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普法】“微信遗嘱”开通了!一年有近7万人留言,有法律效力吗?

中国普法 2021-04-28


 3月20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对保管的19万份遗嘱进行了分析。白皮书显示,4年间,“80后”立遗嘱的人数翻了近6倍,立遗嘱趋向年轻化。此外,“微信遗嘱”受到欢迎,一年有近7万人留言。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近7万份“微信遗嘱”。在疫情最严重时,也就是去年2月至3月份,公众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最高峰时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征得网友同意,摘录了其中几条:


“请不要给我穿寿衣,平时穿的普通衣物就好。不要给我画得花花绿绿的,淡妆就好。用‘杨树林’那个口红吧,那个是我最喜欢的。”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你们俩都要勇敢面对,妈妈爱你们。我所有的银行卡都放在深棕色花纹钱包和驾驶证卡包里,密码大部分都是你们的阴历生日。”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年—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从遗嘱的内容上看,大多数人会给爱人、家人留下心里话,而这些话,平时很难向对方亲口说出。通过‘微信遗嘱’的方式,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同时可以要求中华遗嘱库在指定的时间,将‘微信遗嘱’发送给指定的人。”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央广网发 中华遗嘱库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有5.44%的留言人会给“未来的自己”留言,鼓励并希望自己未来会更好。1.51%的人会选择向其他人传递“微信遗嘱”,包括暗恋对象和前任。甚至“00后”也有了立遗嘱的意识,刘鹏就是其中之一。
 在刘鹏看来,遗嘱是新起点,以后会活得更加认真。他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工作原因,经常伴着危险,个人风险意识比较强。18岁就给自己写过遗书了,不想自己有一天突然离世,父母连一句遗言都收不到。有遗嘱在,可以通过它跟爱你的人进行生命的告别。”
 不管是一地鸡毛还是诗和远方,不管是小目标还是远大理想,不管是午夜的辗转反侧,还是白天的压抑烦恼。不少公众以“微信遗嘱”的方式把这些留给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
 那么,“微信遗嘱”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陈凯表示:“民法典继承编对遗嘱的形式有严格的要求,法律规定的遗嘱形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公证遗嘱、口头遗嘱和打印遗嘱。但是,‘微信遗嘱’不符合这些规定,因此‘微信遗嘱’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的事务,例如传递关爱或者叮嘱某些个人事务。中华遗嘱库开通该功能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通过这种更加温馨的方式传递情感。”


 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间,人数翻了近7倍。
“从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次之。此外,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6%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陈凯分析。
从“90后”分配财产的内容可以看到,超过8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超过71%涉及到房产。陈凯说:“‘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是证券基金。”
 白皮书显示,年轻人对婚姻的选择更趋于多元化,再婚家庭以及离异人群逐渐成中青年立遗嘱人中的“刚需人群”。2013—2020年间,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选择“其他分配方案”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表明公众在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对于立遗嘱趋于年轻化,

你怎么看?



往期荐读

住房、养老、求学…… 这10个年轻人关心的问题,有答案了!

车主突然鸣笛吓坏小学生,为何网友狂赞?

落马总工:拿地图过来,看咱去哪溜达溜达
“政法干警违纪违法举报平台”正式上线
王勇被公诉!

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证明劳动关系?这几招能帮忙!

1045个!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来了!有你家乡吗?

来源:央广网

记者:车丽
编辑:王佳茹
核稿:路双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