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永建:何处楼台无月明——读陈元邦散文及其他

2017-10-25 陆永建 文化生活报










行走间 

吮吸山川之清气 

体验自然之宁静 

视野在行走间扩大……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思与行,行与思,这是一切智慧的总和。”诚然如是,求索的深究使人明哲而睿智,躬行的实践使人沉稳而通达,对于求真求智的人而言,二者不可偏废。元邦在工作之余,以读书写作和书法作为爱好,不断拔涉,在不断向外拓展与向内探寻的不懈努力下,去追求“思”与“行”完美结合与升华。


《行走间的拾零》



  元邦一路行走、一路采撷,在闽东工作期间,他走进高山密林的飞鸾岭,亲近畲族素简淳朴的风俗文化;漫步古老静谧的廉村,回首商贾集散的沧桑历史;深入日新月异的寿宁,感受项目建设的火热工地……闽东的山水田野和村庄社区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更蕴涵着他深情的关注。




“对那块土地的眷恋、对那里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感激与谢意,时时萦绕在我心怀。”



  这是元邦在《您好闽东》后记中的直白坦言,也是他长期以来对人民、乡土和家国赤诚情怀的真诚流露,更是他辽阔视野、广博胸襟和豁达性情的根本来源。行走,在他这里,不仅是翻山越岭、淌水踏泥的步履,更是跋涉过程中欣赏的风景、感悟的情思和启发的思索,这就是他在福州工作期间著的《行走间的拾零》《梦境穿过时光》中呈现的丰盛画景,从奇崛的雁荡、古朴的周庄、毓秀的九华山等名川胜地,到案头“震中石”的生活随感,从读沃伦·本尼斯的经典品鉴,到关于“最美司机”的聚焦时事,还有怀想家人的忆念亲友……


  阅读元邦的行旅记录,让我想起诗人北岛在《青灯》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元邦的“行走”,早已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以充沛的情感和明睿的体验,展示了一个充盈饱满的生命世界。



  闽东,是一本写在大地的书——一本以岁月为墨、用自然为笔书写而成的书。
  闽东,是一本由几十辈先人、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350多万人、闽东的子子孙孙共同书写的一本大书。
  读了闽东,笔者陈元邦有了许多感想,把它记录下来,便有了《您好闽东》这些文字,虔诚地将它呈现于读者面前,希望能成为一个“引子”,让更多的人走进这片土地,去读读这本写在大地上的书。




充盈的生命造就丰盛的文心,在元邦的笔下,无论是气象万千的自然风物,还是简单质朴的世态人情,都在纵横开阖中充满意趣,于行云流水间满溢情怀,它们是《透过窗棂》中雪天山村家长里短的围炉、秋日村妇巧手酿制的米酒、农耕土坯锥房碾出的大米和广袤大山中酸甜苦涩野果,是《坊巷格局》中错落有致的院落建筑、古典风韵的水榭戏台、古老沉静的天井和根繁叶茂的榕树……一颦一笑都留意,一花一叶皆有情,正如他所说:“这山这川有如秀外慧中的女子,总是让人眷念,让人有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冲动,用眼去欣赏,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情去讴歌。”(用情讴歌大自然·在《透过窗棂》代序)



  毫无疑问,元邦是一个“有心人”,更是一个“有情人”,他带着细腻的体验和丰富的感知,从简单平凡的人事物象中发现美好的诗意并探询关于“爱”和“存在”的永恒主题,这就是他“行走”的本质:“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自然之境如此,社会之景也是如此。每个人如果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美好,便可以成为大千世界中人们欣赏和赞美的一道景色”(《亮丽的风景》),在行走中欣赏奥妙的自然,在行走中体会温暖的人情,在行走中关怀淳朴的人性,这种“生命的行走”,无疑是介入现实人生的直接手段,是与时代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更是拒绝平庸、僵化、媚俗和浮躁,表达自己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忱的最好方式。


《梦境穿过时光》与《坊巷格局》


  歌德在阐述“思与行”的关系时,明确肯定了“思”的首要意义:“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生活的“行旅”也罢,生命的“行程”也好,都不仅只是空间距离和地理位置的简单变迁,更应伴随着思想的不断深入与升华,诚如元邦在《行走间的拾零》中所言:


“用脚行走,只是行走的一种方式。在人生路上行走,不单只是通过脚步行走,而更多的是思想行走。”



  他在读书阅报间思考法制和权力的制衡,在漫游行旅时思考爱与责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里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他的思考的足迹,如脚下的步伐一般,从未止息。


  在我看来,元邦之所以能够在深入基层中获得体验,在经典品读中与圣贤交流,在欣赏风景中与自然对话,从平凡生活中获得各种深刻启发,关键是他善于学习和知行合一的能力,这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的:“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对学习的真诚热爱和不懈追求,使他不满足于书本而持续追索,不限于当下而广泛开拓,不囿于所得而深入探究,从而在“行与思”的协调与融合中,保持着对感性生活的审慎观察和冷峻思考,体现了精神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高度统一。




《走走想想看看》

有人问,为什么起这个书名?实际上,这个书名从我脑海中跃出,我就没有要改变它的念头。尽管有人觉得它平淡,但正因为平淡才让我发自内心 喜欢并选择了它。


                                           ——陈元邦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而有情趣的人,总有广泛的兴趣。元邦不仅好撰文,而且喜书墨、在看到美丽之景时会随手拍下,像是信手取来,用艺术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点滴、表达生命的感悟,与其说是他的爱好,不如说是他陶冶情操和修养品格的追求。读他的散文,常感清雅质朴、温润自然。品他的书法作品,更觉与其性情相应相承。他的笔墨从不刻意求工,也不造作矫媚,崇尚抱朴守拙。其字结构严谨峭拔,章法自然散淡,书风典雅自信,于性情挥洒间,自有一番不骄不躁、不激不厉的舒朗气息。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有言:“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此时看来确是恰如其分。


  艺术总是相通互融的,无论是以文字表达观点,还是以笔墨挥洒性情,亦或琴音传唱意绪,都是作者对客体对象瞬间领悟的审美活动,是作者对世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的外化与彰显,正如鲁迅所说:“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以此观之,元邦的艺术创作其实是一个整体,他的摄影作品,与他的文字风格、笔墨气质浑然一体:构图和谐自然,色调温润平和,手法简洁含蓄,无论是江畔霞光荡轻舟,还是深巷老屋辨人语,或是梯田水坝泛春光,都是日常人事即景,追求的是一种格调冲淡、趣味秀逸、点画通融的意境,淋漓之中自有一股韧劲,如春风拂面,如林间清泉,正是他性情的真实写照。




  陆游曾说:“何处楼台无月明”,意思是如果每个人都能抛却世俗名利欲望,保守一颗纯粹诚挚的澄明之心,那么无论在哪里,都能看见楼台上皎洁的明亮光华。艺术创作尤其如此,技法固然重要,但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生命源自根本的尊重,才是真正重要的核心。


  从提笔行文到挥毫泼墨、光影捕捉,元邦的艺术创作与其对纯净自然、纯真人情和至美人性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致,呈现出质朴简雅和清新从容的风格,他的这份坚持,必将使其在文学和书法等创作上更登高楼,撷取璀璨莹光的月华。




2017年8月22日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化生活报》两个连版








链 接

補砚老人与心经


东南秋拍10月启动 八大专场开启榕城艺术盛宴


吴为山品评郑幼林:以善为怀 境由心生


“金如意”闪亮“如意杯”


福颂金秋·守望兰亭——福建省喜迎党的十九大诗书画印作品邀请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