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用一张纸,为孩子“撕”出一个艺术的世界

2016-07-19 星教师


张杰

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满族剪纸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美术教育学会会员、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


师范学院毕业后,张杰在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快大茂镇小学任教,那里的物质环境对个人追求的支持很有限,他开始教的是语文数学,由于男老师太少他被安排去教体育,而在他们那里教体育的老师也教美术。工作的需要现学现卖,张杰给自己选择了自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不拘泥于形式,不是非得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用手撕,用香火烧,哪怕剪的不是纸,就是树皮和玉米叶子也行。

民间艺术学起来门槛低,入门快。在跟当地满洲撕纸剪纸艺术人学习之后开始了张老师的剪纸课。然而,一次上课班上两个学生打架,相互拿着剪子和刻刀比划,张杰当时不假思索地没收了他们的工具,但没了工具后课堂作业还是要完成的,就罚他们用手撕。两个孩子真的用撕的方式交上了作业。这件偶然的事启发张杰开始琢磨将教学专注于撕纸。

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撕”比“剪”更符合孩子的天性,纸是学生一天中接触最多和最熟悉的学习材料,通过撕纸可以培养孩子脑、眼、手的协调统一,促进手腕肌肉的发育,培养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因此张杰一边探索一边发明创造,成为自己教自己的“学生”。

撕纸艺术怎么教?

做引导者而非教导着

在教学过程中,张杰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带着学生撕起小动物、日用品、城市里的现代人……

学生迈出撕纸的第一步靠老师的耐心和智慧,张杰会引导学生用游戏的心态参与。游戏要通过玩去了解,让孩子高兴也就是他想要的结果了。他把参与的门槛设定得很低,而且能够一再低去适应学生最初的犹疑,以至于一不小心,一个下意识的决定,学生在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就已经加入了游戏的行列。

在一次美术馆的教育活动中,他为30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上了堂撕纸课。课上一个5岁的小姑娘对新环境不适应,拒绝参加大家的活动,板着脸坐在一边。张老师问:“你能撕一只小兔子吗?”小姑娘不说话只摇头。

张老师把纸折一下撕出两只小兔子给小姑娘看,问:“这两只小兔子缺什么呐?”小姑娘:“眼睛。”张老师问:“那你能帮我给它们加上眼睛吗?”小姑娘又摇头。张老师撕出一只小兔子的眼睛,但留一点连接着没完全撕掉:“那你能帮我把这一小块拽下来吗?”小姑娘终于伸手过来。张老师问:“那你能给另外这只小兔子加上眼睛吗?”小姑娘点头。

过一会他注意到她一手拿一只兔子自言自语开始玩。再过一会她开始专注地撕想象的东西,尽管旁人看不出她撕的是什么,她已经完全投入到这个新的经历中去了。

自主学堂桌子设置的奥秘

2013年4月到7月,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了“快乐的美术课——张杰撕纸艺术展”,这次展出的空间设计是一所学校,一所美术馆里面的学校。一个学校的场所,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建设这个学校几个重要的元素,一系列的隔断用于投影的空间。在展览期间张杰老师主讲了多场由小学生主要参与的撕纸教学公共教育活动。

在展览空间上,主展厅布置了张杰的自主学堂——自我教育的学堂,参与撕纸创作,空间中间有一张5米乘10米的大桌子,这台桌子是正常的高度,但是孩子钻到它下面时也可以变成一所房子。一台大桌子中间有很多的开口,就像撕纸作品是一张纸有很多被撕开的洞。

孩子们从桌下爬进去,从开口的地方钻出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撕纸,之后将作品再贴到桌面,这样,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拨又一拨的孩子的撕纸作品留在这个纸质的桌面上,教学结束后桌子上布满了来参观的人或学生的作品。


我手撕我心

张杰曾经摆了一个茶杯让学生们用撕纸的方式围着它“写生”,结果所有的学生无论哪个方位都撕出了同一角度——杯子把手在杯子的一侧,没有人让杯子把手和杯体重叠,没有人真的对照眼前那个杯子的形象。因为学生们撕出来的都是自己心里面知道的杯子,所以,张老师教导学生撕纸最主要是追随自己的内心,而且绝不回头修改。

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不看,把手背到身后撕一个“王”字。先对折一下手中的纸,然后再开始。做到了吗?一定成功了,“只要愿意试一下。第一次撕个字,以后就可以随意创造。”张老师说。

尝试上面的练习之后我们会发现,不看着做与看着做的结果没有太大分别。文字的形象是我们在心里最熟悉、最了解的形象。因为心里有的,手就可以做到。

所以,张杰重新将新元素加入撕纸教学,比如文字。他带领学生先从一个个单字的练习,而不断增加数量,曾带领学生参与创作《弟子规》,在所在学校设计千人撕纸活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撕是毁坏还是创造?张杰的第一课通常用这个问题做开场白。看似完全相悖的行为转换就在一念之间。看着一张张完整的纸张慢慢变成从指甲盖儿大小的小物件到2米乘5米的宏篇巨作,作品从日常生活所及到长白山风景、满族神话故事,无不生动感人。不需要工具也不需要媒介,创作工具除了双手别无其它。

撕纸是一个既快乐又能给人以启迪的过程。“在撕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让自己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锻炼。撕纸这种活动,能在满足天性、锻炼能力的基础上,给孩子传输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说,让他们知道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满族的先人曾经那样生活过,通过他们的拼搏、奋斗,千百年来积累下的经验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剪纸、撕纸的方式,正是一种对先人的纪念,我们通过欣赏、创作这些造型质朴生动的民间工艺品,就能更好地将热爱美、热爱生活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传递下去。”


声明:本文为综合编辑,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处理,转载请后台联系。

责任编辑:田佩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