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电影、诗词——在语文课堂里造梦一生|好文精选

2015-10-25 夏昆 星教师


夏昆

中学语文教师。热爱读书、艺术和写作,曾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读写月报新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上百篇。著有《唐诗的江山》《率性教书》《教室里的电影院》《温和走进宋词的凉夜》《孤独在唐诗中漫步》等。对自己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电影是《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和《三傻》。



窗户前的守望者

2013年的一天,我接到一封陌生的邮件,邮件第一句话是“夏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很好奇,于是接着往下看,邮件里说:

“一直都不敢跟您联系,因为在我心中你是神一样的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高中时成绩很差,高考时成绩也很差,语文都没有考及格,最后只进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不好意思跟高中老师联系。为什么现在敢跟你联系呢?

因为进了大学之后,突然发觉我这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全班最后一名,到大学后突然变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组织各种社团,参加各种活动,和老师、学长、校长一起商量学校的活动安排,还与老师一起出差,成为了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促使我给你写这封信。大学二年级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公司到中国来招聘,我参加了第一次面试,结果被淘汰了,因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博士、硕士、双学士和学士,只有我一个人是专科。后来面试官在中国转了一圈之后让我参加了第二次面试,面试官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说我特别能干,特别能够表达,PPT做得很好。第二次我战胜了无数的博士、硕士、双学士和学士,以一个专科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的身份得到了这个公司的Offer。”

当时我还是不知道他是谁,我把滚动条拉到下面,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我笑了,因为这个孩子我不可能忘记,他的故事,我得从十多年前说起,准确地说,从十多年前的一把吉他说起。

1998年,当我第一次把一把吉他带到教室的时候,没有想到它对学生和我产生的影响会如此之深远。当时我们的学校是镇上一所普通的子弟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作为班主任,我想配合英语老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于是想到一个办法:教他们唱英语歌,这也是我读高中时候的经验。那时我用了将近一个学期来教他们唱,十多首歌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确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在我们的英语歌活动要结束时,有学生依依不舍地说:夏老师,音乐真美、真好,能不能给我们更多的东西?我想为什么不呢?由这把吉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故事。

那时,每一届高一的学生我都会为他们开一堂音乐鉴赏课,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有贝多芬撑不到现在”,贝多芬给我很多东西,我希望传给我的学生。音乐课最开始是国外的摇滚,中国的《梁祝》、《春江花月夜》,曲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进行安排。事实上在课程进行中,曲目有一些微调,有些变化,但我觉得十多年来近千名学生能够聆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札特这些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是学生们最大的幸福。

不过我是一个贪心的人,在做音乐鉴赏课之后,我想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于是我开设了第二门课。很多老师都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开设五分钟演讲之类的东西,最开始我也让学生上台用五分钟讲解一首诗词。过了一段时间,有同学说,夏老师,歌词也是诗,能不能鉴赏歌词?如果歌词没有音乐就不完整了,能不能鉴赏歌曲?这首歌是电影里的,能不能鉴赏这部电影?这首歌跟这本书有关,能不能鉴赏这本书?……

所有的问题我都是同样一个回答,为什么不呢?然后就有学生上台做“李清照专题讲座”、“仓央嘉措专题讲座”、“NBA专题鉴赏”、“俳句鉴赏”、“客家话讲座”、“汉服讲座”、“紫禁城建筑讲座”……学生诗词鉴赏变成了我们的“百家讲坛”。这时候我发觉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时候,他们爆发出来的精彩令我们难以忘怀,永生难忘。

而刚才说的那个给我写信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逸东,一个非常阳光,非常帅气的大男孩,但是也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有时候甚至没有“之一”。但是他的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分享,都非常认真、非常用心,而我记忆最深刻的是2008年他刚上高一的时候,那天晚上正好是我的晚自习,几天以前,逸东就主动找到我说他想占用一点晚自习的时间给大家做鉴赏,问我是否同意,我问他要鉴赏什么,他说鉴赏《死神》里面的一首歌曲。

“什么《死神》?”我不明白。

“《死神》是一部动漫,在学生中很流行的,大家都知道。”

逸东给我解释。果然,当逸东要在晚自习鉴赏《死神》插曲的消息传开后,整个班都轰动了,很多同学跑来向我印证是否是真的,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都满怀期盼地夸张尖叫:“哇!太棒了!”

