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州第三期零基础宣导盛会第二天:覃丁冯文举讲师演讲、16名宣导学员测评(4月2日)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台州宣导测评进行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继续!

        4月2日早上6点,崔娜娜老师带大家拜孔行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次回响整个会场,也震彻每个人的内心。霞光万缕,又是美好的一天,宣导测评开始!

第一位,台州白云书院项丽君老师

评委点评:

王欢锋老师:你设计的是面对企业高管,但实际上像是读经家长的分享。可以有两种设定,一是企业内部员工讲子女教育。二是企业高管,需要熟悉新儒家义理,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要熟悉,知名企业稻盛和夫的经营管理要很熟,企业家自修和管理经验,需要经典和新儒家义理的熟悉。探讨东西方人性的差异,落地到企业内部建设。依靠劳动力,依靠智力,最后是依靠企业文化,从诵读经典开始。可以通过工资杠杆调节,增进积极性。

冯文举老师:最好不要分享式宣导,因为我们自己的知名度还不够,一般人是没有耐心的。读经界有一个人这样讲自己的故事讲得很好,就是刘世芬老师。她人生经历很特殊,二是孩子上了文礼书院。若个人经历不是很打动人心,就要寻找共性抓住人心。要以道理,接引大众。

覃丁老师:拿话筒看下主持人,太高或者冲着观众不太好。这是零基础宣导,文礼书院不能讲太多,少讲或后面讲。功力不够,可以用成熟的讲稿。


第二位,鄂尔多斯照谦学堂孙青松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孙老师的诚意有,对读经教育有热情。分享的过程中有点问题,我们是来做宣导的,要以对方感兴趣为主。让大家明白教育的道理,入题太慢。切题要引起兴趣,用一个例子就够了。一个问题引出要说的话,15分钟内如何能够把大家吸引到你这里来。过于刺耳的话尽量少用,社会负面表述不要太刺耳。


8点整,覃丁老师,给大家做精彩的读经宣导讲座,《牵线搭桥的艺术和战略配合构想。以下是演讲摘要

    很多人给覃老师的评价:朴实。而艺术,似乎与我无关。但我还有一些经典在心中,所以不知不觉也能讲艺术和战略了,所以多读经真的是“万能”。

    

    要有真正的艺术和有效的战略和配合,第一要有功力,如果没有功力,我们的行动会显得有些弱,甚至变成花拳秀腿。没有功力,战略也会变成空想。如何提升我们的功力,今天我要来大讲特讲。我们深深感觉到,真正深刻了解王教授和孔子的,是不多的。要了解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读经读经再读经。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讲多读经这样的主题,我还是要再讲,所谓主题重现。

    王教授和冯老师有这么深厚的功力,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于儒家的三期发展:一是先秦儒家,二是宋明新儒家,三是当代新儒家,都相当精熟,我们要有功力,就要象他们一样好好的读书。就算包本背了20万字的中文经典,也是不够的。何况读经圈的老师很少这样的用功。书要读到怎样的程度?有些人口才好,讲的比唱的好听。我们口才不好,把书读好总可以吧,把书读的比唱的好听就很好。有人说覃老师你读的不好听,但我自己觉得我读得比刘德华唱的还好听,读得比王菲唱的还好听,就可以了。同样,听论语孟子也要听到比听音乐还好听。我年轻的时候听流行歌曲,后来听交响乐,都腻了,后来再听古琴音乐,听了七八年还想听,再后来听论语孟子感到比听古琴音乐更好听。


    我们都是大人了,死马当活马医,用经典对我们的大脑进行不断清洗要加倍再加倍,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清明,才会有更多的智慧。我们读到自己觉得动听,听到比听音乐还要感到优美,听论语孟子里的故事比看三国演义,武打小说还要感到精彩。如果没有听到这个程度,是不够的。读的是武打小说,就比较容易暴躁,读经典的反应就不一样。有个人读了半部论语,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放一放,晚上读论语,论语就启发他如何处理好事情,这个就传为佳话,这个人就是赵普,这个典故就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孟子读到烂熟于心,包本背诵,对当下的事情马上就可能做出恰当的安排,赵普没有做到,王阳明做到了。王阳明到4岁也不会讲话,5岁会讲话就会背很多经典,他没有象我们有读经机,可见他家里大人是大量读经的,他听到会背,他遇到事情,反应就快,学佛学道就快。他学佛到二禅三禅,就有前知的能力。即使这样,他也不过觉得是玩弄光景而已,读书学圣贤才是紧要事,尧舜文武孔孟在他心里有挥之不去的印象,不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稍稍的疑问,他马上问:圣贤处此当该何如?这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鼓掌)。


