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忘初心 艺术扶贫

2016-11-30 曾秀榕 文化生活报






导语

12年前,在福建省文化厅的指导和推动下,福建省艺术馆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定时、定点、定员组织艺术专业人员下乡为缺失艺术教育的边远山区孩子开展免费艺术启蒙教育,承担起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偏远山区农村的社会责任,之后这项活动被正式定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艺术扶贫工程得到了全省文化馆(艺术馆)艺术专业人士的纷纷响应并自愿报名参与其中,奉献爱心,感召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志愿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艺术扶贫,你我同行”,活动开展至今已历时12个春秋,已使220所偏远山区小学、近百万名学生受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色民心工程,并成功地构筑起一座联接城乡文化、沟通城乡情感、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艺术微光点亮人生 


小雪节气过后,进入初冬的三坊七巷冷清了不少。11月23日下午,位于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却洋溢着融融的暖意,一群来自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扶贫基地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此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的讲解员姐姐为孩子们详细地讲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和所蕴含的文化,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艺术的认知之窗,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听着,感受着这些木雕、漆艺等非遗精品所承载的千百年文化积淀,也许,此刻他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的,但是激动兴奋和求知渴望的表情却分明地写在了脸上。就好像三个月前,他们懵懵懂懂地来到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开启音乐舞蹈艺术之门一样。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12年前,我在闽侯艺术扶贫基地校——大穆溪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就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仰慕地看着一位从外面世界来的老师,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他们对外面那个世界的好奇。”看着这群稚嫩的少年,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思绪回到了“艺术扶贫工程”刚开始启动的那一年。


2004年春天,福建省艺术馆考察组一行来到农村调研,看到许多农村的小学因为师资匮乏,无法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调研组回来之后,就开始筹划对这些偏远贫困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当年9月,福建省艺术馆在闽侯县马坑等3所小学启动艺术扶贫教育实验试点,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写作课程。次年4月,福建省艺术馆倡议全省文化馆共同参与,并定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福建省文化厅将这一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艺术扶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指导开展这项工程。可以说整个文化艺术系统,自上而下投入这项工程,依托各级文化馆,动员组织广大专兼职群众文艺工作者,每周固定时间,定点、定员深入偏远的贫困山村,免费为贫困山区儿童开展艺术教育。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学员们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12年前,我母亲是第一批艺术扶贫志愿者,现在我也加入艺术扶贫工作,给孩子们做语言辅导,教他们导游语言,做非遗文化的讲解等等,我的感受是,我参加‘艺术扶贫’从最初受妈妈一个人的影响到现在受到一群人的感染,做这件事我觉得很快乐。”陈宇虹作为一名来自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的艺术扶贫志愿者自豪地告诉记者。艺术需要传承,艺术扶贫工作也需要传承,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不忘初心 天天向上


自“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实施12年来,全省共有88个文化馆600多名专业人员及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他们跋山涉水,不畏路途艰难,常年累月,走遍了八闽偏远山区,为220所偏远山区小学送去艺术养分,受益学生近百万人次。从福建省艺术馆的“全省艺术扶贫基地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基地图标已密密麻麻遍布福建各个角落,从山区到海岛,从农村到城市社区,从学校到监狱……“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更改变了一个个基地的面貌。


今年,在精准扶贫国策推动和福建省文化厅牵头组织下,深化艺术扶贫工程,依托省艺术馆丰富的扶贫经验、省艺术职业学院雄厚的办学力量和省歌舞剧院完善的展演平台,开办了由多个文化机构联动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扶贫基地班,为那些拥有艺术天赋的偏远贫困山区孩子们带来了实现艺术梦想的希望。这31位幸运儿是从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里遴选出的艺术苗子,他们将在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六年的器乐、舞蹈专业学习,这六年,学费全免,生活费将通过社会力量筹措,他们正是省文化厅及所属有关单位精准扶贫的受益者。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


“希望你们来到学校,要快乐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将来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要吃得苦中苦,沉下心往前走;同时也希望现在你们的成长过程得到大家的爱,以后也能去帮助别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在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扶贫基地班座谈会上,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林松伟向这些孩子们提出了期盼。


福建省艺术馆还为几位器乐班的贫困生送上琵琶、吉他、古琴等乐器,并且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套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请知名书法家在书的扉页题词:不忘初心,天天向上!《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一位来自陕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成长的故事。省艺术馆将这套书送给孩子们,一来是鼓励他们,贫穷并不能消磨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二来,这套书可以作为孩子们对文学的启蒙,如果看懂了,就更加有意义;三来是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要用心学习,学有所成。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学员发言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学员发言


福建省艺术馆向学员们赠送乐器


来自宁德贫困山区周宁咸村的基地班学员詹熔告诉记者,她的奶奶和妈妈患有糖尿病,哥哥得了罕见的小儿风湿病,家里仅靠父亲一人支撑,生活窘困,是艺术扶贫工程改写了她的人生。来到基地班学习了两个多月,每天她都感到很开心,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乐理知识,也从来没机会摸过乐器,但自从来到艺术扶贫基地班选择学习琵琶之后,心中的艺术之梦一天天的丰满起来,她希望自己能考上上海戏剧学院,将来也和文化志愿者们一样,帮助和她一样的孩子实现梦想。今天得到省艺术馆赠与她的琵琶,小姑娘激动得语无伦次。艺术扶贫,其实不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艺术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让孩子有信心面对未来,坚强生活。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学员发言


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基地班座谈会学员发言


和这些孩子们一样不忘初心的,更有这些参加艺术扶贫的各地群众艺术文化工作者。艺术扶贫志愿者、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工作人员王静馨说起她的艺术扶贫经历,也深有感触。王静馨每回到闽侯县荆溪镇光明小学教音乐素养课时,她为孩子们准备了打印好的课件,刚开始,她认为可能这些孩子下课后就会把这些课件扔了,没想到,第二次来上课时,好多学生都把课件用夹子夹好带来,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课件夹得厚厚的一叠,这让王静馨很感动,从而每次备课她都分外认真,一心为孩子们的音乐艺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今,闽侯县荆溪镇光明小学同城市里的名校一样,入学名额遭到“哄抢”。从2011年开设舞蹈、小提琴等艺术扶贫班以来,该校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艺术校园”。“隔壁村镇的孩子都想送到这里来上学了”光明小学的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


福建省艺术馆向学员们赠送文学作品


福建省艺术馆向学员们赠送文学作品


艺术扶贫故事多,每一位志愿者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每一位被帮助过的孩子也都有一个成长的故事。古田中心小学校长赖焕明说:“艺术帮扶给了孩子们更健全的人格、更健康的心理、更美丽的心灵。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帮扶,填补了艺术教育空白,慰藉了孩子幼小心灵。”


艺术扶贫在路上。今年以来,福建省艺术馆通过推进传统戏曲进艺术扶贫基地、艺术帮扶由农村社区向“高墙”内延伸、成立文化馆志愿者联盟到偏远山区开展艺术扶贫工作等新举措,将艺术扶贫工程推向更广阔更高远的平台。艺术扶贫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高尚人格力量、丰富艺术涵养,给孩子们以艺术知识滋养、道德情操陶冶,让艺术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如今艺术扶贫已由当初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艺术扶贫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召唤着广大艺术扶贫工作者不忘初心,携手并进,奋力前行在艺术扶贫新长征路上。


福建省艺术馆向学员们赠送文学作品



基地班学员大合影








链 接

林容生的两支笔


归去 来兮—寿山石回故宫倒计时


余光左右 走自己的路


院长说文物—黄昇墓的丝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