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日课 | 学科老师眼里的明月清辉与“阴晴圆缺”

2016-09-15 任海洋 星教师
 中秋

中秋月圆,引无数文人墨客遐思联翩,文思泉涌,也引无数清客雅士风流倜傥,与月同辉。这些民俗承载着情感与精神最深处的期许与渴望,在生生不息地传递过程中,积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最恒久最稳固的记忆。

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文学的长廊,听听各学科老师怎么话中秋月圆,解这份美好的寓意。




历史老师说

中秋,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是和农业生产有关。“庄稼成熟曰秋”,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语文老师说

月亮是诗人忠贞不贰的知音和挚友,他们总是热情地去拥抱天上和心目中的那轮明月。

还有什么能比吟诵一首诗词,赏一轮圆月更有中秋味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月
【北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北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倪庄中秋

【元】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南宋】吴文英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

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


数学老师说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28.4万公里,而我国的万里长城一般宽度只有10米,两者如果从比值来看,等于是3840万倍。那么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0.07毫米,而它的3840万倍则是2688米,如果要从月球上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68公里以外去看一根头发丝一样,这是用肉眼绝对看不到的。”

是否在月球上可凭肉眼就可看到长城,我们不必亲自到月球上去考察一番。大家知道,人眼相当于一个精密的光学仪器,我们要看清某个物体是从这个物体发生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瞳孔射进眼里,经过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同时还要求被看的物体其线度对人眼产生的视角应不小于这个人眼的最小分辨角。

最小分辨角:δφ=1.22λ/d,其中d即瞳孔直径,λ即入射光的波长。

取d=3mm,λ=5500a(视觉感受最灵敏的黄绿光) 

∴δφmin=1.22×/5500×10(10次方)/3×10(-3次方)   

               =2.2×10(-4次方)rad

设某物体的线度为l(m)距人为s(m)远,该物体对人眼的视角为θ≈l/s,人恰能看清该物体时应有:δφmin=θ≈l/s 

距我们目前测得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长城全长约为6700公里,则θ=6700/380000=1.8×10(-2次方)rad  

由此得θ>δφmin。因此能看得见长城。

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人眼视觉感受的是一个二维形象,即物体的长和宽。如果只有长度满足人眼的视角要求而宽度不满足也是看不到的。就象把一根长10cm的头发放在10m远的地方同样是看不到的一样,站在月球上用肉眼看长城,正如从远处看一根头发丝,其长度能而宽度(10m左右)不能满足人眼的最小分辨角,所以是看不见长城。 

那么,人们乘坐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回看地球,在离地面多远的地方理论上能够看得见长城呢?考虑长城上的烽火台或转变处所具的最大宽度,以50m左右计,则

δφmin=θ=2.2×10(-4次方)=l`/s`≤50/s 

  ∴s≤50/2.2×10(-4次方)≈2.5×10(4次方)m  

因此,当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在飞离地面几百公里远时,人们用肉眼就已经看不见地球上的任何建筑物了。


地理老师说

月球(天文符号:☾),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月壳、月幔、月核等分层结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因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周期变化,月相也发生周期变化,有月望、下弦月、月朔和上弦月,每月循环一次(平均周期为29.53天)。

月球公转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现在知道月球平均每年以4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天秤动:从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球表面并不是正好它的一半,这是因为月球像天平那样摆动。地球上的观测者会觉得:在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里,月球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即在维度的方向像天平般的摆动,这被称为“纬天平动”,摆动的角度范围约6°57′;月球在东西方向上,即经度方向上来回摆动的现象,被称为“经天平动”,摆动角度达到7°54′。

【趣味题】

根据下面诗词,写出月相名称、朝向、月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正确答案:上弦月,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正确答案:满月,东部天空,月面朝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正确答案:峨眉月(残月),东部天空,月面朝东


政治老师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知道少数民族同胞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又是如何赏月的?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民众爱做“追月”的游戏。俊儿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寻月”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民众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中秋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采葡萄和梨子祭月。相传这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

侗族“行月”

广西侗族以行月的方式欢度中秋。月亮升起的时候,经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色来到邻近的山寨赛舞,引来观众里三层外三层。近看乐声震耳、舞姿婆娑,远望恰似一块偌大的舞台飘在如水的月色里。

高山族“观月”

我国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之夜,他们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洒满月亮银辉的日月潭。欢跳“托球舞”,集体“观月”。他们还模仿大尖、水花托日的样子,用竹竿托起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得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青年夫妇大尖哥和水花姐。

苗族“闹月”

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都喜欢举行“闹月”活动。中秋之夜,沐浴着如丝如缕的月亮,吹响悠扬的芦竹,跳起苗族歌舞。青年们在“闹月”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阿细族“跳月”

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寨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们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


外语老师说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才过中秋节哦!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过中秋节,只是各国习俗不太一样。

日本:这天日本人会用江米做“团子”,称为“月见团子”,这可是日本独有的赏月食品。另外一个风俗就是过“十三夜”,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着栗子、大豆等食品,与家人一起欣赏晚秋的月色。

韩国:中秋节也是韩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全国上下就要接连放假,一般少则三天,多则一周。在韩国,中秋节要用非常丰盛的供品祭奠祖先。此外,由于韩国严格的长尊制度,所以每年中秋都要和辈分最高的家人一起过节。

缅甸:缅甸人会在“月圆日”大张灯火,庆祝光明节的到来。缅甸王每年会亲自主持庆祝活动,还要出宫观灯并举行盛大施舍。各地通宵放电影、演出话剧、木偶戏、跳舞唱歌,非常热闹。

越南:中秋节由孩子“当家”。传说曾经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有人为除害用纸扎了鲤鱼灯镇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泰国: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端坐祈祷,互相祝福。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等美食。另外,泰国人在中秋节必吃柚子,一方面是因为正好是柚子上市的季节,一方面是因为柚子又大又圆,象征“团圆”。


声明:本文为星教师综合编辑整理,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规则。

责任编辑:任海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