    我们只有多读经才能养成这样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脑子里有很多小说的故事情节,那是很麻烦的。有那些富豪的故事,那也是很麻烦的。这是一种对比的说法,当然比有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好一点。如果我们有更伟大的人物的故事来启发我们,不是更好吗?我们现在看到世界上有很多百年企业,如果跟千年企业比,就不够了。如果我们只有百年企业的故事在脑子里,那是很麻烦的。千古之上有圣人,千古之下有圣人,其心同其理同,和阳明先生一样,在孔子孟子的脑中,有的是尧舜禹汤文武的故事,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改革开放几十年,人类对财富的欲望被挑起来。现在很多人言必称马(云)王(健林)。文王武王成为圣君,学习的是尧舜,孔子孟子学习的是尧舜文武。孔子孟子虽然离文武几百年,可是文武活在他们的心灵当中他们不觉得远。孔孟离王阳明一千多年,可是孔孟活在阳明心中,他不觉得远。到了王教授,他一样的觉得孔子孟子就在心中,是不远的。孔子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典范的人生。我们也应该学习和检查,怎样来过我们的人生(鼓掌)。


    世界上有些人给我们深深的牵挂,我们年轻的时候牵挂一些人,比如谈恋爱,恋人离我们很远,但我们不觉得远,我们为他哭为他笑,魂里梦里都是他,醒来也是他。除了爱人恋人,还有我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至亲好友,让我们牵挂。圣贤对我们的悲悯,不亚于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所以王教授有时候讲到孔孟,讲到玄藏大师,哭了,讲到朱夫子和阳明先生,也哭了。当然,有时候也讲到笑了。尧舜文武孔孟陆王,先生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魂里梦里是他们,醒来还是他们。我不知道,我们读书能读到这个程度吗?如果不能,可能是不够的。我们读书要读到这个程度,清楚吗?如果不清楚,我就不走。(众笑鼓掌)如果能读到这个程度,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庄子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读到能够有自然的圣贤式的思考反应,人与人之间就能够忠恕,就能够忘。就能够不大声于以色,连小声以色也不需要了。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就可以轻飘飘的就过去了。这种人和大家相处起来就轻松愉快,就是无声无臭。读书读到明明德,还是不够的,要读到亲民。宣导读经,就是亲民,能够把幸福带给百姓苍生,就是亲民,或者可以换着说,读经能够修身齐家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推广读经教育到全中国,全天下,就是治国平天下。所以,我们要宣导,要开外王。


    用佛家的话讲读经读到离苦得乐,还不够,还要读到常乐我净。用道家的话讲读到去掉执着还不够,还要读到证成光明性。我们越是宣导,越是能够帮助更多人,就越光明坦荡。要开学堂,又要宣导,没有时间读经怎么办?所以,我要传授无上法,不过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方法,如果传授这种妙法,要收一万块红包给文礼书院,我想大家才会重视。今天不收红包,以后大家收入多了再打红包吧!我们的方法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我们可以听,读过几十遍之后听,也会越来越熟悉。六祖听五祖讲经,要辞职,走几十天才能听老师讲课!现代人的幸福从天而降,有现代科技,有播放器,一两百元就可以买,如果加两三百元,就可以买有品牌的随身听。我们不用走几十天,去听一个大师的课。王教授从来不计较谁拷了他的知识产权,他对百姓的慈爱丝毫不亚于佛教的高僧大德。读经机要听到无我忘我,从现在起,24小时听播放器读论语孟子,或者听王教授演讲,听牟先生的有声书,这就是上上法。


    古人做学问,要慎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做工夫,一旦有妄念,要时时刻刻剔除。如果有孔子孟子和王教授陪伴我们,妄念就会少很多。尧舜文武的故事陪伴我们,遇事的时候很容易得到启发。所以,这是无上法,如果不这么做,一般人是不容易进步的。日常中,风吹草地,车水马龙,都会触动我们的心,如果不这样让经典时刻相伴,我们的功力如何突飞猛进。如果常这样子进步,三年之后就会脱胎换骨(鼓掌)。从好不好,对不对,到够不够,这个思考模式已经跨越了一大步。这是王教授教我们的,还有,任何事情要从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轻重本末长短进行立体的思考,这也是王教授教我们的。我们几十年的人生,没有谁这样来启发我们,只有王教授这样启发我们来思考问题。这是先生对我们的关爱!所以我们要知道学习是不够的,要怎样才够?要好学。在孔子的眼里,颜回是最好学的。有德还不够,还要好德,好德如好色。善也是不够的,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但有一个善人去鲁国当官,孟子很高兴,高兴到不睡觉,学生问孟老师,怎么这么高兴,孟子说好善忧乎天下,何况鲁国乎?所以只有艺术也是不够的,没有道德智慧作为后台背景,艺术甚至是会带来危害的。张仪苏秦的手段,也很有艺术。有人说鬼谷子培养几个学生出来,天下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学习鬼谷子,这是乱来。尧培养舜出来才叫天下差不多,舜把禹培养出来才叫天下差不多,孔子开出成德之教,才叫天下差不多(鼓掌)!开出霸业,孔门中人是看不上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齐桓公晋文公开的是霸业,所以孔门不谈他们。所以我们也别谈马王的故事,要谈就谈王道。听书、读书到这样程度,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明,思考模式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先带动几个人的团队,来学习进步,眼界高远,团队的力量就强大起来了。我们也可以鼓励别的团队这样做,一个团队就可以带动十个一百个团队。象文礼书院道中书院就带动了好多团队。


