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盛新凤:像拍电影一样上语文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名师好课

2016-10-02 盛新凤 星教师


小学语文特辑 


亲爱的老师,今天与您分享的是盛新凤老师的语文课——《半截蜡烛》,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每个两三岁的小孩却几乎都能够自然学习到口头语言的表达。然而,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分析得那么透,讲解那么累,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却没有那么理想,学习效率不怎么尽如人意。为什么?


反思其中原因,深度解析和过度讲解并没有让学生和语言之间形成自然的连接。那么如何避免“教”与“学”的脱节?


我们一起走进盛新凤老师的《半截蜡烛》一课。根据“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盛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自求得之”的途径,设计了一条由“导演说戏”“演员演戏”“编剧续戏”和“观众评戏”四大环节组成的“思路”,让学生当导演、当演员、当编剧、当观众,有情有趣地以“说”“演”“续”“编”。


1导演说戏


在录像介绍、初读课文、简介背景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时盛老师引导学生转入本文的重点部分“保护蜡烛”。


同时,她设计了“导演说戏”,让学生化身导演,来阐述课文梗概。在自然的表述中自然掌握了文章主题脉络。


剧本这一文学形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教学中有关剧本的特点和阅读知识,盛老师都是分散穿插于与学生问题和对话中的。比如


师:你们这么说有依据吗?

生:括号里有说明。

师:你们知道括号里的字叫什么吗?这就叫“舞台说明”,就是提示说话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等(生点头)看来你们读明白了,在这些舞台说明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初步读出杰奎琳的形象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324x8hvx&width=500&height=375&auto=0

2演员演戏


既然是剧本,就会有演员的角色。盛老师利用文中人物角色的扮演,加之以追问和反问,让学生对每个人物都有了立体的深度解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32aw4ihb&width=500&height=375&auto=0

3编剧续戏


在德国佬走了之后,心有余悸的一家人肯定有许多话说,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想过一把剧作家的瘾。盛老师让大家任选一个角色来写,括号里写舞台说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人物有深度理解,而且对剧本的写作格式更能牢记于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329549ux&width=500&height=375&auto=0

4观众评议


最后,回到观众的角色,可能会发出这样一些质疑:一是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又何必费了那么多口舌来写伯诺德杰克与敌人的周旋?二是课题“半截蜡烛”不太好听,还不如改成“生死攸关的蜡烛”?


两个评议的问题激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以质疑激疑来结束本课的教学,体现了将自然学习进行到底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教室,应当说这正是学生自习,教师辅“导”教学的追求。


长按二维码

获取视频


自然巧妙地化教为学,摆脱全盘讲问。通过学生主体实践,实现了反复的习练,并收获多多。显然,这个设计不仅使学生“化教为学”,而且让教师得以“顺习而导”,具有了重构小语课堂模式的生命力。





           盛新凤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研训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特级教师



 本文根据周一贯老师评课文章整理而成



如果喜欢今天的分享,记得点赞支持.

欢迎您留言互动


完整课堂实录

长按获取





往期回顾:

张祖庆——书影导读课《灵犬莱西》 | 名师好课

何捷——《写熟悉人的一件事》 | 名师好课 

韩兴娥——《读论语学成语》 | 名师好课

张祖庆:《穷人》一课还可以这样上(内附视频) | 名师好课


声明:本文素材已获授权,感谢作者和分享者,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任海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