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
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一群小学生的老师。
我发现当我们成为家长,加入几个家长社群,很快就有人给你推荐优质的培训机构、优秀的老师、物美价廉的商品、带娃的好去处等等。同时,你也会看到家长们为了争夺所谓优质资源煞费苦心,把很小的孩子变成大忙人,把童年变成职场。那么究竟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又棘手的问题。
我家动儿9岁,酒儿5岁,我当妈妈才9年。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分享一个还比较年幼的妈妈的想法,而这些想法还是从我小孩那里得到的启发。
当我家的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我发现家里的拖鞋、锅碗瓢盆、一颗乒乓球,甚至一张纸能瞬间成为他们的玩具,创造出各种玩法。
如果你把他们放在沙滩、草坪、树林里,他们更是能不厌其烦地玩上一整天,创造出各种玩法。
上小学了,每天最快乐的事情依然是那些很无厘头的小事,从同学里学点新歌、打油诗、脑筋急转弯、改造文具,还有对付老妈的办法。
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孩童天生就有把周围资源变成学习资源的能力。他们的眼睛能看见好奇,他们的双手能创造有趣,他们的脑子里装着问题。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拿着几根树枝就能玩搭建游戏的孩童,变得只会等待家长买的昂贵玩具?这些天生就有着好奇、创造能力的孩童变得不再会把周边资源加以利用学习,从主动学习者变成了被动接受者呢?当然,这个孩童也包括我们,因为我们曾经也是他们。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是社会压力的增大,大人不再允许孩子花这么多时间去探索,去思考一个小小的问题。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更倾向于用快餐式的学习资源去教育孩子,比如:去个机构、买件玩具。
试想,如果我们家长持续不断地向孩子提供最原始朴实的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孩子会怎样呢?他们会不会一直记得这份发现与创造的美好,原来周边的资源就是我的学习资源,是大自然,是天空与阳光,是小树枝小石头而不仅仅是电子产品、游戏机、动画片、玩具。
我在成都工作,一座很悠闲的城市。周末,我们家喜欢和朋友们在户外度过。大自然里没有水龙头,得根据植物的分布、动物留下的痕迹去找水源。那天,是我儿子九岁的生日,我们需要钉子固定派对装饰。大自然里没有钉子,于是就用尖尖的树枝去替代。还有一次在户外,下雨很冷,村民教我们用白桦树的树皮当燃料,在潮湿环境中也能燃烧,及时取暖。每次在户外,都会自己的生火做饭,孩子们看着自己的父母如何唤起心里的小孩,怎么用智慧把身边的资源得以利用。
野营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我们永远生活在未知的探索中,当我们状况百出时,又经常被大自然所帮助。大自然是最慷慨无私的,把所有材料都提供给我们,任我们去选择,去利用。在户外,也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小孩,离开了电子产品、玩具就不知道怎么玩了。我们的孩子会在一起,把树枝当魔法棒,用石头砌大坝,一点一点找回利用资源的能力。每次孩子都会从野营中乘兴而归,那份快乐总会持续很久,我想这就是因为大自然给我们家庭的礼物——一个总是快乐的孩子。
当然,如果你的家庭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向外探索,是不是就无法获得相同的快乐和启发呢?当然不是,我们还有家,当我们安心回到家庭生活,和家人一起,探索家庭内部如何将零成本周边的资源都变成孩子学习的资源似乎是一件更酷,可行性更高的事情!