    我们在宣导中,让家长进步非常重要。现在读经圈的宣导,有一个层次还是比较低,比较不够。只是宣导读经对一个孩子多么重要,多么好。家长买了读经机和教材,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说: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这种宣导策略要改良一下。在我们的宣导构想中,要清晰只有家长真正明白教育的道理,才可以带孩子更好读下去。家长好好读经,才能了解教育的道理,这是非常关键的。家长一个人读不容易,鼓励家长开读书会,有几个人一起读,比一个人有乐趣的多。如果只有孩子读,一段时间后感觉就淡了,就可能放弃,很多人了解了读经教育后,又放弃了,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让家长读经,再每周参加一次两三个小时的读书会,就很有效了。所以应该鼓励大家多开读书会。更进一步,推荐家长参加研习会,参加六小篇学习,效果又更好。当然鼓励大家参加学习还不够,还要鼓励大家组团参加研习会。哪个地方哪个团队参加的人多,他们的城市就会发展快一些好一些。我们持续推动,跟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师友加持,大家眼界高了,就有人办学堂办读经学校,带动更多人读经。


    我们要建设书香城市,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在推动书香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很少的人推动,就很不容易。组团几十人,能培养出几个真正人才,就很了不起了。象冯老师培养了王欢锋,如果多培养几个,就很了不起了。我们做的是文化的事业,凭自己的良知就可以去做,虽然只有半桶水,也可以指引一条河。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来了解读经教育,是很容易的,不用我们发工资。孔明张飞关羽赵子龙,大家愿意学谁?这些人才是刘备找来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学习刘备,愿意念兹在兹。


    那刘备够吗?他只有三分天下,没有兴复汉室。但刘邦就不一样,刘邦没有韩信的才能,也没有陈平的计谋,但能打天下,所以,刘邦是及格的。但是刘邦也还不够,更高的,刘邦的老师是谁,刘邦从小也是读经的,向经典学习的,他学习尧舜文武,他知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有乱臣十人!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城市找十个王欢锋出来。所以思考要一步步往上追,才能看到最高的原点。正如我们学书法一样,一定要拿最好的字帖来学习。不管我们的智慧有几分,一定要学最高的,要学尧舜文武孔孟陆王。


    有些人自己做很好,但如果可以组成团队,就更好了。我们找到人才,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涉及到经济的问题。做读经教育的人,心灵要活泼一些。如果觉得资金比较紧张,要现实一些,灵活一些,可以推广读经机和教材,本来就需要顺势而为,王教授推广读经,也先编印好教材。推广读经机和教材,方便大家读经,这也是赞天地之化育。有些人谈钱没有底气,都是学问不够。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有没有赚钱,而是看他有没有学问,有没有按道理做。如果道中书院手握重金,推动的力量会更强大,所以大家要支持道中书院,也要支持上河(众笑鼓掌),也要支持在座的每一位,特别要支持文礼书院。


    未来读经教育的推动的重点方向,是挖掘有能力的人如企业家来推动读经教育。如果我们有这种能力,不是很好吗?如果在座各位手握重金,我们可以招更多人才。一些读经学堂或读经幼儿园师资很好,我们能去挖吗?学堂培养一个老师不容易,学堂招到学生也不容易,如果大鱼吃小鱼,那是动物世界。如果企业家有良知有眼光,先要猛烈地推动读经教育,帮助学堂发展师资和生源,学堂或者幼儿园做好了,再请他们帮忙,这叫义然后取。


    当然做为堂主,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女儿大了总要出嫁的。我们请到老师,带领他们成长。如果他们办学堂,要支持他们。不要太心痛,太遗憾。我们招一个人,有一天他会离开,这是普遍的现象。我们要有这样的构想,这也是战略,所谓子生三年免于父母之怀,老师进步大了,可以出去开学堂,可以去更大的地方。但在我们的机构里先好好做事好好宣导三年,一起寻找人才。每个人三年之间,找三个人才,辞职的时候一个留下,两个带走去开创新天地,学堂就可以良性循环。所谓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多鼓励老师宣导,开读书会等等,就可以招到人才。

    

    一个团队的分工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战略,内部的相互支持也是要构想的。会务沟通、牵线搭桥也是要配合的,跟上台讲课是一样重要的。上台讲是飞龙在天,沟通配合是见龙在田。在团队内部,面对一般的老师,后勤的老师,如果没有温暖,礼不下庶人,团队就没有力量。牵线搭桥的艺术有些是不可说不可说的,如果我们的良知能够开发出来,思考力有提升,自然而然摄受力影响力亲和力就会增强,就有很多人来牵线搭桥。


   牵线搭桥,别人不知道功劳,没关系,做事不是为了让别人赞美。维护团结是不分工的寻找人才也是不分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我们的城市找人才,为这个行业找人才,为文礼书院找人才。王教授如何把事情做到全世界的?不停找人推广读经教育,我们难道不可以找几十几百个人来推动读经教育吗?用这样的心念去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为我们牵线搭桥。跟园长沟通,就要鼓励他进步,要鼓励他让他的圈子读经。面对零基础宣导可以讲得比较浅,但后期跟园长的沟通要深入。


