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让课堂从学科走向全人 | 好文精选
孙明霞,山东省泰山学院附中生物高级教师,网名"迎春花开"。山东省2013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用虔诚的心思索教育,用约会的心情对待每一堂课,用真诚的心对待教育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用生命在场的心态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负责”,是明霞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
“怎么你们生物课经常写作文啊?”
杏树的自述
初一(1)苏晓旭
文章很短,但却是一篇杏树的成长史,好似一个小女孩在欢快地唱着歌,讲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这样的文章,孙明霞的学生写了很多。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后,写《小麦的成长自述》;学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写《仙人掌求水记》;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学生写出了《西瓜子历险记》……
有同事好奇地问:“怎么你们生物课经常写作文啊?”其实,这正是孙明霞探索生命化的课堂,让知识活起来的一个举措。
过去,许多教师在生物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讲,一节课下来,条理倒是很清楚,但几个知识点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比如讲家鸽,外部形态、骨骼、呼吸、血液循环等内容各自独立,把活生生的知识给分解得支离破碎,没有了美感,也没有了生命”。
在孙明霞看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更应该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知识活起来,就要使教学过程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比如,学习青春期的内容,孙明霞不是让学生简单记住青春期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分析自己从小学时到现在,身体发育上有哪些变化,心理上产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困惑的问题等。
孙明霞还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生自行设计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胆汁的乳化作用”等实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关于渿河水质污染和治理意见”、“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不仅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了切身的感受,也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市民的责任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人的生殖发育”这一内容经常被很多老师跳过不讲或者让学生自学。但孙明霞说,这个内容不仅要上,还要上好,让知识活起来。
她从被子植物的繁殖入手,以动物生殖为过渡,自然引入人的生殖这一学习内容。
讲到受精过程的时候,孙明霞对照投影图片讲到:“一般情况下,一位成熟健康的男性一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它们争先恐后地通过女性的阴道游向子宫,向输卵管进发。绝大多数的精子在这个过程中衰竭而亡,只有数百个健壮的精子可以到达输卵管,能够到达卵细胞周围的更是只剩下几十个,而能够和卵细胞融合的只有一个最健壮的精子。那么,最终形成的受精卵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生命。试想,要是父亲的另外一个精子与妈妈的卵细胞结合了,坐在这里上学的还是你吗?”
形象生动的阐述,学生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了不起、最伟大的生命。无论长相如何,个性怎样,他们都是父母的唯一,也是世界上的唯一。
不仅如此,孙明霞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回家访问自己的父母(以母亲为主),了解母亲在怀孕之前、怀孕之后的早期、中期、后期以及自己出生过程中、出生后各个时期母亲的心理、生理变化,饮食的变化,妈妈是顺产还是难产,出生时的体重等,写出访谈录或调查报告。
学生纷纷写道:“过去只知道生日有礼物、吃蛋糕,现在生日会想到母亲的辛苦。”“妈妈生我经过了艰苦的奋斗,我们应该更加爱护尊重我们的母亲。”
不仅要讲得精彩,还要学得精彩
“同学们,孙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她的课非常精彩、生动,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班主任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新接班的孙明霞。
班主任还没跨出教室,孙明霞就问学生:“老师的课是否精彩,谁说了算?”学生不知道她的意图,不敢贸然说话。
孙明霞等了片刻,接着说道:“老师的课是否精彩,是否生动,当然是学生说了算!假如同学们感觉老师的课很枯燥、乏味,无论别人说多精彩都没有用。我希望同学们能在生物课上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学得精彩,而不只是感觉老师讲得精彩!”
从讲得精彩到学得精彩,也是孙明霞自己所经历的过程。以前,她进了教室也是口若悬河,讲得很多。但有学生提出建议,是否可以增加讨论,这样上课才会更有意思。孙明霞改变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现在,在孙明霞的课堂上,学生有了疑惑,或者有不同想法,随时都可以站起来提问或者阐述。
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孙明霞的教学设计是先出示几幅图,比较几种生态系统,再让学生分析说明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没想到,刚看到图片,不少学生就举起了手。孙明霞很奇怪,叫起了举手最高的一位男同学。
“老师,我要回答你的问题!”