今年,我和好朋友鱼做了一件事情,带着我们的孩子设计了一本2021年的手账。这本手账里,除了有常见的周历外,还有30个活页,是30个跟随日子迸发出的家庭项目灵感变成的30个有趣的家庭小活动。这是我们送给孩子们和朋友们的新年礼物,也送给所有想把周围资源还给孩子的家长朋友们。我选择其中几个创意项目和大家分享:
冬至:黑夜啊,我们交个朋友吧
冬至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全年中北半球日照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孩子大多惧怕黑夜,所以这一天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和黑夜交个朋友。在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家人一起好好和黑夜玩,玩玩手影和夜光,讲个夜晚的故事,孩子们会发现,原来黑夜这么有趣。黑夜,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它平等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如同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这样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得,不稀缺,也不昂贵。
双十一:我家想买些啥
双十一,全民购物,我家也买。于是我们设计了“双十一,我家买些啥”这个项目。这一天,孩子们会收到一辆购物车,可以贴上想买的玩具。从双十一到双十二一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在逛街的时候,用小相机拍下来,或者用笔记下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贴画在自己的购物车本本上。在这一个月里,如果又不想买的玩具,可以随时划掉,也可以随时增加。一个月之后,留下你最想要的一个礼物。查一查需要多少钱?想想怎么去存这笔钱,为自己买一份礼物?金钱观是可以从小培养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种资源,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是资源。给孩子送礼物,添置物品,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生活日常。不妨试着用这个长达一个月的项目,去理解消费,控制欲望,把生活日常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
秋天:让我们想想明天穿啥
穿漂亮得体的衣服总会让人心情好,这是日常中的生活美学。我有一个女儿,我也希望和她一起探索这样的生活美学。于是,设计了这个项目。
秋天,是大自然颜色最美的季节。全家秋游的时候,去大自然中选择一个颜色当作底色,回家打开衣柜,用旧衣服相互搭配一套亲子装。搭配好了,秋天的某一天,我们就穿着这套亲子装去上班、上学。今年,我们家选的是温暖的大地色,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颜色。为了搭配好亲子装,我们会睁大眼睛向大自然的色卡学习,秋天的树,红色、棕色、黄色在一起,怎么就这么美丽?也向身边的家人学习,我给你一个建议,你给我一个建议,互相分享配饰。孩子想要在穿衣上自己做主,那就把窗外的风景、手边的衣服,身边的家人变成资源,让生活美学变成生活日常。
同时,我们还给容易在春秋换季感冒的孩子们,设计了一页穿衣搭配图,每天看看第二天的天气,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边。不急不缓的早晨从一件舒适的衣服开始。
这本手账里的小项目都是生活中最微小,不好神不好力,却能给家庭带来全新的相处模式的创意。我们把这本送给朋友们的礼物,叫做“永远家”。一家,一世界。在孩子的童年,每一个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世界,没有边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我们不要总把资源定义为昂贵、稀缺、专人所属,我们要看到周围有这么多平等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资源,微风、日出、落叶、夜晚,还有身边的人;我们要看到人生来便有把周围资源变成学习资源的能力,只是越长大,我们就忘记了。我想用这本2021年的手账,作为送给孩子和朋友们的礼物,让我们重新去看待身边的资源,重拾开发资源的天性,让家成为孩子的永远家。
你看,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我们都有很多种方式将资源加以利用学习。所以,与其问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不如让家长意识到周边的资源已经是孩子的学习资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或者多陪孩子在家里好好生活。
作为老师,作为妈妈,我时常会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大人都保持这样的能力,心里住着的小孩永远保持鲜活,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会更好一点点。我们的孩子们和家长的关系会更紧密一点点。因为设计了这本手账,我们更期待2021年的到来,期待即将迎来的那些明媚的属于家人的日子。
白 雪
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注:本文是白雪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演讲整理
家长论坛
建构学习型家庭
11月12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首届家长论坛的主题是“建构学习型家庭”。
深圳市翠北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巍在主持辞中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在教育子女方面,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来自不同职业的10位家长,将从不同侧面讲述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各色路径。”