   教育的典范在行业内还没有深入人心。学书法知道要学欧阳询、柳公权,做教育,大家还没有到非要学习孔子孟子不可的感觉高度。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园长把老师、家长带动起来读经,如果能够带动起来,这个团队一定蒸蒸日上(鼓掌)。我们可以鼓励教育机构领导人开老师团队或者家长的读书会。但是家长也很忙,那么可以用微信读书会的形式,就是每个家长每天录几分钟读经的声音发到家长微信群。但有些人还会忘记读书,老师可以下课的时候给孩子听父母的读书声,孩子们很高兴,谁的爸妈都没读,他会没有荣光,他回家就会宣导爸妈读经(鼓掌)


    通过我们的团队去影响支持幼儿园和小学的师资家长团队,让他们的团队,有更整全的观念。如果一个地方幼儿园的师资团队都读经了,家长团队也读了,小朋友也会读得很好,这个幼儿园的影响力就无时无刻存在。这整个片区的幼儿园就会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有些园长会睡不着觉,这叫攻心为上。这是无形的宣导,无形的影响力。象北海的读经团队就给我们南宁的团队很多启发。

    抗日战争是全民抗战,现在是文化抗战,我们要也全民宣导,纵使大家都读经了,也还需要相互深入宣导,思考力上去了,尧舜禹汤周公文武的故事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启发。推动幼儿园读经也不容易,怎么办,高度可以垄罩低度,我们把眼界放高,建设我们的书香城市,乃至书香中国,推动幼儿园或者企业读经就容易一些,怎样建设我们的书香城市,现在王欢锋老师有个课叫书香中国。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办一次书香中国研习会,或者上河书院的读经教育研习会,就可以找到一群人来宣导读经教育。我们可以先加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圈,多参加几次多熟悉一些人。熟悉的人多了,我们就可以开书香中国宣导会,宣导读经。后续可以再开研习会,研习会的发动阶段要多打电话,多拜访一些人,鼓励大家参加研习会,事情虽然有点难,但是念兹在兹,书读多了,说服力也会构建起来,事情就可以办好。


    和园长沟通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要解答,因此思考要灵活,要独到,要在智慧上去引领。比如怎么做教学,学生不读怎么办,家长会怎么开,师资怎么成长,读书会怎么办,都要有恰当的交流。比如有人问能不能打孩子?一定要打或者一定不能打都是不活泼的,你有能力才能打,什么叫有能力没能力,如果你打了,孩子不喜欢你,你也不喜欢孩子了,孩子不愿读经了,就是没有智慧没能力。假如打了,老师和孩子还相互喜欢,孩子还喜欢帮老师做事,这种老师叫做有能力打,老师对人性有信心,接纳并且爱孩子,孩子也接纳并且爱老师,老师才会有这种能力。有能力打够了吗?还要有能力不打,如果一个老师出差了,孩子还很想着老师,老师平时多看他几眼,孩子很高兴,他的心中更有劲头学习了,如果他不好好读书,老师不高兴,他就难过了,他就要认真点,就不需要打,这叫有能力不打。


    不同城市之间的读经朋友要相互响应,配合。这还不够,还要相互支持鼓励。王教授他尽力走遍全世界,我们至少省内的城市都要去走走,去讲课,去学习,或者做义工,都可以,要尽力组团去。抗战时期,一个地方被侵略,周边城市一定要来支援。文化战略也是一样,邻近地区要相互支持。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有些农民会帮缺劳力的家庭收割,有时因刮风下雨,自己的收割不上来有损失也要帮别人,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大气。学堂也一样,自己学堂受点影响也要帮别人宣导,这些学堂的孩子就会大气,不止是经典给孩子一生产生影响,学堂的老师家长也会给孩子影响。齐庄中正,发强刚毅的老师影响的孩子就会大气。以前我不明不白,为什么中央政府给很多钱香港建房子,当时香港很富裕内地很穷,读书后才明白君子周急不继富,当时香港很多人住木箱屋啊!我们要有战略配合的眼光,我们中国过去很困难,也要支持第三世界。因此现在中国可以在巴基斯坦建高铁,输油的管道,这样,我们就不用受制于美国和新加坡(鼓掌)。如果我们跟伊朗没有配合,中东就是美国的天下,美国就会更大力的在西太堵截中国。


    所以,我们对各个地方的学堂,不管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要支持。广西也需要大家的支持,虽然大家觉得,广西的读经风气比较好了,但是,正如人们去旅游,游过就没兴趣了,很多人了解了读经也没兴趣了,所以每个地方都要深度的反复的宣导。王教授走遍了全世界还是不够的。我们的队伍就是再去每个地方宣导十次百次也是不够的,未来需要的宣导人才会非常多。还有不管是销售教材的还是不销售的都要支持,不管是不是文礼书院老实大量读经的都要支持。只要愿意读论语孟子的都多支持。这样会乱吗?心里有孔孟在,就不会乱。我们要想着我们的队伍怎么扩大起来,尧以不得舜为已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队伍扩大,运营好了还可以捐款建文礼书院,我发现,我们能捐十万元,别人就能捐百万千万,如果上河可以捐一百万,就有人可以捐到一亿(鼓掌),所以,大家要支持上河。所谓论学取友师友加持,我们可以加入道中的宣导团,也可以不加入。道中书院这两年震撼了读经圈,冯老师深刻了解先生的全球的视野,千年的眼光,跟先生是一样的理想,还有卓越的战略,厚重的情谊,还能够引领制定标准。我们的宣导员讲师测评,上山下乡,农村包围城市,都在引领读经事业的发展,不管哪里需要,不管远近大小,道中都会派人来支持。如果西藏也有人申请宣导,道中书院也可以派人支持(鼓掌)。

