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十四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百年风雨铸辉煌,百年奋斗谱华章。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为迎接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全面开展,公司在官微同步设置《百年党史·学习打卡》专栏,与大家一起回顾党在过去100年里走过的峥嵘岁月,创造的辉煌成就,激励全体员工矢志不渝,为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党史学习第14期,让我们跟随一支支经典曲目,走进红歌背后的故事!


 01 

《保卫黄河》1938年10月30日,受周恩来、郭沫若的派遣,光未然率领抗日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壶口下游东渡黄河,奔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民主根据地。轰鸣的壶口瀑布,黄河两岸雄起的山川,抗日军民英勇的身姿,都使光未然兴奋不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诗人与作曲家的心灵开始契合”,20世纪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开始孕育。
这部音乐作品就是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影响最大、人们最熟悉的是《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起伏跳跃的旋律,令人振奋的呐喊,都刻画出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外敌的民族气节。



 02 

《地道战》《地道战》是1965年上映的电影地道战的同名歌曲。1939年初,日军侵占河北保定蠡县,蠡县的抗日军民开始挖地道,院院相通,家家相连,保存实力,持久抗战。在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的号召下,冀中人民普遍开挖地道,被称作地下长城的地道网。
1966年元旦,描写这种斗争方式的电影《地道战》上映,导演任旭东和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特别创作的同名主题曲也红遍大江南北。在拍《地道战》时,傅庚辰来到剧组驻地,大家同吃同住,一起钻地道睡大炕,还原当时的战斗生活。傅庚辰走到村口的时候,‘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几句曲调冒了出来,他扭头往回跑,到了屋里头趴在炕上把这个曲调写了出来。



 03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该曲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该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38年8月,带着在晋绥抗日前线创作的革命诗稿,诗人公木(原名张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作曲家郑律成合住一个窑洞。两个文艺工作者都想为了这个时代做出些什么,于是一拍即合,立志为人民军队谱曲。公木一气呵成,写下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在内的共八支歌曲的歌词,完成这些歌词的创作时间不到一周。



 04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的歌曲,原为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曲,后被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958年,在金门炮战时,厦门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的160余名少先队员们成立了“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炮战期间,他们帮助解放军送开水、洗军衣、擦炮弹、挖战壕,甚至穿梭在炮火中,用手连接阵地与指挥部的电话线。同时,他们还站岗放哨,在防空洞中把石头当凳子,以地板为黑板坚持学习。他们的事迹被《厦门日报》报道后,在全国传播开来,受到各方面的鼓励和表彰,何明全、何佳汝等十三名队员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的称号。其中,词作家周郁辉、作曲家寄明说要把他们的事迹写成歌。这就是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最初旋律。





 05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希扬词、李焕之曲。歌曲进行速度,旋律奋发激昂,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同时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重工业开始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兴起,这首歌就是在此期间诞生的。李焕之表示,歌曲应当彰显中华儿女和祖国一同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全国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对“社会主义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万分自信”。





 06 


《红星歌》

《红星歌》是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余童声合唱队、中央人民解放军歌舞团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74年。


1973年夏天,傅庚辰接到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创作任务后,很快拿到了歌词:“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傅庚辰便立马南下,直奔剧组。从北京到景德镇,一路上火车、公交车、大卡车,奔波一路,脑袋里音符蹦跶一路,《红星歌》的曲调就这样“颠簸”出来了。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红星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也是傅庚辰倍感自豪的事。



 07 


《南泥湾》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南泥湾,在延安东南,抗战之时,号称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驻防于此,一手枪杆,一手锄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习百年党史,领悟建党初心
坚定信仰信念,务实砥砺前行
回顾峥嵘岁月,续写奋斗征程


猜你喜欢: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十三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十二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十一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十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九期)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八期)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七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六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五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四期)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三期)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二期)
百年党史|学习打卡(第一期)


内容来源:求是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