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先有伟大的学业,才能有伟大的事业

道中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古人说:“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读史亦为解经。成人读经若有一定的基础,再读史,会更加鲜活具体。但读史也要精审,不可泛泛。入路正,则更加会印证经中道理。


经典是理想,历史是现实,读历史让我们知道:理想如何在现实中落地;让我们知道,现实的历史中还有没有理想。读历史让人成熟;读历史让人接地气;读历史让人知道坚持理想是多么不容易;读历史让人知道现实是多么险恶;读历史让人知道理想在现实中如何往前走,让我们忍辱负重,让我们随时变易以从道,让我们更坚定地推动读经志业。


道中书院秉承“老实、大量”读经教育理念,专注于成人读经。2020年初夏,河南驻马店本部高阶教学之“钱著选读”阶段首次对外开放,单开“经史合参·钱著选读”共学班(第一期),由冯文举院长亲自带班,阐发中国历史精神、昌明读经教育传统。



一心只读圣贤书


6.22报到当天晚课结束前,由道中书院训导助理曹老师,总务助理巩老师为学员讲解书院训导条例、礼仪规范及生活注意事项,为学员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第二天,由教务长、训导长守真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布告栏前,用鲜活的案例展现道中道风——严格管理,严谨教学。


道中的严格,是对每一位学员负责。既然排除万难来这里了,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如如不动 经声不断



23日早,冯院长为第一期钱著共学班学员带读陈寅恪《赠蒋秉南序》,气势如虹:“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



用志不分 钱著研习



《经史合参 钱著选读》这本书,是冯院长以孔子春秋精神来编辑的,即站在历史的角度讲读经教育。以历史解读经典,解读读经教育,以期学员们能融入到六小篇研习会的专题中。读经人在读经同时,多读历史,熟悉历史,从中领悟时代的变化,应对今后时局的变化。


画龙点睛 冯师授课



每天老实大量读经、老实大量研习理论,就是在画龙。自己要先画好龙,老师在适当时候点睛,才能让这条龙腾飞!每天午餐过后十二点整,大家如约而至来到教室享用精神大餐,聆听冯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理论梳理。


此次理论研习,开启了“吃一把草,挤两把奶”模式。每次研习后,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心得来分享,谈感受深、有启发之处,冯老师再随适时点拨。


西安岳云飞:中国的史学精神与西方的黑斯垂不一样。西方的history,最终都是以事来论人,从事上来判定人的意义。我有一种感觉,西方不把人当人,而是把人当成是一种工具。中国则相反,是以人来论事,从这件事上看到人的人性的展现。所以说,中国历史是以人性来论英雄的。



邵阳申京文: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圣贤人物都是从乱世衰世中出生,像在春秋战国时期,最衰乱时出现了孔子。人物有圣贤有豪杰,我们如果做不了圣贤,也可以做豪杰。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处宣导读经,其实是逆潮流而上,不被大家理解的。但,不论外在环境怎样,我们要永葆这颗初心。

 

冯老师补充:关键的道理是,我们今天想要改变环境,就得先充实我们的内在条件,我们要先成为一个人物。你如果没有成为一个人物,内在条件不够,就算有了外在条件也没用。


黄山赵思佳:最有感触的就是,在读到季谦先生文章时更加能够理解,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有两层思考的建立。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历史会呈现这样一种结果呢?在五四时期,我们认为西方文化好,于是我们去学习西方文化。这并没有问题,但我们还应该要想它是不是完全好,是不是都对呢?


正因为缺少了这一层的思考,导致我们照搬西方的所有,今天在研究历史时,也更加注重研究历史事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它有什么意义。但这个事件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死了,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是历史事件中的人,他所体现出的精神,体现出的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点本质的东西。


这样的学习,才能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读经教育落在现实中,也有很多问题的呈现,但是我们要思考到底是“人病”还是“法病”?许多人因为“人病”去抨击读经教育,也是因为缺乏了两层的思考。所以我感到,思考的清明非常重要。


信阳张开翼:钱穆先生说:“我们要做一个理想人,并不在做一理想的特殊人,而在做一理想的普通人。理想上一最普通的人格,即是一最高人格。圣人只是人人皆可企及的一个最普通的人。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在做的读经教育,本来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往往却会有人说我们不正常。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教导得不正常,而他却不知道什么叫正常了,觉得大家都这样做就是主流就是正常,而不知真正的正常是要依理而行。所以我们现在推广读经,不要去问什么是主流什么,只问道理在哪里!