    未来,我有个初步的构想,希望全国可以出现一千个读经教育推广团队,一千个团队平均到一个地级城市就三两个团队,我们的城市怎么样才能有几个团队?首先多宣导建立好我们的团队,一而十十而百……在广西如果多些象瀚林谷学堂这样的团队,我们就可以不用想本地那么多了,就可以抽身做更多的事情。不管是做产品的还是宣导的教学的团队我们都要支持,未来这一千个团队不止是猛烈的推动读经的团队,每年他们还可以给书院募捐几万元或更多,这样一千个团队就可以给文礼书院带来可观的捐赠。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止是有一个团队的讲师团的,我们去想就有更多,不想就没有。所以每个地方的朋友也要开始构想,我觉得我们浙江是全世界最有福气的地方(鼓掌),先生把文礼书院定在温州,省外的很多地方官员睡不着觉。所以,我们要加倍的报答先生,我觉得浙江的读经风气应该要变成全国最好的,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才对,我们能够多想一分,先生就不用再担心,让他在书院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这叫老者安之,让更多学生可以好好读书这叫少者怀之,我们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支持,这叫朋友信之。我们到任何地方,都有很多读经朋友可以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这就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谢谢各位!

10点10分,宣导员测评继续进行。

第三位,丽水凤谦学堂周海玲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周老师整体感受还可以,气场差一点,音量可以高一点,语气肯定一点。互动的发问不能随意问,不可控。发问不能离主题太远,所以要扣你的主题,设定好的,不能随便发问。棉花减产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故事与主题有些脱离,跟大家的互动要扣到主题。一场高质量的演讲,2小时时间是不太够的,避免不必要的脱离。


第四位,温州溥谦学堂练泽狮老师

评委点评:

覃丁老师:08年我参加讲师培训,讲的不流利,老师想了一招,就是讲故事,把我们的素材讲得精熟,每个点娓娓道来。多多寻找尧舜孔孟的故事,在故事里显理。


第五位,丽水树谦学堂应兆香老师

评委点评:

冯文举老师:应老师是个可造的宣导人才,有一点还有些紧张。已经尽其可能克服和放开了,但能放开些就更好了。缙云、丽水宣导靠你了!


第六位,来自温州的蔡奇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总体不错。钱学森之问要确认一下,如果你举的一个例子不准确,考据的工作一定要做,每个论据都要掷地有声,是一个完善的过程。钱学森之问对中华民族前途而发问的,都是有情怀的,有恒心,不为名利。不为名利而做事情才能持久,人生有志向,有自觉。气场声音不错,细节需要完善一下。

覃丁老师:答对了,也可以继续讲下去,镇定一下。语言的摄受力还是很强的,要自信,可以引导着大家走,开始的时候语调比较高,其实不必要提高八度。


下午两点,道中书院冯文举院长宣讲。整个两小时演讲过程,掌声不断,轻松幽默又给人以启示。

以下是演讲要点:

1.宣导是内求,是行经。2015年秋季,我刚开始宣导时,感觉宣导是在奉献,是在放血。但后来体会到,宣导实际上是造血、是提升。宣导一路,充分体会到王教授20多年推广读经的心路历程,这是行万里路、是行经,宣导对我生命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觉得宣导是招生,那是外求;但如果是本应该如此,是良知之不容自已,这是内求。


2.通过宣导,可以查漏补缺。如数家珍,是自家珍宝,经典与自己的生命是一体的,这就将读经理念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宣导的核心,在于每一个人的良知和诚意,不在于你的口才、学问和理念。中庸讲“至诚无息”,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道生一,一生二,生成万物。没有口才可以练,没有学问,可以学。最重要是诚意,诚意可以让我们提升自己。


3.如果一个成人读经老师只是学理论,不去宣导,容易有学者相,不易切己。一个老师,生命是否真实化,可以通过宣导来衡量。


4.吃水不忘挖井人,堂主有责任宣导。不要把宣导看成是义务,而是一种本份,本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源泉滚滚、不舍昼夜。


5.天下读经的孩子是少数的,不读经是多数的。仙居宣导班,我们策划了全员空降,有些学员发现,不读经的孩子那么多,读经是小众,有了切肤之痛。我们不要局限在自己小圈子里,要做大蛋糕。


6.堂主教学生活管理需要精力,多数学堂的确自顾不暇,对于宣导,时间精力不济。在现实上,不能太过求全责备,我们只问,主观上,你有没有宣导意识?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做宣导,尽其可能,在当下就是圆满的。就如私塾学堂读8-10小时是老实大量,而体制内学校能读2、3个小时,那也是老实大量啊,像阿博老师,也是纯读经啊!假如有这个“纯亦不已”的真心,哪怕一个月只能出去宣导一次,我们也尽到了本份。


7.学堂是读经界的主体,做好读经宣导,眼前,还要依靠学堂的力量。但我们也要想办法,组建专职的宣导团队。既然要有团队,就要好好规划运营。即使是公益,也要有运营的策略,才可能持久。我们希望打造专业的团队,以运营的策略做好宣导。


8.要做好宣导,一是人才,二是思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何不发愿,做此一人?


