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育大家教你如何制定年度计划丨特别策划
“我是一粒种子,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那方……”
诚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每位教师都是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应当有向上生长的轨迹。新的一年已然开始,你想好该如何为自己埋种下成长的种子了吗?成长计划是时候从这美好的春开始啦!这一次,让我们汲取这些大家的建议,重新出发……
教师制订一份远景计划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
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这个问题是经常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有时候教师被一些没有必要的文牍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在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牍作风”的热潮中,某些教师得出结论说:任何计划都没有必要去写。以上两种看法都不正确,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
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这份计划里包括哪些内容呢?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应当包括如下各点。
(1)儿童在小学阶段应当阅读的文艺作品的书目。当然,只有学校图书馆里有这些必要的儿童读物时,计划里的这一点才能实现。
(2)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学校里最好有一个音乐室)。
(3)要跟学生进行谈话时使用的绘画作品。
(4)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文艺作品的片断。
(5)最低词汇量,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小学里牢固而长远地熟记其正写法的那些词汇。
(6)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需要阅读的科学普及书籍和小册子的书目。对于指定给学习困难的儿童(思维过程的能动性降低的儿童)阅读的那些书籍和小册子,特别是单独开列出来。
(7)“思维课”的主题,即带领学生到思维和祖国语言的源泉,去参观的课题。
(8)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要写的作文的题目。
(9)教师和儿童将要制作的直观教具的大致的目录。
(10)小学期间将要组织哪些参观。
我建议中年级和高年级各科教师也制订这样一项远景计划。当然,计划中要考虑到本门学科的特点。例如,生物教师在远景计划中应列入一套去自然界的参观,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些必要的表象。地理教师可以把必须记忆的术语列入参观计划。物理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计划里规定让学生观察工农业的劳动。
远景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
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本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课题计划只适用于不大的课题(2到5节课能讲完的)。
课题计划里,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教法,应当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做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录。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应当装在教师的头脑里,不需要做详尽的笔录。
课题计划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而不是详尽的讲稿。计划里只应当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例如,在检查家庭课业时要让儿童回答的问题,学习新教材时学生独立作业的种类等。将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题和练习题都不写入这种计划(教师们通常把这些题目抄在专门的卡片上或笔记本里)。
在写课题计划的笔记本里,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的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到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
有些教师认为课时计划比课题计划更重要。他们对整个课题加以深思熟虑的思考,做一些初步的记号,但是只写每节课的课时计划。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照他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方式去做。最主要的是要以远景计划为目标,不要忘记最终目的,应经常考虑到教学大纲及其说明书,把它们跟远景计划加以对比。
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
朱永新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成长有“吉祥三宝”。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一个人成长如果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就很难超越、很难成长。所以,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思考,学会用心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教师的写作不是为了培养作家,也不是为了培养会写文章的老师,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的老师。
教师需要专业阅读
很多老师对我说,他们知道学习的意义,知道阅读的价值,但就是工作太忙,“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试想某一天,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约你相见,你会不去吗?肯定会想方设法相见。我认为,阅读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人。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希均先生的名言。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对读书来说,尤其如此。早晨早十分钟起床,可以挤这十分钟读书;晚上少看一点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休息时,推掉一两个应酬,就有了整块时间。我还习惯在自己的车里放上大量的各类书籍、报纸杂志,坐上车就拿起来看两眼、翻几页。不能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阅读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
让自己的从教理想不动摇
我认为信念有两个很重要的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人生中为自己寻找的榜样。第二就是要有乐观的心态。信念动摇的时候,往往是碰到挫折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能够看到光明、成绩,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