- 教你一些接地气的方法,引领家庭成长
王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记者)
“做记者,总有退休的一天,做妈妈,却没有下岗那一天。”这是王颖的开场白。育儿路上每位家长都能打开话匣子,只是,有哪些方法可以引领家庭成长呢?对此,王颖分享了这些接地气的小做法:第一,以身作则,让润物细无声的家庭学习氛围影响孩子;第二,不能只让孩子关注学习,也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第三,通过小调整营造更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例如客厅不放电视放些书籍,周末固定时间看纪录片,每月去书城打卡等。第四,在孩子学习、追梦的路上,父母要做的,是用行动引导孩子,用陪伴温暖孩子,用技巧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打了鸡血似的陪孩子一起学。第五,陪孩子一起玩耍,在生活中找到学习乐趣,例如开展全家都能参与的益智游戏,大家一起对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打卡各个地区的博物馆等。通过这些方法,打造学习型的家庭,和孩子共同进步,相互成就。
- 学习型家庭的“方”与“圆”
周人杰(上海城市测量师行信息技术总监)
好的家庭氛围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周人杰通过两个小故事举例说明,故事一:和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积分制度表;故事二:鼓励孩子成为“小老师”,将所学知识一一分享给家人。周人杰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做到方圆通融、宽严相济。“方”是严格要求、坚持原则,“圆”是放宽心态、因势利导、不拘一格。好比一棵树苗,既要让它根正、苗红,也要给它足够的空间可以长得枝繁叶茂。
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习资源不是问题,关键是让孩子在铺天盖地的知识里,学会总结规律,寻找方法,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鼓励孩子写“梦想书”,组织家庭小课题小组,开展“母系社会是否真实存在过?”“怪物的起源”“上帝掷骰子”等小探究……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要让家庭成为学习的乐土,家长既需要言传身教“方”的原则,更需要不拘一格“圆”的智慧。
- 硅谷工程师爸爸,还原真实的科学教育
赵昊翔(“憨爸在美国”公号创始人)
因为工程师的背景,让赵昊翔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总结了很多经验,这里他总结了3条通过科学教育来帮助孩子提升数学能力的方法。
第一点,用实践去探索,孩子在学数学的时候,家长可以结合一些实验,让他们不仅收获学习的乐趣,更让他们明白数学的意义。
第二点,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试着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点,利用画图来讲解,学数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理解里面的文字和数字,很多时候,给孩子讲题目讲半天他们都没法理解,但这时候如果画一张图,有时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在一个学习型的家庭里,父母的引导方法是关键。特别对于孩子数学能力来说,它不是单纯刷题就能搞定的,只有这样引导孩子,他们学数学才能举一反三,将来学数学才会更加省力!
- 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
白雪(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如何让周边的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亟待解决却有棘手的问题。面对家里的两个娃,白雪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启发,也发现孩童天生就有把周围资源变成学习资源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这是由于成人们不再允许孩子花时间去探索,去思考问题造成的。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家长更倾向于用快餐式的学习资源去教育孩子。
如何改变?白雪的方法便是,带孩子们去野营,教会孩子用智慧把大自然的资源得以利用。探索家庭内容的资源,和孩子设计一本手账。与此同时,白雪还将几个创意项目进行了分享,包括冬至这天带孩子和黑夜交朋友,双十一计划购物清单、用旧衣服搭配一套亲子装,把生活美学变成生活日常。与其问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不如让家长意识到周边的资源已经是孩子的学习资源。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或者多陪孩子在家里好好生活。
- 好父母,从破除“自以为是”开始
付永(DE未来训练营创始人)
好父母是怎样的?是否不太看重分数、成绩?是否都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在付永看来,并非如此,中华文化和文明智慧中,把大地、高山、天空、大海等最伟大的隐喻都给了父母亲,可是面对孩子的教育,现实却把父母们打回了原型。现在的家长们心中唯有分数和名校,不顾一切地榨干孩子所有的心气和心力,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自以为是。他们要么活在幻像和意志的世界里,要么活在乌合之众的洪流中,弄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心里想要的,而是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控制孩子。综其原由,是被功利幻像背后的恐惧控制了。
那如何破除“自以为是”?付永建议:不破不立,首先破自己的“常见“和”断见“,让自己的身、心、灵全方位来个大”冒险”。拨开起跑线、分数、名校等附在教育上各种功利浮沉,让真正的教育显现出来。
- 男孩养成记:如何与孩子共同生长?
