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问、趣味……你关注的数学课堂问题都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副校长,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红杉树”优秀园丁奖,苏州市“名教师”。教学中坚持“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教学主张。在全国授课或讲座80余节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让学生做“儿童数学家”》,辅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日记)发表、获奖60多篇。
文|缪建平
编辑|张丹丹
图片|花瓣网
一则祝福短信一直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位已经上了初二的孩子家长发来的。短信是这样写的——
金蛇遁去留瑞气,宝马奔来携祥云。祝缪老师马年大吉,马到成功,阖家欢乐!我家郑博文已经初二了,是你引领他爱上了数学这门课,现在一直保持优势,再次感谢您!(郑博文家长)
慢慢地重温了过去的岁月,我才想起来了,这个男孩子,戴着一副小眼镜,挺文静的。
教他们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中午总是跟孩子们在一起的。除了批阅和订正作业以外,我坚持做的就是“数学思维游戏”——金鱼掉头、巧移棋子、奇妙幻方、穿越每条线……
凡是作业做得快、做得好的,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我总是不断地鼓励他们,要静心、耐心、专心、细心,才能完成数学思维挑战。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教学方式,却调动了孩子对数学真正的兴趣。
近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四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数学素养。
“四学”关系示意图
读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阶段要读450本推荐读物,以构成学生学习的一个“巩固的大后方”,形成广泛的“智力背景”。他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把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是最好的数学教育!
1.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养成读书习惯就像刷牙洗脸一样,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老师与其天天反复跟学生讲道理,还不如自己坚持阅读,做出榜样。所以,我跟同学们讲自己小时候读数学课外书的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的兴趣。
2.奖励并行,保持阅读热情不减
如何才能保持孩子们持续读书的热情?为此,我在班级展开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①在数学空间站看书
② 在凉亭下读数学课外书
午间,奖励孩子们在凉亭下、在数学空间里阅读数学课外书,并拍下他们认真读书的美好姿态;给家长发“奖励孩子买书通知单”(因为XX原因,请奖励孩子买书经费XX元。孩子们有权自行选择购买数学课外读物的种类,家长只能建议,不能干涉);鼓励孩子写数学课外书的“读后感”,并择优在班级小报上发表,可获得“稿费券”(用于兑换免做作业、免做单元检测等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肯定,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也愈发高涨。一段时间下来,班级中课余时间吵吵闹闹的人少了,静静看书的人多了;家庭中,“坐拥书城不读书”的现象也在逐步消失。
3.走向“深度数学阅读”
《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一书中说到:当你阅读时,随心使用这些文本记录符号,即启动了阅读的“元认知”,已经开始考虑“深度加工”,开始考虑发生更深层的联系,只有这样,更为复杂的学习也才会产生。总之,你标记得越多,将学到越多。
于是,我这样引导孩子们:在阅读数学课外书时,请在每页的空白处画下或写下它们,用以解释你对阅读内容的想法。以下是我推荐的符号,你还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符号,没有对错,只要对你自己有益就行。我推荐的符号是:
当我时不时地在课堂上用通俗的话语,配以板书给孩子们讲这些内容时,他们渐渐便觉得“在标记中学习”,确实很有效果。
玩学
不少人玩过魔方,一定曾被它的“魔力”所吸引。这个由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鲁毕克设计的小玩意儿,为什么能风靡全球,令众多人如痴如狂呢?原因就在于它有约3400亿种不同的变化,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够不断刺激人们去把玩。其实,数学教学也应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到“疑惑”、“好奇”、“惊讶”甚至“兴奋”的时候,我们还用担心他们学不好数学吗?
于是,数学活动课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数学故事,故事中藏着一道富有挑战性的思维游戏题──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一天抓到了很多只老鼠。这天,它在吃老鼠之前,先要叫老鼠列成固定的一队报数,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老鼠重新报数,在第二批中,花猫仍吃掉报单数的;第三批也是如此……
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被保留着,不再吃它,而与第二天抓到的老鼠一起,继续按照上面的吃法吃。
后来,发生了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同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就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每天排队前我都先数一数你这一天抓到了多少只老鼠,然后,我站在一个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留下来了。”
大花猫听了小白鼠的回答,很感叹地说:“没想到,害人的老鼠里居然也有你这样聪明的小白鼠呀!”
小白鼠行了一个礼,恭敬地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不瞒您说,我并不是害人的老鼠,我是从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溜出来玩的,您放我回去,好吗?”