教育工作中,孩子尤其如此: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够给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怀疑他,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展示的就是阴暗消极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结出的教育之果。所以,从信心到信任到信念,这是产生教育奇迹的最重要基石。
做科研型的老师
我历来主张,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正是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
在教育史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地”。如夸美纽斯长期担任拉丁学校校长;裴斯泰洛齐开办过“孤儿院”和伊蒲东学院;赫尔巴特创办过实验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教了20多年书;中国古代的孔子也从20多岁开始从事教育活动。有人曾对100多名古今中外教育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过教育教学经历的占90%以上。
所以说,广大的第一线教师扎根于丰富的教育沃土,拥有大量的教育感性经验,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作为学者的教育科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教师的参与性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师的研究往往是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
形成个人风格
风格的形成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博采众长,另一个是扬其所长。
教师的博采众长,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不断采集花蕊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风格的过程。
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大师在形成自己风格之前,都会进行卓绝的努力、艰苦的探索。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我们新教育所提倡的“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广泛地阅读,坚持不懈地写作,能为成长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扬其所长。或者说是扬我所长。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之上,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之后,一个老师需要形成自己的内在风格,向世界宣告“我”的独特存在。
把口才练好
一个教师,如果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如果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如果吐词清晰抑扬顿挫,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被学生所喜欢。
有人总以为,教师的好口才是天生的。其实不然。说起来可能不相信,我本来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更谈不上演讲了。进大学以后,我读到一本传记,其中讲到这个传主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的故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意义,于是经常主动地讲话发言,甚至愿意“承包”别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就会说了、自信了。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学好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讲好普通话。
其次也要学习讲话的技巧,如上课、讲演时如何开头?如果用鲜活的故事感染人?如何加强课堂的逻辑理论?这些大部分属于讲话的“技艺”,找一些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有针对性地训练。
最后,就是行动。知行合一,用事实为演讲佐证,就会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情感的温度。
不忘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关于幸福的名言妙论尽管各不相同,但基本揭示了幸福的基本特征——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在服务中的,在研究中的,是与别人分享的。教育,恰恰是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是让人们幸福的事业。
教育这项工作,是复杂甚至繁重的,很多人都认为是这个原因让老师丧失了幸福感。可是,新教育的许多老师,工作量并不小,甚至比其他老师更重。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幸福指数,往往比一般的老师要好得多。
我特别赞同罗丹的一句话:“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很多人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这当然也对,但只是最低层面的意义。从时间看,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从结果看,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因此,真正的工作意味着创造自我,实现自我,并因此而幸福。
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要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理解他们,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传统教育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与学生一起成长,首先是要有成长的渴望,有成长的内在需要。
其次是善于终身学习,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
再次是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专业型教师。我们不必在所有方面超越学生,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成为学生崇敬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与学生一起成长,会让你找到职业的尊严和乐趣。因为,只有成长,才能够幸福。
成功教师的每天、每周、每学期
马大建丨开封教育局副局长
教育就是成长。当教师体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快乐时,才会从琐屑的教学生活中发现教育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一个成功教师每天要做的事
1.想想怎样过好今天,怎样才能充满活力,以饱满的激情和热忱投入到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认真计划或思考一天要做的主要事情;要将自己的目标深深印在脑海中,不可忘记;
3.课前了解学生,充分备课,上好一天的课;
