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家访,是班主任亮出的第一张名片

沈磊 星教师 2021-12-23
作者 | 沈磊
图源 | pexels


班主任与学生的缘分从何开始?也许就在均衡分班抽签的那一瞬间。当我们抬起手,看着眼前众多的信封,有点犹豫、有点纠结,却似乎总有一个在召唤我们,将它选取。信封里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名条,缘分随即展开。

分班之后,班主任心里是忐忑的,脑袋里会冒出太多个问号:我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喜欢我吗?他们的习惯怎么样?有怎样的兴趣爱好?家长会支持我吗?我们的班集体会有凝聚力吗......

想要解答出这些问号,把未知变为现实的可能,最好的方式是主动出击,通过新生家访,亮出班主任的第一张名片。

作为针对新生的家访,班主任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家访前

“计划先行”是一切工作的准则。除了班主任有很多问号之外,家长和学生也对班主任和新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做足准备,才能满足彼此的需求,让家访达到彼此初步了解,建立联系的目的。

1.拟定家访名单,确定范围

根据学校发放给班主任的学生信息,将家庭住址相近的学生圈画在一起,初步列为同一天进行家访的名单。

我的习惯是先访家住的远的家庭。“先远后近”,一来,在体力和精力处于最好状态的时候跑远一些,在家访后期略觉疲惫的时候,走近一些,心理上容易接受;二来,让家住的远的家庭更觉得老师的关爱不会因为距离而拉开,更显亲切。

每天访几家,可根据班级总人数和家访时间的宽裕程度来确定。比如我在2015级接手的新班有42名同学,我留出7天的时间进行家访,每天需要访问6家左右,可根据家庭住址做适当微调,这样便很容易拟定每日家访的名单。

(2015级学生 【印象·家访】 Day 1)

2.确定家访形式和时间

  名单拟定后,电话与家长预约访问。默认的形式为上门拜访,若家长表示家里不方便接待或表达出不太情愿让老师到家里来,则应尊重家长,改约到校面谈或电话沟通,达到初次认识与交流的目的即可。

  确定形式后应立即预约时间。大部分的家长会约在晚上(下班后),但不妨询问白天是否可以,这样便于班主任统筹协调。约好一家便做好记录,再约下一家的时候要留足路上的时间,即便住同一个小区,有时也会因为找不清单元楼所在位置而耗时较多。

3.分析家访对象

这是尤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家访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尽可能多的了解信息,分析家访对象。

对孩子,尽可能记住姓名和毕业小学,这样可以一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家长,如果能了解其文化程度和职业,便可初步判断选择何种话语方式展开交流。当然,如果没有信息可供了解,则在交流的过程中多觉察,根据孩子和家长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

(2015级学生 【印象·家访】 Day 3)

4.准备好谈话的内容及问题

家访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家校合作活动,漫无边际的闲聊既浪费了彼此的时间,又可能造成家长和学生不好的第一印象。所以要预设谈话内容,准备相应的问题。

谈话可以由三大板块组成:介绍、了解、解答。

介绍: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活动等设置,也可以介绍班主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未来班级的设想等,满足家长对班主任的好奇心。

了解:带着同样的好奇心,了解孩子和家长。尽可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你即将朝夕相处的学生和家长们。

解答:解答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家长)提出的各种教育衔接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尽量做到让他们感兴趣,有期待;对家长的回答,尽可能做到专业,给策略和建议。



家访中

有了充分的家访前准备,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在家访中,班主任展示自己的沟通艺术和专业魅力是核心内容。

1. 服装、气质展现教师形象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班主任首先应该从服装、仪容仪表上展现出自己的教师形象和教育气质,能直接增加好感。

(这一点我当年没做好,每天穿个短裤就出门了,现在回看是反面教材。)

2. 控制家访时间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不要留到饭点。控制时间的最好方式就是交流的话题要集中,围绕准备中的话题,让交流双方充满兴趣。过长时间的闲谈会拖慢家访节奏,班主任容易疲劳,也会导致无法按时家访下一家。

(2015级学生 【印象·家访】 Day 4)