9.千万不要把宣导和办学当做对立的,从读经教育全局来思考,宣导更重要。有人问季谦先生:有一个老师既能宣导又能教学,是以宣导为主还是教学为主?先生回答:宣导。教学人员容易培养,但宣导人员不易培养。


10.如何寻找宣导人才?眼光要放在圈外。因为人才资源大部分在圈外,比如说,一个月前,谢红平老师就在读经圈外啊。所以,也不必特别勉强我们学堂教学人员转向宣导。


11.零基础宣导的重点,是圈外。我发现一些地方,有些堂主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流动,相互有嫌隙。不要在圈内相互挖墙角,要挖就挖体制墙角。我从2015年底,开始萌发出零基础宣导的想法,后来我们办宣导班。2016年5月,举办第一期宣导测评,这次是第三期,希望通过这个测评,来引领行业走向、建立良好读经生态。


12.多组织宣讲,就会有人冒出来。去年9月,我又萌生了“上山下乡”,目的在于让老师们得到锻炼。演讲是需要用心、老实大量锻炼的,用心了,就会努力提升自己。在农村,比较容易激发宣导员的心性,我们不忍心不讲啊,如果有十场二十场的基层宣讲经历,这样再到城市、大场去讲,就有了经验,就不大容易失手,这叫历炼。


13.培养宣导人才,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道中办宣导班是培训人才,上山下乡是锻炼人才,各地大量的4+3,是从基层找人才,书香中国,是在圈内找人才。纵使宣导班人数少一点也没关系,因为其意义是胜过4+3。


14.读经界是小众,如何来推广读经?若能走上层路线、影响大人物(大企业家、大官),那当然不错,但是,我们的能力、影响力够吗?当你不够的时候,怎么办?有人说,现在道中书院在四处打游击,是的,但我们不是漫无目的、随随便便,我们是有战略背景支撑的。名校、大城市是不好攻的,但薄弱的农村是比较容易撕下口子的,打游击可以不断积聚自身力量,将来就可以撕大口子。上山下乡,就是秉持读经人之初心,走群众路线,要了解民众,融入民众,不要有读书人的矜持、面子和学者相。要上马能打天下,下马治天下,上得去厅堂,下得了厨房,拿起书能读书,拿起农具能下地,撸起袖子加油干!读经人要接地气,深切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因为我们要接引民众。


15.推动零基础宣导,主要目标就是小学和幼儿园。我也发现有一个现象,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不太一样,东部地区的学校普遍有优越感,不太容易接受读经。东部的管理较为规范,不容易进去。由于历史的原因,东部吸引了很多外来人才,而他们本地的人脉关系并不是很多。中部不然,读经人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可以把读经伸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相对而言,从薄弱的地带,比较容易打开风气。


16.零基础宣导还有一个“一县一万人”计划。大概一场零基础宣导讲完,平均一百人有30人加我微信,其中,会有三五人继续聊。也就是说,一场成功的零基础宣导,会有30%的听众认可业余读经,3~5%的听众大体认可老实大量读经。但这还是现象啊,就象你在淘宝购物,有时候暂时不买的东西,我们先放进购物车,大概商家是看不到的。没加你微信,并不代表对读经没兴趣,其实是将读经放进了购物车。等他需要时,他会再琢磨,这会有50%的比例。因此,零基础宣导,转化率可能达到80%。若讲一场,听众不可能对读经教育有深入了解,所以需要后期落地跟单、持续加热。


17.道中创新了宣导战法,又各种各样的宣导模式,各地老师还不太熟悉。协调宣导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所以,有必要专门培训一下各地牵线搭桥人和承办方,我们不熟悉当地的状况,可以找当地的人,找向导,这就是道中书院各地的同学会。我们的宣导员只是宣导,各地同学会负责牵线搭桥和后续的落地跟单。其实,读经产品也是一种宣导,只是,我们不以卖出去多少钱为首要目标,有个具体的产品支撑,就是很好的后续落地服务。


18.要进行大面积宣导。一个学生背后至少三个家长,如果能转化一个1000人的学校,就有3000人被影响。以前觉得教育局不好进,其实不然,教育局官员的人心也是肉长的,只要我们有人用心用办法,善巧,念兹在兹于此,一定不难。所以,道中将来要寻找四类人才,一是幼儿园转型的,能够熟悉读经,也能熟悉幼儿园教育;二是帮助小学读经的人才,熟悉体制教育;三是能攻教育局的人,这就为大规模的零基础宣导和师资培训打前站;四是企业读经负责人。怎样推动企业读经?我们要找抓手,企业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所谓的管理、个人修养、企业文化……其实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教育。这个计划暂时保密,今年5月份公布。第五类人才,就是专职专业的空降兵,对重点地域关键人物实施精确引领。