4.课堂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5.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地批改或讲评作业;
6.用心对待每件事,认真做好每件事,把教学工作做细做实,关注到教和学的每个细节;
7.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到自己所教的班级当面辅导一次;
8.再次熟悉和完善已经准备好的明天的课;
9.听一节同学科其他教师的课,博采众长;
10.和两名以上学生沟通或交流一次,主动倾听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11.与同事交流一次教学心得;
12.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报刊、书籍、网络),汲取新知识,获得新信息;
13.抽出时间参与不少于半小时的文体活动,保证体育锻炼或娱乐的时间;
14.想想我今天为什么而感到自豪,我应对什么心存感激;用心体味一下今天的工作给你带来的美和乐趣;
15.勤于思考、善于小结,反思一天的工作,发现自己一个成功之处,获得的一个感悟等,并找出一个问题(或教训);抽出时间撰写一则读书笔记或教育日记(或随笔);16.按时作息,起居有节,合理膳食,调节心境,为身心健康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个成功教师每周要做的事
1.认真计划一周要做的主要事情;
2.上好本周的课,备好下一周的课;
3.就教育教学工作和一位同事进行一次较深入的交流;
4.通过多种形式和一名以上学生家长联系,家校结合,及时沟通交流;
5.至少听一节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并与其交流;
6.阅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者一本教育论著;
7.参与一次教育理论学习或研讨,参加一次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了解教育信息,关注教学动态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8.班主任要组织、指导学生开好一次主题班(团、队)会;
9.每周召开一次小型学生座谈会,认真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10.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11.参加一次两小时以上的健身活动或娱乐活动;
12.想想本周我为哪些事情而感到自豪,用心体味一下本周的工作给你带来的美和乐趣;
13.对一周的工作生活进行反思、总结,发现成绩,找出不足,把每天的小结(教育日记)汇集整理,写一篇教育教学周记或一篇有自己见解的教育短文;
14 .对下周工作进行计划安排。
一个成功教师每学期要做的事
1.制定学期个人学习或进修计划;
2.认真学习研究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3.通读(或浏览)本学期的使用的教材,总体把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4.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所任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家庭现状;
5.在本学期正式开学前,根据上级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6.以一周为单位,提前一周分别备好每一周的课;
7.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或座谈会,开学初和期中或期末)沟通教育教学信息,指导家庭教育;
8.以电话、书信、网络、校信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至少与每位学生的家长单独沟通一次;
9.以多种形式(如问卷、谈话、面批、个别辅导、座谈)等形式定期主动倾听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每学期至少对所教每个学生面批一次作业(作文),或个别辅导一次学习;
11.依据课程标准,定期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同时对下一阶段的教学作出调整;
12.外出学习、进修、培训或考察一次,学习先进经验,了解信息,开阔视野;
13.每学期末为每一位学生送上一段贴切的、激励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评语;
14.读一至两本教育教学论著,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再读一本教育文艺类或其他领域的书;
15.将日常教学中的灵感、心得、感悟、教训、搜集、整理和总结,结合教育理论学习,写成一篇论文,争取发表;
16.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回顾、反思,并总结成文。
一个人成为名师,一定与读书有关
华应龙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教师的工作确实十分繁忙,不过我要说:“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我们工作很忙。”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
忙过了一阵子,抑或忙得没有头绪,我会随手翻开《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片刻的悠闲、陶然的幸福。并且,这样也算是读书了,不会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觉。如此的“偷懒”,或许还能“偷巧”,获得某种启发和指引,有助于手头工作的完成。
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
偷懒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研究人类行为学的学者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全是“懒虫”。而那些看似勤快的人因为工作熟练了,就不想有所改进,他们的效率反而低些。
爱偷懒的人总幻想着能够有更先进的玩意儿能减轻负担。那么,我们老师在工作之余或工作之中,不妨也试着“偷懒”一下,说不定正是你的“偷懒”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益处!
读好书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的故事很多,老师们喜欢听我的课,往往就是因为我的课总是创新的。
在教四年级“游戏公平”一课时,我原来是用抛硬币的实验,来说明正反两面的可能性相等。可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遭遇尴尬。抛10次,有的小组抛出了2正8反,有的小组抛出了9正1反……小概率事件为什么变成了大概率事件?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看王健先生的《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对极限思维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突然醒悟:把硬币抛1米高和抛1厘米高,结果当然不一样。在学生实验之前,我们只是规定了抛硬币的次数,没有规定抛硬币的高度、角度、力度。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难找到了。
年轻教师应该从何读起?
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因为书籍一般是3年前的认识,杂志一般是3个月前的,报纸则是3天前的。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好学好用。
买书时,要注意出版社和作者。虽然开卷有益,但不是每一本书都要读的。
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这话我十分赞同。
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最大?
