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她只做了一件事情

2016-11-15 颜齐芳 星教师




在低年级的学生心目中,他们不知道数学是什么,也不知道数学该怎么学,可是他们却喜欢听故事。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将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绘本故事,带进了数学课堂,让绘本与数学有机结合,真正让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和快乐。





文|颜齐芳

编辑|马    钊

图片|花瓣网



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比较有限,因此他们在进行数学探索和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瓶颈和障碍, 这种困惑直接影响低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索的兴趣。

低段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绘本故事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书籍, 所以我联想到将绘本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即将数学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模式,将单一的知识点整合进趣味故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教学内容是枯燥死板的,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那么如何利用数学绘本来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绘本惠于学生——让数学“栩栩如生”


绘本中生活化的故事情节与生动的图文呈现,使学生不仅能产生兴趣、持续高度的专注力,并乐于探索与联系数学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它有魔力,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和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

它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学习。

1.用精彩故事导入概念

抓住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生动的故事来向孩子呈现数学知识,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线索和背景呈现出来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会慢慢喜欢上数学。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

【案例1】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入《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

生:会!(大声地回答)

 师:是啊,数数谁不会呢?可是,在古代,数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数学绘本——《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

师:过去的人是指什么时候的人呢?

生:古时候的人。那你想知道什么?

 生1:过去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数数的?  

 生2:他们有哪些数数的方法?跟我们的一样吗?  

 师:是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数数的呢?答案就在书里,让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答案吧!自己阅读绘本,从每页的图画中你了解了什么?看一看,过去的人们有哪些数数的方法。

我通过书名启发学生思考绘本内容,这就是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先自主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    还原经验 收获成就

数学绘本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老师要用心去挖掘,对数学绘本进行分析、研讨,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数学教育资源并创设数学活动。

如绘本《水果屋》,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熊用各种水果造房子的故事。

绘本中隐含了观察、比较、归类等数学内容,其间不仅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相同水果归类造房子”,还延伸到“帮熊妈妈装果篮送朋友”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借故事载体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同一物品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经验再次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


绘本益于课堂——让数学“妙趣横生”


 用数学绘本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说用数学绘本取代教材,而是用相对“柔软”的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给孩子传递数学的概念、思维、数学与生活的连接,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数学。

1.在图画中感悟数学之美

学生的观察能力往往比成人更为细致和细腻,他们会观察到《爷爷一定有办法》(图一)中,书页下方小老鼠一家的生活;

他们会观察到《花格子大象艾玛》(图二)中,书页角落里小鸟身上格子的变化。

也许,编者正是关注到学生在阅读绘本时的这种特质,才会仔细到要让整本故事书都展现出“规律性”;

也许,编者正是通过将一些典型性的“模式”场景变得连续起来,使得“规律美”的体现地那么刻意,却又隐藏颇深。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图三)中,编者不厌其烦地、细致地将所有的“无关”场景都展现得有规律:王国里的房子和树,按规律排序;王国里的冰淇淋,按颜色的规律排序;魔女的头饰,按颜色规律排序。

编者在书名中就展现出对“规律”的钟爱,所以才将“乱七八糟”一词突显出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有规律是美,无规律是乱”的这种深邃的思想。  


 2.读故事中亲历奇妙之旅


 数学绘本为孩子提供了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也让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发生,让孩子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

当孩子打开心去接触、感受、探索数学时,数学就不再遥远,不再生硬。

比如《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讲述的是一个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被坏魔法师控制,后来利用各种图形变化逃出魔法师城堡的故事。

这本书带有很强烈的魔幻色彩孩子们很是喜欢,在学习图形内容时,用上这本书,孩子们兴趣盎然。

【案例2】我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

师: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学生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

生:方方正正的砖。

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

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学生在白板上操作。)  

(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学生两人一组,在白板进行创意拼图。 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 

从大狗身上的砖的形状联想生活中的图形,通过想象将圆圆的饼干拼成小鸟,并将圆圈、三角形、方块们拼凑成厉害的动物。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绘本情境中请“生活经验”帮忙,在一次又一次的拼图想象中,达到对图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在玩中收获解题之钥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对于玩充满了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的中的主角,来玩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和同桌进行讨论辨析,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也让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解决方式。

 【案例3】在教学《测量》时,我借助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提到的“手指甲大小的玉米粒”,让学生思考:豆豆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让学生体会:原来用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接着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测量课桌的长,这时他们会发现同一张课桌两人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课桌的长和讲台桌的宽却能比较出长短,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式。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下课,我用脚步量了教室的长,共15步,下午回家,我又用脚步量我家房子的长,共28步,我家房子比教室长,我发现原来在我生活的地方,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呀!  

在寻找绘本中蕴含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观察绘本内容、讨论绘本情境,再运用图文的线索解题,在玩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长度单位和测量的理解。  


绘本助于思维——让数学“精彩创生”


运用数学绘本辅助教学后,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会阅读数学绘本。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无非就是学生做习题,老师批改讲解,缺乏思维含量,我们可以利用绘本这种新颖的事物来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绘本续写,拓展思维  

 数学绘本往往会在某些地方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的这些资源,让孩子根据所学的内容,对于绘本进行合理的续写。

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数学绘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之时,便是续写之机。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将绘本与对应的知识点结合,引导学生去联系,去发现,进而着手续写。

那么,孩子在续写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又有了新一次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案例4】配合“认识时间”的单元,将《灰姑娘》的故事加以改编。“12点的钟声一响,美丽的公主一切都得恢复原状”;

配合“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单元,将《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续写,“愚公的儿子、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孙子们齐心协力把两座挡路的高山移走”;

配合“分数”的单元,续写《贪小便宜》的故事:“因为不懂分数,他硬要强选十二分之一的土地,以为选到最大块的土地,没想到选的竟然是最小的一块地”;

配合“1000以内的数”的单元,续写《幸福村的小强》的故事,“花朵1O枝成一捆,l0捆装一箱,懒惰的小强偷工减料,却被买家发现,坏了名声”……

2.绘本创作,灵动思维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以自己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特性,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绘本的形式画一画。

首先在教学中选择优秀的绘本让学生欣赏 ,无形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作兴趣;再让学生尝试用黑白线条、彩色铅笔来表现绘本。

不求画面有多么的精美,也不强求故事多么的吸引人,可以让学生把学习中“悟”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用生动有趣的绘本形式创作出来。

这对于具有一定数学感悟和认知的中高年段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复习,也是一次知识的运用。

学生视角下《图形赛跑》体现了他们对转化思想的感悟。

 3.绘本日记,描绘思维

绘本日记是以图画为辅助,日记为主体,描绘和纪录学生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

老师可以一周内布置一篇绘本日记,让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绘本当日记一点一点记下来,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首次布置作业时老师可以先示范一篇数学日记的写法,指导学生明白关键是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然后以图文日记的形式把过程描述出来。

每周对学生的绘本日记进行全班评比,朗读,展示,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亲近数学,展示数学,畅玩数学,描绘数学。

数学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初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涵在其中,让孩子们轻松地获得知识。

它就像一盏盏让人幸福、让人的心灵变得柔软、让人的思维变得灵动,让数学与生活有效联结的灯。

绘本在数学活动中运用,不仅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文改编于作者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