我早已过了对日本动漫感兴趣的年纪,甚至有时候还对动漫有些莫名的反感,觉得都是小孩子喜欢的玩意,同学们如此期待,倒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逸东要讲些什么?

晚自习上课铃响了,逸东走上讲台,关上了所有的灯,教室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光,他打开一个PPT,开始为大家介绍《死神》的相关情节。对此我是完全陌生的,不过同学们却很有共鸣,每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人物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就会抢着说这是谁谁谁。情节介绍大概过了十多分钟,逸东开始讲今天的主题,里面的一首歌,为此他不仅专门做了PPT,还专门刻了张光盘,甚至还自费打印了歌词:

“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既有英语又有日语,所以我打印了歌词给大家看,请夏老师帮我发一下。”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接过厚厚的一叠歌词:“这是我第一次给我的学生当课代表。”

音乐渐起,我很惊讶,这首歌我在哪里听过,却一直不知道是一部动漫的插曲。细心的逸东多打印了几张,我拿着剩下的细细看:

Life is Like a Boat

Nobody knows who I really am

I never feel this empty before

And if I ever need someone to come along

Who's gonna comfort me, and keep me strong

We are all rowing the boat of fate

The waves keep on coming and we can't escape

But if we ever get lost on our way

The waves would guide you through another day

远くで息をしてる 透明になったみたい

暗闇に思えたけど 目隠しされてただけ

祈りをささげて 新しい日を待つ

鲜やかに 光る海 その果てまで

Nobody knows who I really am

Maybe they just don't give a damn

But if I ever need someone to come along

I know you would follow me, and keep me strong

主唱Reifu的歌声沉静而执着,如同寂寞的倾诉,又如同孤独的告白,音乐逐渐进入高潮,这时候,讲台上的逸东突然对坐在电扇开关旁的小宇说了一声:“开!”小宇听到之后,马上起身,扭开了所有的电扇开关。我们大感诧异:现在还是仲春料峭时节,还远没到吹风扇的时候啊。

叶片开始缓缓转动,让人惊异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叶片的转动,片片樱花瓣从空中洒落,整个教室沐浴在一片花瓣雨中!几年后,已经上大学的逸东是这样回忆那次鉴赏的:

泡了一壶铁观音,点了一支沉香,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一个人听着这首《life is like a boat》,音箱里声音开得不大,感觉像是有个人在耳边呢喃般可爱。我不得不承认现在对于某些事物的感知力不如读高中那时了,至少我在翻看以前的周记本时看到自己从“皇帝的新装”里悟出了小孩之所以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因为他看不见皇帝身上那层金灿灿的权利”时感到万分惊讶。我已不记得我当初是怎样用了两节晚自习去鉴赏这支曲子的,我也不记得那时的我是怎样在品悟这首歌,但是我却依然记得那天发生在教室里被同学们堪称“梦幻”的一堂课。

我记得那是2008年的4月1日,我之前为了这首歌的鉴赏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做了ppt来辅助讲解,也印了一堆资料发下去人手一份,里面包含了歌词和中文的译本。对,这首歌是日本动漫里面的,歌词是英文和日文交杂的。那时正是学校樱花盛开的时候,当天我发动了班上关系很好的同学去樱花树下帮我捡花瓣,但没告诉他们理由。也许他们也只是当作我这个日漫迷的一个樱花情结而没去多想吧。

当全班同学去吃晚饭时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悄悄地将花瓣均匀的放在吊扇的每个扇叶上,那时班主任路过,还走进来开了我两句玩笑,他以为我是在做愚人节的恶作剧。即使我不记得了那个夜晚我在那个讲台上讲了什么,但我不会忘记那天当我关了灯,放这首歌的时候,在结尾最动情的那一节将风扇调到了一档,片片樱花落下随着歌曲的的唯美演绎到高潮。我听到班上同学的尖叫,看到有的女生在抹泪,而我相比于成就感更多的反而是对于这种美的敬畏。我也被感动到眼睛湿润了。歌手Reifu清澈的声音配上钢琴小提琴还有架子鼓那些乐器,看似随意的吟唱可是句句歌词却那么扣人心弦,和那飘落的花瓣仿佛是这天地间的一切都融为一体般自然和美丽。