淄博李昊泽:读到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人物》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的历史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老子说:“货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比如说底层人物虽然处在下面,可能也没有什么表现,而处在上面的人可能会有些表现,但没有表现,并不是我们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人物的标准。


我们今天学历史可能更喜欢张骞、班超等大将军,而对苏武牧羊知道的比较少,但从立德的角度来讲,苏武的成就更大。可以说,苏武为汉朝立了大功,使匈奴人从心中崇拜汉朝人,这比打一场胜仗还要重要。立功有三个层次,上功是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苏武更重要的是立德,树立一个榜样,让我们更有力量,更自信。


侯马鲍新芳:今天读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首先要懂得我们的生命在哪里,道在哪里。如果不懂,你如何引领你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我们学生走向大道。


去年参加了第六届校长论坛之后,我每天都坚持读经典,我先生就在旁边笑我。因为我们做了一辈子的教育,没有谁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作为校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带领我们的老师们、孩子们走向一个大道。


鹰潭刘雨念:“不懂得人生,不懂得政治,哪懂得军事。故最高军事哲学,必从最高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中发挥出来,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庄子曰:技而近乎道。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内始有此成就。西方则各尚专门,乃所谓军事专家。与中国观念自宜不大相同。


对于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可以看到,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都是读经典的,比如说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28岁出山就能治国平天下?因为在没出山前他在耕读,也就是读经典。再如王阳明,他刚开始时就是一个读书人,但他却能在四十多岁时平定匪乱。可见,军事家必定是从人生哲学开出,我们任何事情都应该从人生哲学开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人。


冯老师:秋风、易中天、空山三人的对话和文章,大家都能看明白。但你会发现,假如你不看空山的文章而只看易中天的文章,就很容易认同易中天。但如果看了易中天再看空山,会发现空山的文章更有道理,并且这个道理似乎只有读经人能明白,不读经的人看不明白。这是学术界很普遍的一种现状。


易先生何许人也?中国大陆讲历史讲得最潮流的一个人,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大家基本上都比较信服,甚至有些读经人也信服他。但如果你没读过孟子,你是与空山的文章产生共鸣,不会产生感觉。


冯老师:封建是封侯建国,但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封建是一个社会阶段。我们的历史课本说,春秋末年奴隶制瓦解,到秦汉时封建制度建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些是马克思对西方历史研究得出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适合欧洲,但套用在中国,显得牵强。

 

中西方历史观在普通人心中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封建这个观念。你把封建这个概念辨析清楚了就会知道,我们受到的历史的教育,是有偏颇的。我小时候学历史,特别赞同农民起义,比如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等到高中时,就说的少了,现在都不说了。过去为啥赞同农民起义?这里面有政治原因。所以,钱穆先生了不起!他讲历史,既忠于历史事实,又有历史精神。


道中大影院



不是学书法有道,而是先有道,再学书法。不是历史有道,而是先要有道,再学历史。是因为你先有道,然后你再看电影才处处有道。


电影《太极旗飘扬》:哥哥加入北韩军队,难道是为了什么理想吗?一切都是为了弟弟,他恨南韩人。


所以,到底是人性高于党性,还是党性高于人性?党是什么意思?我们看过欧阳修的《朋党论》,党这个字在古代是个不好的字。“君子曰朋,小人曰党”;子曰:“君子不党”。党是啥意思?是分别,是执着。你加入这个党,就不属于那个党,就有分别,就产生执着;加入这个党反对另外的党,就产生斗争,战争。


文·革时期,妻子告发丈夫,儿子告发父亲。请问还有人性吗?好在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尤其是文化新时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有其与时俱进的地方。我们看书会发现,过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一直定性为反帝反封建。但是去年五四运动成立一百周年,领导人给五四运动定义成是爱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思是马克思的普遍真理要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中国的国情是啥?中国的国情就是:我们有源源不断两千多年优秀的传统文化。领导人把过去不可调和的马和孔的矛盾给调和了,他说:要想继承马,必须学好孔;学好孔就是继承马。可以感受到领导人的很多论述逐渐地回到儒家的传统


西方政治一人一票,叫民主选举。但是,这样能不能选出最有贤德最有能力的人呢?不一定。一人一票选举在程序上是正义的,但背后还要有老百姓的素养。人民的素养一定要跟上去,人民要是没有素养,东北人民选举领导人,一定是赵本山、小沈阳。


《登陆之日》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逃跑,而军人应该是不怕死的,一直往前冲的。但这部电影的主题一直在逃跑,因为要活命。


战争不是目的,关键是为什么要战争?战争应该是保护人民免受涂炭之苦,是救民于水火之中,让人民安家乐业。如果一场战争是泯灭人性的话,为什么还要战争?