3.以友善,轻松的态度展开沟通

沟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被动局面,如家长唯分数论,又或者因班主任资历浅而质疑工作能力等,此时要灵活机动的沟通,始终保持友善的态度,将话题转回轻松、可把控的内容。

4.多分析问题和现象,多给出具体策略和建议

家有学生本来就是一件既幸福又不安的事情,如果家长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焦虑,班主任应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衔接阶段的特殊性,多给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和建议(2-3条),并鼓励家长尝试。

(2015级学生 【印象·家访】 Day 6)


5.散发出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认为“好班主任/ 好老师”的标准,家访的过程中,家长也一定会在心里评价自己的班主任。评价的维度很多,但如果我们在沟通中散发出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那么一定会得到家长的认可,他们会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

6.“不要”和“可以”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和分析受教育对象,在家访中我们就会觉察到孩子和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此时,建议大家不要当着家长的面做记录,回去整理思路,思考与不同孩子及家庭的合作模式。

作为第一次见面的珍贵纪念,可以请家长为班主任和孩子拍一张合影。

(2015级学生 【印象·家访】 Day 7)


家访后

新生家访是为了初步了解、建立联系,所以回去后一定要当天整理相应学生的情况。观察、了解、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需要理性思考,这能给日后的因材施教提供参考。

以下内容选自2015年我的家访日志------【印象·家访】


(姓名隐去)

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中活泼好动却不失分寸。

六年级的时候去美国交流学习了一年,在语言学习极佳的年龄出国,语音、语调、语速、语气都显得十分自然和优美。虽然说一年时间并不长,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还是很好的塑造了现在的她。

说话时她表情丰富,时而夸张,时而收敛,肢体语言也很丰富,是典型的表演型学生,表现欲强,应该是未来舞台上的一个小明星。

她爱读书,在跟我分享读书感受的时候,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受书里传递出的意境,自己喜欢的书会看很多遍,每一遍看,都会随着阅历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她在表达这一观点时,语气有变化,时而停顿,看得出确实是有自己的感悟,这是一个画面感建构力很强的女孩。


(姓名隐去)

生活习惯100分:书桌、床铺、书橱、小抽屉,任何大小物品都摆放的特别整齐,有归类、有层次,超级干净!

交际表现100分:安静的时候很有文气,喜欢读书;交谈时又很开朗,谈吐大方,思路清晰、有条理。

兴趣爱好100分:喜欢踢球、喜欢广泛阅读(阅读内容丰富,形式不局限);热爱运动,喜欢画画,特别喜欢Spider-Man,骨子里有英雄情结和绝对的正义感。

最让我竖起大拇指的是:喜欢看新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小学时在大队部和报纸上发表了不少观点评论性文章。

他和父亲一直把我送到小区外,并且目送直至我离开。从这一细节上看,小伙子的优秀与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是分不开的。


(姓名隐去)

她“外冷内热”的性格,与小学时的经历和长期的评价有关。

她爱舞蹈,专门学习了艺术体操,在形体方面训练有素,站姿、气质都很不错。然而,这样一个舞者却不爱在舞台上表演,再次凸显经历对性格塑造的影响。

她有非常强的个性特征,坚持自己的想法,与性格不太相似的人连话都懒得说,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我行我素。小学时受到的约束比较多,没有什么机会充分表达自我,心里的想法不给说,说出来的想法总被人否定,慢慢的也就看似很冷酷了。

跟父母谈话时,比较没有表情;跟我谈话时,偶尔一笑;自由表达时,面部表情倒是丰富起来了。依此判断,她比较在意是否能有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

写【印象·家访】的那段时间,每天都很烧脑,白天家访、晚上整理。42个孩子的初步印象帮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除了整理家访记录,家访后别忘了回复一些没能当场解答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原生家庭差异很大,如果有一些情况涉及学生隐私,班主任一定要保密。在正式开学后,要持续跟进与反馈,提升家访效果。

新生家访,是班主任亮出自己的第一张名片,更是抢占先机建立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有效方式。怎么样,试一试吧?


来源丨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