19.设想,我们若真能够宣讲一万人,就有3千人认可读经,就有一百到五百认可老实大量读经。那么,在当地办个明德堂,最起码不愁生源了。当然,不见得读经风气好,学堂就一定办得好;风气不好,学堂一定办不好。但风气好,学堂就比较容易好。


20.道中提出读经版“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苏联解体,俄罗斯要西化,拥抱欧美。但在西化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欧美对其猜忌和制裁,俄罗斯就比较难受、受制于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美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吃亏了,但我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继续全球化,只是要调整策略。经济全球化由欧美主导,那我们转向亚非拉、老少边穷地区这些被欧美忽略的国家。中国联合亚非拉,这叫一带一路,叫抱团取暖、世界经济领域内的统一战线。

    道中一直在打游击,捕捉一些小鱼小虾,偶尔也能捕捉一两条大鱼。把这些资源整合一下,说不定,对体制会有比较重大的影响。


   我们发现,全国最好的体制内小学读经资源就在河南,如信阳春华小学,家长学习、老师学习,还有包本。河南漯河第二实验小学,阿博老师、张晓云老师,体制内的纯读经。河南永城第二小学王献岭校长,老师有包本。读经教育的实务,按说不难,由内而外,由理念生发出模式,这是最恰当的。但是,体制老师喜欢学习、观摩、参访,所谓眼见为实,看到成效后才肯做。不象读经人,认定道理就肯做。那我们就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瓮中捉鳖。


如果把这些资源串起来,这也是一带一路,这就搭建好了平台,就会积聚一些资源。一是为我们的宣导学员提供大量上山下乡的机会。今年道中夏令营,我们要扩大规模,就要大力进行线下宣导。


演讲是属于现场心与心的交流,和直播平台的感觉不一样。讲师的魅力在于线下,纵使将来网络科技再发达、微信再升级,它也代替不了人与人见面、心与心的沟通。


知识可以线上,心灵的交流最好是线下,当然,我们不反对线上。我们重视线下,要通过线下的宣导为夏令营招生,打开局面。


学校落实读经教育,就需要教材,就为产品运营拉动需求,为事业运营提供资源、人脉。

希望大家广泛邀约体制内校长,参加一带一路会议·全国小学教育校长观摩大会。对于读经宣导,这种方式是一个善巧


21.今年9月份,我们会升级扩大同学会组织,继续空降作战。纵使这个地方没有牵线搭桥,我们也可以空降过去建立据点。假如将来有企业家愿意捐助文礼书院一千万,我们就答应,对该企业家想推动的县市,空降作战,实施一县一万人计划,宣导读经。


22.空降就是不依靠任何凭借,看到凭借我们自己的内心,能不能抓到目标。这里,知识学历长相金钱都没有用,只有诚意有用。有大料能做好饭,不是好厨师,没有大料也能做好饭,这才是好厨师。空降后要用心找机会,找目标,去牵线搭桥。对个人的体验更重要。


23.做事要有战略,要规划方略,只有这样,小力量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以最有限的力量和资源做最大的事情。战略是个目标,战术是方法。战略是本,战术是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4.虽然,我们也能讲有基础,但零基础宣导是我们道中的战略。我们立足于师资培训,以全幅的精力推广读经。对外宣导,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对内师资培训,因为无精彩相,可能大家不熟悉。道中有宣导班、初阶班、中阶班、高阶班。各个班级都有宣导演练。中阶班优异者能够零基础宣导,上山下乡,个别优异能讲六小篇零基础。高阶班的目标是培养六小篇研习会讲师,课程增加蔡仁厚《中国哲学史大纲》,它是系统建构。如果没有线索,就象沙漠里的沙,无法聚沙成塔。有了系统,就会比较稳定。还有跟随六小篇研习讲师观摩授课环节。将来风气打开,非常需要讲师,人才储备相当重要。


25.目前的国家文化战略,习近平时期是文化转型。不是因为他学文科,也不是个人对文化的喜好,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大陆要经济上去了,之后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如果民众的素养不提升,就不能选出有能力有领导力的人。而怎样提升国民素养?就是传统文化啊,国家已经在布局,这是战略转型。


26.过去马和孔是对立的。但习近平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继承中华文化,继承孔,继承孔,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不是历史的表述,是政治的表述。


27.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古来圣贤皆寂寞,如果王教授能得到当局的认可,就不是圣贤人物。我们庆幸,与圣贤同在,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目标,就是从当下开始,谢谢各位!