结业分享 心心相应


01

黄山赵思佳




因为钱著班的学习正好在六小篇研习会之后,所以前三天,我总是犯困,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因为从初中接触历史开始,我就非常不喜欢历史,每天都是让我们背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直到昨天,我才开始真正对历史有感受了。

 

第一个非常有感受的地方是关于做学问。我们说“古之学者为己”,一个人在做学问时,他想的应该是为了生命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任何的利益。可当我讲完六小篇后,我内心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不想讲了(哽咽)。当时觉得很奇怪:别人越讲越想讲,为什么我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呢?我就在反思我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因为我在来到道中之前,我一站在台上讲话就会哭。今天哭是因为感动,以前则是因为紧张。但在中阶班、高阶班两百天的努力之后,我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讲完六小篇,我感到自己生命有了一个突破。我为自己生命能够有这样的展现,感到非常开心。

 

每每想到王教授推广读经教育的这颗发心,包括看到冯院长以及书院很多讲师,我真的很感动。可当我看到那些孩子没有读起经典的时候,我的心里却没有太大感受,我没有把自己的那颗悲悯之心发出来。我想:那些孩子没有读经典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要把这场六小篇讲好,这是我的要求,而不是真正为了这些孩子能够真正把经典读起来。所以我觉得我的心中没有把天下的孩子装进来,我对自己有的时候很失望。

 

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把自己的心胸打开,能够像王教授像冯院长一样:他们心里装的不是读经界当时的情况,而是整个读经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要做的是为读经教育保留一颗种子,将来这颗种子能够发芽。这是我一直以来希望自己能够安心学习最重要的原因。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一颗种子,即使今天我没有在外面宣导,但是我依然在为这样一个事业在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看到五四没感觉,看到中国的战争没感觉,看到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说文天祥,也没感觉。当时就是为了能够把他记下来,考个好成绩。可是昨天在看到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以身殉国殉文化,这种精神真的很触动我。

 

可以设想,如果今天再次战争爆发,请问,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站起来去承担这样一份责任,忍受那样的磨难?所以我觉得我们身上有很大的责任。

 

至于将来怎么规划自己的学习,我觉得不在于在这短短一两年的时间,自己能有如何的展现。因为种子只有在地里埋的越久,沉淀得越久,他将来的成长才会更加惊人。所以我们都不要特别着急,沉淀的过程真的非常重要。

 

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有突破,能够真正把天下的孩子装进自己的心中,能够把这样一种文化和责任真正承担起来。



02

信阳张开翼



这五天看完钱著的一个感想是:越读钱著,我发现我越想读经了;越读钱著我发现自己越想出去讲六小篇了。本来刚回来时,我也在想,还想不想出去讲呢?我想讲,但是内心又有点小忐忑小紧张,觉得自己有一种不足。但是在我们出去讲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只是把内心当中知道的那一点告诉给他们,可他们就好像完全没有听到过一样。

 

我以前对历史也是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高三的那一年,我把我高中三年的所有的历史笔记重新誊写了一遍。写完后我的历史老师告诉我:将来我建议你不要走历史这个专业,因为不好赚钱。就是这种状况。

 

之前读历史,我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感觉有感触,但并没有很深的感觉。今天冯院长讲到马克思主义建制化,我想到,我从大学毕业后,包括在大学里的生活,我并没有感觉到我和我自己的国家有着很深的联系。

 

这几天读钱著,我知道了:我们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历史是以人性来论英雄,而西方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看历史是看人,他们看历史是看事。就这一点,可以说是当头棒喝!因为我以前在学历史时,没有这样的分判。我觉得人和事不是一起的吗?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历史有纪传体史书有编年体史书,但却不会告诉你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之前也在理论书中看过,说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十九世纪,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它的智慧它的各种见识文化会达到一个顶峰。而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十九世纪。但我当时在想: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能走到今天?中华民族为什么能一盛一衰一治一乱,依然绵延至今没有断绝?为什么?因为在衰乱中在黑暗中不断有此等人格的出现。

 

当我看到崖山海战的时候,我感到浑身发麻,想要流泪。我从未了解过,我们中国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为什么说,我读完历史之后我更想读经了呢?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人物为什么能出现?因为他们都是文人,因为他们背后有道有本。

 

我本身也是从体制走下来,从我所接受的一系列历史教育,我看不到我们为什么要文化自信。但是当我读完经再去看钱著,我敢保证这和我没读经之前去读钱著,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我没读经,我去看钱著可能看到他讲五四讲到鲁迅,我就把他给扔了,他怎么能讲得这么的不中正平和?