樱花易零落,落蕊倍觉珍。君看此世上,何物得长生?春去也,鱼目衔泪鸟声悲,奈良的白樱花早已开得千重万瓣,而随着那樱花飘落的又是何人的泪。

那次鉴赏的确被同学们称为“梦幻的一课”。记得结束之后我曾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毕业之后,也许会忘记我讲的课,但是绝对不会忘记逸东的这次鉴赏。但是要做这一件事情其实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所以为了能够配合学生,我个人来说必须恶补诗词,当然对我自己也是一个促进。所以在2007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唐诗江山》,再版改名《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还有它的姊妹篇《温和地走进宋词的亮夜》。

前面说的音乐鉴赏课我们主要是在高一阶段实施,到高二的时候,我们开设的则是电影鉴赏课。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的学生走进大学之后,跟他们同学谈高中语文,他们同学说各种学习、各种考试、各种暗无天日;而我的学生却是各种诗词、各种音乐、各种电影、各种丰富多彩。而一切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所以在前年我和学生一起出版了一本书《教室里的电影院》,这是中国目前第一本系统讲述中学阶段开设电影鉴赏课的书,也是我给这一届孩子最好的毕业礼物。

大学时看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那段话: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可是当我做了老师之后才发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什么麦田,而是一间黑屋子,里面关着学生,也关着老师和家长,大家在这黑屋子里苟延残喘痛苦挣扎。

其实,这间屋子本来是有窗子的,只是不知道被谁挡住了。这时候我就想,我应该成为那个窗户边的守望者,把那些想来挡住这窗户的人一脚踢开。我还要告诉黑屋子里面的每一个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绝对不像屋子里这么黑暗,我要告诉他们,该狂奔的时候,你们就尽情地狂奔吧,别管往哪个方向跑,没有人能把你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窗户边的守望者。

而从去年开始,我和我的朋友们将目光从校园内扩展到了校园外。去年十一月开始,我们与深圳弘爱人文阅读推广中心合作,在成都先锋学校、草堂小学、草堂博物馆的支持下,举办了系列公益讲座——夏昆人文艺术讲坛,免费向社会公众介绍唐诗、宋词、音乐及电影,所以当我们相信生命应该是由教育培育的,而教育应该是为培育生命而存在的,那么有这美好的愿景,我相信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越做越好。


课堂实录

《日喻》

师:很高兴今天能来二甲中学与大家一起学习,大家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可是我很紧张!我很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从容来化解我的紧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还是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附:文言文资料: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双目失明:眇)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龠(音yuè,形状像蜡烛的乐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钟、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潜水:没。能潜水的人:没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马虎草率:苟然)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师:我终于知道你们为什么不紧张了,有本事的人一般都不紧张。这篇文章你们以前见过吗?

生:没有。

师:第一次朗读就读得这样,可以说相当好,你们应该不紧张。所以我更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从容镇定来消除我的紧张。刚才我们说要学习文言文,但是大家读了之后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不是文言文?是还是不是?是吗?

不是吗?

是吗?

不是吗?

生笑

有没有是的?

生:

师:哪里不是文言文?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写文章的时候引用了文言文?

师:那你说哪里使用了现代文?

生:第一第四自然段

师:哪里是现代文?

生:其他

师:你怎么区分现代文和文言文?

生:文言文使用了一些古字。

师:你认为古字和现代的有区别吗?

生:一个是古文一个是现代文

生笑

师:好,还有其他同学有想法吗?

生2:古文我觉得一般都是看不懂的

生笑

师:对,我也觉得是,这里有六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你看不懂?

生:2/3/5自然段。

师:我想以前老师告诉过大家,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书面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已经和现代文有了一定的区别,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现代文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字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它们继承的是同一种文化,表现也是同一种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光辉,刚才这位男同学说得很好,文言文比较难懂。

刚才这位女同学认为这篇文章是引用,其实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文章,只是我事先做了一个小手脚,把第一和三自然段翻译成了现代文。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平时都是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大家感觉比较好懂,那么今天能不能把现代文翻译成古文呢?

