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若无,或有所明,期心灵之杂染尽去,回归纯静
2018年12月25日 第五周 初阶九期——李隆果
“诚然,流动的河水总是不腐的”至矣道中,已然一月有余。此趟求学之旅犹如坐公交车,上车的人很多,下车的人也不少,所幸的是吾人持之恒之,虽尚无达至孔老夫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又或“我欲仁,斯仁至矣”之高度,但心灵总是清明了许多,我想那是智慧。
近日,在自习课上努力钻磨研习理论之时,不经意间,乍见“李克*强:追忆李诚先生”,一股萧瑟之情仿佛从字体上溢了出来,瞬间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想一探究竟,怀着惊讶之情形于外,好奇之心诚于中的念头,投入其内矣。
李总理笔下的李诚先生是一名真正有名无实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教导他年幼时代近五年之久的恩师,更是一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领路人,只可惜,在春天伊始,冰封正待消尽之时,悄然离开了人世……然,吾之良知怵惕恻隐不安,伤感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感叹着这样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的同时也赞叹着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思绪飘忽兮,忆回吾人之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吾想实则父亲者也。他那早已发白的双鬓,眼角时常有着难以察觉的泪痕,沟壑般成型的皱纹,还有那布满了老茧的宽大而又厚重的双手,父亲那一辈的辛苦,我是想象不到的,但用了大半辈子来培养我成长,灌输着物质与精神食粮,我是谨记于心的!
子曰:“五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吾二十有三而念亲恩!
“二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感恩于父亲,吾愿发愿,作此一人,一生一世,相传此心!
2018年12月25日 第五周 初阶九期——熊娟
跟随良知,做此一人
两个月之前,做了人生重要的决定,将孩子从体制退出,送到读经学堂。在外人眼里看来,这种决定非常冒险,可我心里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坦荡和安心,接下来放下所有,与外界隔绝,来到道中闭关学习两个月,这似乎有着许多的看不透和不寻常,但我明白,我是走在寻找向往清明的踏实的路上,我很平静,因为我是随着人性的良知而行。
来道中的初心,只是为了孩子,没想到更大的收获是来找回自己。
这一周连续听了王欢锋老师和冯院长的几节讲座,忽然让我感觉到了,我的人生的宽度和深度不断在拉长。
非常庆幸自己真的很有福气,能够在昏昧的现实中找到贴合现实人性的修行之道。
后来,我对宣讲意义的认知还只停留在宣导,让更多的人了解经典、读到经典的范围之内。通过王欢锋老师的讲解和近两天来的试讲演练,深刻的感到试讲演练就是把自己弄明白的过程,当你在读过百遍经典,又通过理论去了解经典,这就好比一个酝酿的过程,试讲就像人生中的一份考卷,让那些在你心中酝酿已久的智慧,在试讲中一点点解答给别人和你自己,在贱行宣讲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落实。
当然,人生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它只是人生广度的呈现,我需要沉下心。将他的基础打牢,所以唯有不断的读经和学习理论,才能让人生更有深度,助力广度的延伸。
也许这是我对我的未来一份清明的认识,我愿做此一人,在读经的路上幸福成长!
2018年12月25日 第五周 初阶九期——赵海英
我是谁?我该去向何方?我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何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种种困惑始终盘绕于心,日日求索,苦苦冥思,而不得其解,苦闷、焦灼侵袭于心,无可名状。
然自至道中求学,以日日诵读经典,虽前一周时时神飞念离,近来逐日减少,可喜可悦。就在一遍又一遍诵读《论语》时,似有先师孔子近在身旁之幻觉,同学生亲切交谈,对颜回的声声赞许、悲叹,是那么的真切,不仅有莫名的感动,直令人泪湿眼眶,哽咽不已,难以成诵。所读之处,切感与孔子给予我的淳淳诲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为好学也已”。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言寡尤,行寡悔”……每一句都有千钧之重,掷地有声,字字叩击神魂,朗然至心。
心之所动处,突如触电之感,亦麻,亦昏,亦颤,亦有明。是时,顿悟与先师孔子的高大神明, 敬畏之情不可言语。《论语》真好!读《论语》真好!日日读《论语》真好!如此,若有若无,或有所明,期心灵之杂染尽去,回归纯静,以至于好学不倦,乐学不倦,纵日月至焉,亦可贺矣!
相关文章: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