 

但是自从我接触了这样一种教育,自从我走进道中,我有时候会去想我高中接受到的历史教育,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就是一个大考题。当时背得可溜了,从意义作用一大串。但我现在再去想,觉得背后发凉,浑身冒冷汗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不去读经而直接读历史的话,你怎么能够体贴历史背后的所说的温情和敬意呢?为什么读钱著之后更加想去宣导了呢?因为你更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但一想到竟然还有那么多人他们没有感觉,你会感觉很害怕。所以我们读钱著后想宣导不是自然而然的吗?

 

读经和读史一定是相参杂的,一定是要经史合参的。要读历史一定要读经,你读完历史一定更想读经。真的是从历史自信,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你内心中会升起一种读经的热情,而你读了经之后,你才能更好的体贴到历史背后人性的彰显;你才能更好的体贴到那种历史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大生命,那种生命状态,他可以和你的生命相契合。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有一个突破和长进。



03

邵阳雷茜



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历史,当时学历史时的人事物我都记得非常清楚。去年就有读过这本书,到今年再来读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太不一样了。冯老师的那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梳理,让我对冯老师升起这样一种感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知道,这是由于冯老师几年前积淀的深厚功底。

 

以前学历史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性的学法,这次看完《钱著选读》后,我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各方面都去向西方学习向西方看齐,请问我们中国的本在哪里?我们的根在哪里?

 

看完钱穆先生的为人与为学,我想到了钱先生说的:做人的最高基础在求学,求学的最高旨趣在做人。那你想要为学,首先你得做好一个人。牟先生也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做一个中国人。钱先生这一生,是用真生命去面对学问,去做学问的,我非常向往钱先生做学问的生命状态。

 

越看历史越有一种感觉,我要把这种感觉带到读经里面。我们看钱著一遍是不够的,包括冯老师梳理之后我们就真的懂了吗?并不是。先读经,后读史;既读史,复读经。不管以后做什么,我们的每一个当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都需要随时把心提起来。

 

其实,我是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很怕自己会忘记自己的初心。所以我以后还是需要不断做工夫,希望时时能够把自己的心给提起来。



04

成都叶彤



我一直都在向往,能够把自己义理的框架完善起来。当我看完《钱著选读》后,我发现我纵向义理的框架才开了个缝,而这横向的框架我还是很无知。我觉得在道中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


昨天看的视频是采访一个教授,主持人让他评价民国时期的大师级人物。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叫空前绝后。空前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现在确实没有人再读那么多经典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说绝后呢?


 


我当时心里特别悲伤。(哽咽声)他怎么就不会升起一种信心,我们现代人也可以像以前的人一样读经典呢?他怎么就没有这种信心和勇气来读经典呢?他竟然说绝后这两个字,我当时心里面特别悲伤,也真的感觉到我们一定要推广读经!要是不去推广的话,真的就会向他所说的一样,不但空前而且绝后了。


这两天看钱著,我最有感触的是钱先生说:我们要带着温情和敬意面对我们的历史。在这看到过程中,我会反省我讲六小篇大时代之大人才的时候,我更多带着一种心境:这个多丰盛啊,东西方文化可以由同一个心灵,同时呈现出人类的璀璨,让人的人性可以更加整全的彰显!

 

但这两天看钱著及电影时,会感受到:原来我们之所以要读经,要推广读经,更是要升起人们心中的一种温情。就像在战争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是麻木的互相残杀,有些人是清醒的并且能在心中升起一种人性的温情,而这种温情是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更让我感受到,我们让孩子读经,更需要让孩子体会到我们中国儒家文化对人性的最深层次的温情。

 

我们需要这种温情,世界需要这种温情。所以我更明白我为什么要把牟著学好,我要把儒家心即理学问搞清楚,并且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让更多人内心里的温情能升起来。不仅能够用这种温情面对历史,还要面对我们当下的每个人每件事;还要面对未来,带领世界,走出冲突和战争。

 

看钱著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原来一个人他本身没有这种温情,但是通过读经典,是可以把他教化出来的。由此我更加对读经典升起一种敬意。



05

侯马鲍新芳



我自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开始其实不太情愿,因为那个时候没人看得起老师,老师工资也不高,一个月三十四块五毛。薪水虽薄,但是走到这个讲台以后,越来越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后来很多老师离开了教室,离开了教育。当时很多人都说我不正常,很多人都选择当工人,因为工人工资高。我不但没有离开这个地方,而且选择的对象也是从事教育的。

