及而远山无极……与知己聊天,有时聊到某个份上,话题广大散漫,渐谈渐入佳境,精微处你懂我懂,如微濛的星光闪现,是很迷人的。

我与先生相识的晚,乙未年先生七十六岁,第一次去先生家拜访,正是春雨菲菲,同乡学春与先生忘年之交,恰从鼓山访松归来,一袭布衣云气犹在,带我同访品鑫先生,得观先生二十年前画作数十篇,画无纤尘,如闻古音,师母以丹桂煮红薯招待,若布衣犹带清贵之气。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先生画中“虚”境,如一段奇文,正是先生过人处,微濛寥廓的造境,使他节制的笔墨,因“此虚”的作为,画里三种重要的元素——笔墨、虚、气相互参透,三种都处理得讲究而精到,手法上却是自然松动。这须是理性的绘画能力承载着散逸的灵感方能达到。它使“虚”传达出有时是“时间”有时是“空间”上的无尽藏——自然久远绵长的秩序——天地相辅相合的阴阳之美。

品鑫先生对虚境的把握,在画面里甚至达到统摄的地位,笔墨处兢兢业业的山石等也都统一于若即若离。这让我遥想五代、宋人虚灵充沛的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笔墨既表述了自然也契合精神的向往。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先生以王维、裴迪共吟一景之唱和,每景绘出两图,共四十图,集结成书。

如:《华子岗》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睎。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华子岗》飞鸟去不穷,连山復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王维

《唐诗鉴赏辞典》介绍: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王维最好的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于我,此文最迷人处是“最好的朋友”,昨日我亦乘车去我朋友家——牛饮,从暑热炎炎的上午喝到凉风习习的星夜,甚爽。煲电话觉得不过瘾,须乘车往来,对饮终日。品鑫先生历六年之久绘《辋川图》,此心源当不止笔墨山水,亦有对高山流水知音之颂。同一景在两位诗人眼里各呈可歌之处,不同又有默契亦就有了唱和。同是月色的处理,品鑫先生表述得或若轻云之蔽月或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自然之景融入人文情谊的相知。


陈品鑫作品

先生从京返榕,不善交际,深居简出,过着:“闭门著书真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的生活,“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然读懂先生画中之音的,知音自来。

现今古筝常弹古琴曲,今人爱听,有些古意有些华姿。但与古琴比,声质还是浮华。一块素木,久远松空是一段身世有为也无为,制成琴,松桐本色。

前几日先生微信发来新作长卷一幅,画中磷磷水中石,亭亭山上松,遥望瀑布一曲新词。又一记:端午后三日,与学春同往品鑫先生处喝茶,樱桃如画,入口为茶点。读先生旧日写生本,落款亦为端午,忽忽十年,当年写生画成今日水墨长卷。人生如寄,先生曾客居北京十几载,携妻游历万山千水,铅华洗净,归来西湖之云左山房笔墨生涯。我与友冒暑而来,观先生画中清凉,室外何时沥沥飘雨,亦飘进一朵云。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陈品鑫作品


链 接

陳逹 · 陳逹


艺者师者仁者  闽学史学画学——纪念梁桂元先生


云中漫步梁章凯


永远的长征——寿山石雕·篆刻艺术作品展征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