何优优(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师)
拥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何优优,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焦虑,也每时每刻在调整思考,如何陪伴孩子更为深邃地学习与成长?围绕该话题,何优优提到:1.读懂内心——想要透视孩子的内心真实世界,需得从出现的问题出手,包括叛逆、贪玩、执着、存在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渴求独立的紧迫感等。控制自己的情绪,创造与孩子真诚说话的机会;2.读懂天赋——为孩子的爱好安排适当,并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特别积极的影响;3.共同学习——一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告知孩子,父母也会为了梦想努力追寻。
- 真实相处,走进彼此的生活与世界
齐德利(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
齐德利从5个方面讲述了自己与孩子真实相处的经历。以什么是真实世界,到什么是真实生活,到为什么要真实相处,再到分享自己的家庭学习,最后到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示,真实相处其实就是为了沟通,为了格局,为了走进孩子、走进彼此。真实相处,其实更是爱与智慧产生的根源。所以在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方面,家长要承担多种角色、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家长要尊重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要梳理家风家训、让爱心无处不在。
-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张泉灵(少年得到董事长)
孩子不愿意学怎么办?孩子如何获得幸福?……面向未来,我们想询问的问题太多。在张泉灵看来,要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四种底层能力。
第一个是终身学习力,首先我们要解决孩子不愿学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有用和有趣。
第二个是能够找到乐趣的能力,在她看来找到乐趣关键不在于更多的选择,而是坚持,肯拼一把的毅力。
第三个是有质量的生命力,其背后是自律和克制,需要家庭氛围的支撑。
最后一个是社交能力,这不仅是孩子的底层能力,对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其核心不是技巧而是清晰的思维能力。
这四项能力关系到未来的人类是否幸福,生活的是否有意义。她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面向未来的底层能力,也希望家长学校都能够共同来支撑孩子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
- 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关于错误,同理心,和向上传递的爱
张宏武(第2天社会情感学习创始人)
焦虑已经成为今天做父母的常态。张宏武围绕三个故事,分享她在孩子身上学到的关于错误,同理心,和向上传递的爱,同时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成长中的父母。在故事一“手机风波”中,孩子让她明白,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必完美,从错误中学习。在故事二“欺凌事件”中,孩子让她看到同理心的力量。带着同理心对孩子,家人,世界才会温柔以待。在故事三“家庭会议”中,孩子让我了解,爱不仅仅向下传递,而且需要向上传递,才更完整,才不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以后。这些都是张宏武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也是社会情感学习的核心。勇于不完美!做个成长中的父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最好的礼物,就是和他一起找到生命的意义
张阳(独立父母成长导师&教育策略撰写者)
她用12年“成为母亲”的历程,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也养育了自己。面对“成为父母”的责任,她不会“平穷”地说“我承担不起”,而是会“富足”地问自己“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孩子经历掌控感,确认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那么,张阳的具体做法:1.许给孩子“三大永远”:永远爱你,永远相信你,永远支持你。2.承诺一生的“睡前故事”:孩子想听,就会给他讲,即便孩子到了100岁,只要父母那个时候还在。3.预言可以穿越星际的旅行:从最简单的开始,现在地球上跨出几个一小步,比如在大英博物馆追溯中国与埃及的东方文明,站在本初子午线横跨东西半球领略西方的智慧等。4.推动孩子独立人格的边界意识:“关系”是人类一生的财富。成为父母,不是制造,也不是人设,而是要学会抓住教育的契机,用心陪伴孩子追寻梦想,用爱鼓励孩子实现价值,用庆祝共享属于他们的成就、意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