生哗然

师:纯粹没事找事是不是?不过其实也挺好玩的。现在每张桌子坐的三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翻译成古文。待会我们再看看我们做的盗版比起原版来怎么样?其实如果我们真的能翻译成很好的古文的话,那么古文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气氛热烈)

师:我刚才看了有些组的翻译,第二次知道你们为什么不紧张了,有本事的人的确不紧张。当然还需要你们用你们的镇定来消除我的紧张。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把好懂的翻译成好懂的,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难懂的不过 如此。我将把我们的翻译打在大屏幕上,有其他同学有想法的我们可以讨论,没准我们今天可以写出一篇比原作更好的文章。

师:请看第一句话,你们怎么翻译?

生:生而眇者不识日。

师:为什么是眇者?

生:有注释

师:不认识太阳你们怎么翻译的?

生:不识日

师:我们发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出生”我们翻译成“生”,“就”我们翻译成“而”,“双目失明”翻译成“眇”,“的人”我们翻译成“者”,“认识”翻译成“识”,“太阳”我们翻译成“日”。原来古文与现代为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现代文多使用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而古文多使用什么词?

生:单音节词。

师:所以有时候我们翻译的时候把现代文去掉一个字就行了,当然也不是全都这样。刚才我就没有看到哪一个组把太阳翻译成太或者阳的,相当不错。而如果我们反过来呢,识就是认识,日就是太阳。

而且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轼。而我们的翻译跟原文一模一样,一字不差。看来这个回合我们和苏轼打了个平手。看待会能不能把他弄下去。第二句应该怎么翻译呢?

生:询于明者。

生:问明眸者何为日

师:明眸什么意思?

生:眼睛明亮

师: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备选的答案,还有没有?

古文与现代文哪一个篇幅一般长一点?

生:现代文

师:现在动辄几十上百万字,但是古文就很少,很精练。因此这也是我们今天翻译的另外一个标准,能不能尽量精练一些?当然前提是要把话说清楚。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问之于明眸者。

师:为什么不要何为日?

生:因为有个之作代词

师:所以你的文章又比刚才的减少了几个字,我个人觉得应该鼓掌。

生鼓掌

师:我还有一个方案,比这个还可以减少字。

生:可以减去眸

师:明眸一般是指什么?像我这副模样能说明眸吗?

生笑

师:明眸一般是指女子眼睛很明亮美丽

不过我还可以减,信不信?

生:问于明者,减去了之字

师:为什么

生:省略

师:很好!现在的方案就是“问于明者”,多省啊!看来古人写文章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可能他们那时候算稿费不是用字数算的。

师:继续:有人告诉他?

生:或曰

师:或什么意思?

生:有人

师:或可以解释成有人。下面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怎么解释?

生:日如铜盘

师:相当简练,但是前提不能弄错原作的意思,日如铜盘亮吗?大吗?热吗?

生:日如铜盘之状。

生:日如铜盘状

师:还有没有?

生:日状如铜盘。

师:其实几位同学答案都很不错。只是要注意不要缺失信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认为日如铜盘大,或者如铜盘热,或者如铜盘亮,因此这里必须指出是形状如铜盘。

下面一句是敲铜盘就听见它的声音。

生:击之闻其声

师:很不错!他们用的是击之闻其声。但是我觉得一个问题是击这个词是不是太暴力了一点?

生:

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感觉高雅多了

下面一句,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

生:一日闻其声,一日闻钟声,

师: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太阳

生:以之为日,天,原来有十一个字,现在只有四个字了,所以说,你们生长在这个年代就最好别去投稿了,否则会很吃亏,因为你们的文字太干净太简练了,现在的杂志是按照字数算稿费的。

继续……

生:或曰:日光如烛。

师:为什么不说蜡?

生笑

师:继续,有一天用手摸蜡烛就知道它的形状

生:以手触之,触之知其状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没有了吗?

生:抚之

师:还有没有呢?怎么没有人用摸之呢?

生笑

师:因为大家都知道古文不使用这个词的,这就是古文和现代文的第二个区别,古文使用的有些词现在已经使用得比较少了。下面一句?

生:思龠以其为是

师:请坐,这位女同学把揣摩翻译成思,还有没有?其实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练字的工作,是思还是揣还是击还是敲呢?

还有没有?没有第一次,没有第二次……

学生举手

生:一日,揣龠,以之为日

师:还有吗?

生:度(duo二声)

师:还有没有?