第七位,温州聚谦学堂王步信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准备的不够充分,前面的语言语速非常不错。内容再充分一点,举例子要非常准确。听进去,语是带过,文要重点讲。记的是道理,文是为了扣题,要读经。高度要涵盖低度的,所有的设问都是有目的的,找一个准确好的答案。最后都要落实到读经,读经可以提升语文能力,提升思考能力。思路中一定要清晰明确。

第八位,杭州临安云谦学堂马云飞老师

评委点评:

王欢锋老师:圈地跑马,云里雾里,没有主线。有点散沙,需要贯穿的思路。听说读写与读经有什么关系?介绍思路也有些云里雾里,演讲的忌讳就是思路太散,要如珠走盘。一步步引导。

第九位,台州遵谦学堂读经家长刘丽萍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从宣导仪态上,具备一个宣导讲师的条件。宣讲的套路是真实有效的,唯有推不翻的只有圣贤,有正史有野史。所以,要参加学习,要扣题。靠自己总结出来,风险很大,有功力可以自测,当没有自测能力的时候,还是要系统的学习,按照模板来会比较保险。按部就班的例子就比较没有破绽。

冯文举老师:不要被大家的问题牵着走,可以不回答,也可以说结束之后再交流。在讲台上,和听众一问一答特别忌讳。想办法避免这种状况。第一,要有气场。从内而外发出去,有一种力量,鼓舞自己。连续不断出来话,别人插不上话也可以。有时候也可以用眼神。场次经历多了,经验有了,就很好解决了。

第十位,来自温州苍南的陈青松老师。

评委点评:

覃丁老师:脑子会短路,准备就要越充分。讲师上台,礼不必太多。过多鞠躬,不太必要。看王教授台风就好了,礼之用,和为贵,和谐简易恰当就好。

第十一位,丽水金谦学堂赵业坚老师。

评委点评:

王欢锋老师:运用的时候还不是太灵活,整个思路还是有的,临场的变通还是不太够。稿子背的熟,消化的还不太多。有些关键性的错误,还是要注意。用词可以稍微再准确点。

覃丁老师:赵老师讲的已经不错了,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一下,有些动作还是要平实一点。语调再放慢一点,给观众的提问要有一点时间思考,哪怕是自问自答,都要停一停。要放慢一点,底气也比较足比较流畅。有一句比较巧妙:最近读经教育的发展欣欣向荣。表明这个专家很前沿,这种话比较有摄受力。“如果各位能够好好的听,就能有更大的收获”,“我最近在全国各地讲课,我发现一些现象”等比较有摄受力的话。

第十二位,三门体制教师周莉娜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15分钟差不多讲完了,太快了。感染力很强,有点象诗朗诵。有点不自然。要平实一些。对读经理论内化也不错,语言也比较流畅,思路可以铺垫厚重一些。对比没有,引导不起听众的思考过程。跟家长要有互动。高明的文章会了,低度的会比较简单。

第十三位,来自河北的申民杰老师。

评委点评:

王欢锋老师:还是有宣导特质的,语速有点高有点快,拿纸有点抖。前面象宣导,后面比较象分享。读经教育理念的摄入太少,演讲需要有思路和主线,内容没有串起来。尽量避免分享式宣导,还需多练。

第十四位,温州金粟学堂吴彦慧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吴老师还是很具备宣导特质的,重点感觉不是太清晰。突出记忆力的黄金期,凡是要用的话,一定要再核实。用了非常多的概念和术语,有点太高。如果解释会耽误很多时间,圣贤是一种人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尽量用平实的语言。

第十五位,来自温州洞头的张丽珍老师。

评委点评:

覃丁老师:气场足,不愧是多年体制内老师。优点很多,张老师非常会讲故事,但是多了点。可以减少点故事,零基础宣导家长不一定能待两个小时。

冯文举老师:体制老师的宣导员,最好可以按照模板来讲。面对家长,从品入比较容易。找几个能面对家长宣讲的老师比较容易,但面对教师宣讲的老师不太容易,需要老师的素质更加全面和专业。体制学校老师本身就了解体制,比较容易把握,随意,可以往体制里努力。模板有时候需要变通,面对家长,适合用王欢锋版本。进入主题要迅速,面对校长,可以先用陈述式演讲,再分述。如果面对老师们讲读经,一定要讲术,要落实讲怎么读经。

第十六位,昆山培谦学堂章晨老师。

评委点评:

明正老师:整个过程不错。入题太慢,儿童读经没突显出来。

冯文举老师:语文是,语是语言,文是指文学。大多语文老师连语文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教语文?我们学的是苏联,语文是俄语和文学,到我们国家就是汉语和文学,建议多学一学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

晚上9点半测评结束后,各地堂主、读书会负责人和读经班组织者留下来,大家“见缝插针”,不愿错过机会,挤出一点时间聚在一起提出自己在读经推广宣导中遇到的问题,与评委老师进行了深入沟通。大家提到自己学习成长,如何带团队,在群里无人打卡,空投的意义等问题。道中书院冯文举院长和上河文化覃丁老师对各位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讲解。

交流会结束已经十一点了,又是充实紧张的一天。在这里的学习,大家不仅给了自己一个突破的机会,还取了“真经”哦,学了读经推广的心法和实务。测评精彩继续,敬请期待明日!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实施“一县一万人”计划,打开本地读经风气,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