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读书,得意而忘言,才是真正的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于一个破字。而读破,就是反复阅读。
遇到好文章,我一般都读上三四遍,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
改变,真的可以从写作开始
王维审丨“叙事者”教师成长联盟发起人
我在回答各种媒体的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价值,不在于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专著,而在于它对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多少、改变了多少。”对我个人来说,因其他能力有限,一直无法让自己变得优秀。只能凭借自己喜欢、擅长、坚持已久的叙事写作,进行寂寞的自我凿井。在历经问题性写作的磨砺,专题性写作的蜕变之后,开始朝向叙事研究的领域,一直前行。
教师的写作,如果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分为问题性写作、主题性写作和研究性写作三个层次(我的一家之言哈)。很明显,教师的写作应该是始于问题性写作的,但问题性写作的类别有很多。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等,都属于问题性写作的常见形式。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最初的写作从哪种写作形式开始比较好呢?我以为,应该从教育叙事写起。因为,教育叙事是以故事为载体的,而故事对于人的意义是源自精神骨髓的那种深远。
在美国,有一项名为“企业内部讲故事”的活动比较盛行。著名的施乐公司收集了大量维修方面的事件经验,让员工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并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一个故事库,取名为“有问题就找它”。因为故事比那些枯燥的经验说明文字更容易被人复述和记忆,更富有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据《财富》杂志估计,这个故事库的价值已经达一亿美元。
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获胜后,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这次演讲,并没有讲什么高深、拗口的东西,他只是讲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安•尼克松•库波尔的故事。奥巴马通过讲述这名106岁高龄妇女的人生经历,把美国一百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部展现出来。诚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情节成功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包括他的竞争对手。由此,他的这次演讲被誉为“最朴素而伟大的政治宣言”。
2012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组到西郊学校拍摄“七彩小屋”。当时,我在这所学校做德育工作,全程陪同、参与了为期五天的拍摄活动。这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栏目组对“讲故事”的那份执着,并且与栏目记者柴义昆女士有了更多关于故事的交流。休息期间,她曾很认真地对我说:“其实咱们都是讲故事的人,只不过我们是用影像讲述,你是用文字记录,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故事的特征,也懂得故事的价值。”诚如柴记者所说,了解了故事的特征,也就懂得了故事的价值。这一次经历,让我对故事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天,我将试着把它们表达出来。
一是细微的真实
真实是故事最底线的东西,但也恰是故事最耀眼的价值。现实生活中那些最真实的况味所凝聚起的力量,往往更为令人震撼,更为发人深思。我们可以对此起彼伏的高谈阔论熟视无睹,也可以对喧嚣的世界泰然处之,但我们无法抗拒那些细微处的真实——当细节轻轻展开,带你轻轻触摸生活脆脆的质感,你就不得不进入故事,为他落泪,为他雀跃,为他打开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直至全身心地融入。
二是朴素的原生态
我对原生态的东西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或许不够完美,或许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与缺憾;他们也许不具备被打磨后的光滑,也许粗糙地有些令人尴尬。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气息,这股气息总能让我们愉悦地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面前,感受到一股来自底层的、原生态的朴素力量。
三是沉静的内视
故事关注的是内心,透过内心的审视,寻找能够荡涤人们灵魂的那把精神钥匙。故事的价值在于始于原点又终于原点,这个原点就是一种安静的形态,故事的最终都会留给人们一大片沉静的空间,让人学会内视。像是中国写意山水,以大片的留白,传达出了“空”的境界,正因为“空”,恰恰可承载最恢弘的人生百态,传递最悠远的悲悯情怀。
至此,我们可以寻找出一个故事的基本特征——真实、朴素、沉静。而这,也就是故事的价值——以真实打动人,以朴素吸引人,以沉静启发人。对于教师来说,拥有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故事。这些故事,倘若不用文字进行精细的加工,使它焕发出完美的教育意义,实在是一种浪费。
今天,故事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教育所理解和领悟。以故事为核心的教育叙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师生共写”,叙事则是“共写的主要内容。现在的各种教育刊物,几乎无一例外地开辟了教育叙事栏目,教育叙事成了教师打开刊物最愿意浏览的内容之一。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叙事对教师成长的基础性价值,一些有远见的校长都在极力倡导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的持续写作。
所以,我始终认为,教育叙事是教师写作的起点,也是教师成长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起点。
【原创不易,认可价值,动手指点赞并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