没有第一次,没有第二次,没有第三次。好,就这么定了

继续

太阳和钟龠差别也太远了,这句话有点麻烦

生:日与钟龠差之甚远

师:我觉得这句话既像古文又像现代文,这说明古文与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还有吗?

生:差之远矣

师:加一个矣字很文化,你们看现在电脑上找这些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现在不怎么用了,我在想如果是宋朝的电脑的话就好了。

生笑

生:日与钟龠亦甚远

师:你去掉了一个差字,你认为去掉这个差字能够保持信息的完整吗

生:

师:下面这句话谁能自告奋勇啃下这块最大的骨头?请自己举手?

生:而眇者不知其异甚远

师:很好!请坐

生:然生之眇者不知其异

师:我注意到你这里使用的是然,然和而在这里有区别吗?其实两个都可以,谁说只有一个,语言是灵活的灵动的。

师:最后一句,因为他们不是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这句话也有些麻烦

生:因其未能亲眼见日而从他人得日

师:有同学在笑,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最勇敢的。

生:盖其因人而知之未亲视耳

师:我们看看两个句子哪个好些

生:第二个

师:第一个有点不像古文而是像古白话文

生:因其未亲睹之而求之于人。

师:我觉得我们的翻译已经越来越像文言文了,如果在三个中间选一个你们觉得应该选哪一个?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3)

师:我们已经把这第一自然段翻译完了,我们说过这是苏轼的作品,我们的翻译算山寨版,现在来看看原版与我们山寨的相比到底如何

现在我们把正版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我们看到了第一句我们是一样的,第二句苏轼说闻之有目者,我们的是询于明者,你们觉得哪个好些?

生:我们的

师:我觉得也是,这个回合我们把苏轼比下去了。看来苏轼有时候也写废话,因此我们不能盲从,苏轼今天的形象在我心中有点掉价了。

后面我们说击之或者敲之闻其声,苏轼用的是扣字,你们觉得哪个好?

生:

师:看来苏轼还是有超过我们的地方。后面一日好还是他日好?

生:他日

师:这里苏轼又胜过我们一筹,下面一句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后面苏轼说或告之曰,我们的是或曰,我仍然认为我们比苏轼的要好一些

苏轼说日之光如烛,我们说日光如烛,至少我们的比他的简练,而后面苏轼用的扪,这个词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下面有一句苏轼只是说眇者,为什么不说生而眇者?

生:前面已经说了,省略

师:对,后面句子我们跟苏轼基本一样,但是苏轼的文字还是比我们的干净漂亮些。

我第三次知道你们为什么不紧张了,通过我们第一自然段的翻译,我们比较谦虚地说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打了个平手,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有自信,古文不过如此。能够把现代文翻译成古文,要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也就很简单了,下面我们用一点时间把最后一段直接搞定。

生:南方有没人

日与水……

师:苏轼使用的是居

生:七岁能绝

生:七岁能过

师:其实绝有时候又可以说……

生:

师:很好!跋山涉水的涉

生:十岁能戏

生:十五岁能没

生:没人能没岂苟然也?

师: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参照二三自然段,这里的规律应该是哪个字?

生:

生:必有其道

…………

教师引导学生将此段翻译为文言文,然后与原文比较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文言文,严格意义上说,是我们自己的文言文,换一句话说,当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翻译成文言文的话,那么文言文也并不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我曾说过,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传承的是一种文化,表现的是同一个民族的历史与辉煌。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我们对古文可能产生了一点隔膜,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语言中,我们仍然在有意识无意识地亲近我们的古文。

作为学生,要做到对文言文应付自如,或者比较功利地说,在考试中解决文言文,在这段文字中就有答案,你们告诉我是哪一句?

生:君子学,以致其道。

师:苏轼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要抓住道,也就是找出事物的规律,我喜欢这段话,不是说自己去强求,而是自己招致它过来,用古话说,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必须多读书。下来之后我希望大家把剩下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至少连贯语意。更希望大家看这篇文章不仅注意它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获得学习启迪和帮助,这也是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我们需要的养料。下课!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星教师”所有,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寻找“星教师”

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关注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

来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咨询电话:023-67515741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课程 | 班主任 | 学前教育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信息技术 | 音乐 | 生物 | 思品 | 物理 | 心理 | 历史 | 地理 | 化学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