 

今天站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人有了幸福感,才有追求真道理的勇气。我们学习读经理念后,也要让全侯马市人民能感受到:还有这样的学习,还有这么美好的东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现在我六十多岁,我觉得我缺少的东西太多,所以才来到我们道中求知求学。回去后,我要更好地带着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有能量有大格局的人才,为我们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06

侯马徐林芳



在以前参加的六小篇新四篇研习会中,王欢锋老师总会讲钱穆,牟宗三,王阳明,但他们是干啥的?不知道。来了以后,发了《钱著选读》才明白。说实在的,这么厚厚的一本书,要是让我自己在家看,看完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吧!但这五天强行的老实大量地研习,大致把书看完了。

 

看完这本书后,感触真的特别深。不是说我学到了多少东西,而是对自己以前上大学所学到的,以及从教三十多年来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比如说对鲁迅,以前对鲁迅可以说是特别的崇拜,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罪人。因为他包括胡适,提出的新文化运动,让我们成为数典忘祖的人。去中国化,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钱先生说的这几句话:“正为不断有此等人格在衰乱中在黑暗里出现,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读这句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王教授二十多年在中国大陆的推广,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读经教育。这五天的学习,不是知识上有多少收获,更重要的是心灵上得到一种净化和和成长。



07

信阳万金刚



我们来到这里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能明白一些道理,求学需要有这种志向,要有这种诚意。五天钱著班的学习之后,尤其是冯院长所编的这本书,特别能够给我们正能量的教育。

 

在道中书院更能感受到:有一群人在这里学习,就能走得更远。从小到大四十几岁了,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这种读书的氛围,我非常的留恋。来到道中书院两次,上一次冯院长点拨的“学不见道,枉费工夫”,我一直铭记在心中。这一次听了冯院长说的:“不明本心,学法无益”,我感觉又有一种新的体悟。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


08

芜湖张雨榛



我的大学同学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和我们长得一模一样,也是中国人,但他们开口闭口就是法文英文意大利文,而没有一句中文。因为现实原因,国外的生意不好做,为了现实生活,没办法现在要学中文。我问他,到底中文容易还是英文容易,他说,中文太难了。

 

我在想:中国人抛弃了自己的语言,抛弃了自己的祖国,抛弃了自己的历史,他还能算是一个中国人吗?他顶多算一个香蕉人,外面看起来是中国人,但他的内在是没有根的。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没有根呢?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民族国家的未来,不知道我们生命的来源。

 

这次上钱著班,我感觉我的生命好像跟土地有了连接。《钱著选读》里很打动我的就是,钱先生的生命境界,他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还能安心做学问。我想,他的内心为何如此强大?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我们也一样。要是我们那颗心不定,我们的人生就会飘荡于人世间,如同浮沉一般。而想要改变现状,关键在教育。教育这个事业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



09

赤峰郑雨萱



我以前对历史非常的不喜欢,因为历史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看钱著,里面对历史的评论,就会反思当时所学的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真的体会到曾国藩所说的: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矣。

 

我们之所以远离了经典,正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那些人,而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读到经典,也是因为有这么一些人在推广读经。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迷茫的,都是跟着别人走的。我也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从迷茫慢慢走向清明。经过这几天钱著班的学习,对历史有了新的判断,也感觉到自己更想读经了。



11

长沙殷海燕



现在的我们需要了解读经教育,了解我们的历史,让我们都能找到根,找到回家的路。这个事情非常艰难,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不能够做到。但是,这样我们就不做了吗?正是因为艰难才需要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通过这几天钱著的学习,虽然有很多东西看不懂,但我更加坚定了:读经教育值得用我的余生来做这个事情。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就不去做的话,那这件事情更加完不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们要从一点一点做起,每个当下都可以宣导,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我们的中国文化。

线上师友 共学适道



往期图文

   1.季谦先生:钱宾四先生与文化七书

   2.《经史合参·钱穆著作选读》(第二版)编印说明及目录   

   3.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高阶七期钱穆著作选读纪实

   4.读经以明体,读史以达用——高阶八期钱著选读精彩回顾

  5.多一种角度看读经——高阶八期《经史合参·钱著选读》研习会讲话  
  6.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得其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是为读史——钱著启航 
  7.读史乃解经、读经即解经:四书是五经的心法,读经是读史的眼目——钱著一期授课图文 
  8.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经史合参,助阵六小篇!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本部“经史合参·钱著选读”研习班招生公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