大花猫高兴地放它回去,临别的时候,大花猫还感谢小白鼠给它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呢!
故事讲完了,我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那只机灵的小白鼠,你该怎样确定自己排在几号位置呢?”
一位同学说:“因为不知道大花猫每天到底抓了多少只老鼠。我们不妨从较少的只数开始想起,这样比较容易些。”
这个同学的建议不错,于是我们一起研究起来。
当抓了5只老鼠时,同学们在本子上划了划,发现排在第4号位置,就会被留下来。
● ● ● ○ ●
当抓了10只老鼠时,又该是怎么样呢?我让同学们再去研究。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生急切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啦!小白鼠排在第8号位置,就不会被吃掉。”其它同学也通过自己的操作,同意这位小男生的观点。
● ● ● ● ● ● ● ○ ● ●
那么更多的只数时,又会是怎么样呢?比如当大花猫抓到的是20只、30只老鼠时,聪明的小白鼠又该站在几号位置呢?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没有来得及完成,我让同学们回家继续想这个有趣的问题。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班上最不爱做数学作业的小王同学,竟然第一个上办公室来找我,兴奋地对我说:“我做出来了,20只老鼠时,我发现小白鼠排在第16号,就不会被吃掉……你看,这是我画的图。”说着,他拿出草稿纸上自己画出的图示给我看。
临上课前,我来到教室,又有更多的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我分享,看到孩子们欣喜的笑容,我也特别开心。
之后,当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时,我总会及时抛给孩子们好玩的数学“思维游戏”,激发他们动手动脑。于是,孩子的学习潜能一次又一次被激发。现在,我已经积累了这样的“数学思维游戏”近百个。
长按二维码,观看“数学思维游戏”微课
探学
众所周知,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发生的,唯有具备这种问题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下发一张表格,收集每个学生最近思考并记下的数学问题。经过不懈地努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大大增强。
下面是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学以来所提的数学问题:
我们刚刚学习了升和毫升,有没有比升大、比毫升小的容量单位呢?
我家的汽车装满一箱油,可以开几天呢?
数学为什么叫数学,不叫其他名字呢?
什么是数学?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呢?
……
当然,我们不是要满足于提问题,更不能一提了之,还要不断追求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持续探索,努力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释。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就是认知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的过程。老师必须把握住“点燃”点和导火索,让学生在“探学”中不断认识自己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探索活动,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进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学习中,我要求通过折纸来完成对分数的认识,学生很快就通过对折、对折、再对折、再对折的方法,认识了1/2、1/4/、1/8/、1/16……由于这样的折纸很有规律,没有难倒大家,于是有的学生由此推断说:我能折出1/32、1/64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挑战新高度,我试着问:谁能用一张A4大小的折纸折出1/12呢?同学们一下子感到遇到障碍了!但他们开始静下心来、边操作边慢慢地思索起来……
不大一会儿,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折法。“开始以为只有两种,渐渐地发现,好像是四种,最终通过把12分解成两个相乘的因数,发现原来有6种折法,即6×2,2×6;12×1,1×12;4×3,3×4。”(图示如下)
把A4纸大小的长方形折出1/12,最大的难度在于必须有一次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三等份,这需要打破原有“对折”的思维模式,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但是,由于有前面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平衡的打破,孩子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于是探究潜能也被大大地挖掘了出来!
写学
1.反思笔记,养成听写记录的习惯
数学要不要记课堂笔记,我的想法是必要的!但是,光记不思还不行,于是我改变原有的教学环节,把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改成让学生“写”。假如学生可以藉由上课养成听写记录的习惯,那么教育的目标便已大致达成。我从学生三年级开始就要求他们这样做,收效还是明显的。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反思中写道:我的字写得非常慢,可是我听了老师的话,我就好像充满了信心,我就要挑战极限。加油!我一定会成功的。我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会成功。
2.“思维导图”,引导视觉化的深度学习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一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时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
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们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通过实践便知道,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画法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熟练地掌握了,这大大促进了他们对学习与理解的深入。
3.数学小报,做到学以致用
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奖励细则,编写两张四开大小的单面数学小报(名字自取),经考核可以放在教室里展览的,可聘为“班级数学小报编辑”;编写4张同样大小的高质量小报,可聘为“班级数学小报副主编”;6张的,可聘为“班级数学小报主编”,并颁发聘书。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编出的数学报也越来越好。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潜在优势,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转识成智,实现从“教学生一课”到“教学生一生”的转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欢迎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