“可我还没提问呀?”
“老师,我知道你要问什么问题。你要问的是:这几幅图分别是哪种生态系统?”
“哇,我没说他就知道我会问什么了。大家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谁能说说?”立刻就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了图中表示的几种生态系统。
又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你还可以问问每种生态系统中有那些部分组成。”看到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孙明霞干脆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问道:“大家还可以再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又举起了手。
……
学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一节,孙明霞不局限于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而是适时补充一组震撼人心的家燕遭遇车祸的摄影图片,让学生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审视人类行为,学会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学习“藻类植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在获得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也明确“无论低等还是高等,简单还是复杂,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而这也正是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原因所在!”
学习“输血”、“传染病”等内容,孙明霞举例:“假如我受伤了,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我的血型是AB型,谁能给我输血?”“假如我得了严重的流感来上课,你是否赞同我的行为?假若我坚持来了,结果会怎样?”
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她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用她的话来说,“好事可以拿学生打比方,生病不能拿学生举例子。”
孙明霞说,课堂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课堂就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最自然的舒展,用生命润泽生命,才会有智慧的生成、生命的发展。
学生总会让你惊喜
“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
“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
学期开始不久,初一(1)班的房磊就开始在孙明霞送的笔记本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开始,他每次提的问题只有一两个,孙明霞直接在作业本上解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房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有一天,他一下子列出了6个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没有超出课本的范畴。在别人看来,直接告诉他自己去看书,或者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就行了?
但孙明霞没有这样做。她把房磊的作业本拿到课堂,对全班学生说:“今天,房磊同学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我希望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房磊。问题不仅很快得到了解决,房磊更加积极主动,对生物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随着期末复习内容的增加,房磊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着。最多的一次,他一口气列出了十几个问题。
房磊高兴地告诉孙明霞,这些问题是自己在看书和练习中发现或者归纳出来的。“房磊这种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能力不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创新思维能力吗?这不也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吗?”
上课时,孙明霞在班上隆重推荐了房磊的做法。房磊开心得都不知道该怎么才好了!
姜琦是又一个让孙明霞时常有惊喜的学生。在孙明霞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课前课后,姜琦总会抽空告诉我他种植的南瓜、大豆发芽了多少,长到多长、多高了,告诉我他上次实验后的花生长了几片叶子了。
那次花生实验后,姜琦问我是否可以继续养着那些花生。我说当然可以了,不仅可以养着,还可以借机观察它们生长的过程,也可以再用其他种子做实验,看看不同种子发芽、生长有什么不同呢。姜琦愉快地答应了,所以每次我上课都会听到他的实验消息。
今天早晨到办公室后打开邮箱,发现有新邮件,打开一看,是姜琦拍的花生开花的照片。太漂亮了!我无比震惊和欣喜,忍不住让同事来一起欣赏。同事讲,花生喜欢沙土地,应该在花盆里放上一些沙土,否则只能长出一些花生泡泡,里面的种子不会长好的。于是,我赶紧给姜琦发了个信息。
“我希望通过生物学教学,真正能够让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其他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生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体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孙明霞说。
日记本搭建沟通的桥梁
经过探索与实践,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日渐清晰:把生物当生物,教给学生“活”的知识——生物课要传授给学生富有生命的知识。
“不能空着手进教室”成了孙明霞生物课堂上秉持的信念,坚持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把理性的知识与生动的自然界结合起来,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知识是枯燥的。
把课堂当课堂,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物课堂不仅仅包括学科课堂,还由学科延伸到家庭、社会;不仅仅包括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还有情感的培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把人当作人,关注生命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孙明霞没有因为课时少、不兼班主任而听任自己与学生交流的匮乏,相反为每个学生买来日记本,让学生把对老师讲课的要求、意见随时记录下来,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写下来。这个小小的日记本成为她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自身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
站在充满诗意和生命气息的课堂门口,感受到她与孩子们真挚的生命情缘。生命的美好相遇啊,岂止是孙明霞和她的学生们,更是我们这样陌生的教师们,在生命化课堂走近她,因为她秉持的生命化教育理念而一起同行在漫漫教育人生路。
【本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邹雪平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