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要为自己负责,拓宽眼界需多维成长。
成长
BGM:ゴンチチ《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结尾歌曲:毛不易《平凡的一天》
踏出舒适圈,
不是去新的地方做旧事情,
而是在一个旧地方,
做一些新的事。
我的周一总比其他日子忙一些。
早上闹钟响起,不敢多赖一分钟,小跑着去洗漱,猫也跟着我着急。泡一杯咖啡的闲情逸致不在了,抓起两片面包果腹,打开电脑,迅速切换到汉语模式,教案呈现,我的工作开始了。
除了写字,我也是一名汉语教师。
每周一晚上去上一个半小时的汉语课,学生只有六个人,年龄跨度近50岁,从园艺师到家庭主妇到退休老人…这是一些如果没有走进这个教室就注定会成陌路的人。大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热爱中文,尽管每个人的口音常让我天南海北地猜。
严格来说,我在教汉语这件事上不是个新手。
这6个学生中有我的老朋友格林,我们两年前相识,那时他已学习汉语5年。这份执着令我感动,我决定每隔一周在家附近的大学辅导他中文,其实也期待看到一个带着科林·费斯风度的人,讲起中文是不是乔治六世的模样。
连续两年时间,50多个小时里,上到买房下到喂猫,大多数是他听我吐槽,剩下的时间,他拿出准备好的“日记”,用汉语念给我听。想想觉得愧疚,那50多个小时,我在另一个维度里享足了中文之美,却还是没让他分清“的地得”。
去年中文班的教师回国,我答应接手,今年二月,在一个社区教堂租下一个小房间,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学期的教学。曾经嘻嘻哈哈的教学必须变得严肃了,我心里打鼓,安慰自己,第一个学期结束,哪怕6个学生剩下3个我都知足了。
从此每周有一天用来写教案,每周一演练一番再去上阵,我竟然从头学起了自己的语言,也发现,原来那熟悉无比的词汇间藏有许多陌生的含义。
如果说写作是见果实生长的过程,那教汉语则是老老实实地扛起锄头去耕地。一个只懂得“名次、动词、形容词”的脑袋,不能去偷懒了,一个对历史和地理无感的我,也必须对它们产生兴趣了。在书本、网页搜索着某一个词的含义、确认着某个地方背后的故事,我得到了从别处得不来的成长。
而更重要的成长,对我来说,是站到那讲台中央。
站在讲台中央,这绝不是我的性格。我的性格令我抗拒所有处在聚光灯下的时刻。但这些年,我也越来越觉知,人际关系上的疏懒令我的生活走向逼仄。
一个女生是要为自己的眼界负责的,而拓宽眼界总是需要多维成长。很多事要逼自己一回,才知道不是你不喜欢,是你从未尝试过,觉得害怕,才找出借口说“不喜欢”。这样的想法,逼着我站到目光的中央,踏出舒适圈,不是去新的地方做旧事情,而是在一个旧地方,做一些新的事。
大家进步很快,年龄最大的学生,为自己设定一年学300个汉字的目标,端端正正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文件夹的封面;一个学生申请了去中国学习六周的项目,每天戴着耳机练听力;一个学生就要申请去中国的签证,他梦想去长城上留个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每个人都在中文里进步,包括我。
第一个学期结束,我们一起到中餐馆吃饭,中英文夹杂地说话,连厨师都跑来和我们说中文。大家感谢我的付出,问我会不会一直在这里,甚至关心优惠的学费会不会给我添麻烦。
在新西兰的7年,我内心里一直装着一些善意:那是迷路时为我指路的人,那是送给我水果的邻居,那是帮助我学英文的朋友…我总带着愧疚,隐隐地寻找着,我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时刻。我该怎么解释,其实是我赚了太多。
第二个学期,我走进教室,座位上坐满了6个人。
忽然觉得那教案上的中文模糊成一个个大朵的花,每一朵花都在盛放,每一朵花都饱含深意。我词穷了,在我自己的语言里。
熹文导读
1、一个人在夜晚做了什么,第二天就带着这些隐秘的成长,去白昼里重新定义自己。——《女生的成长,总离不开一个夜晚》
2、人总是要成长的,今天比昨天少犯一个错误,就是成长。而,越活越通透,更是成长。——《无保留分享 | 21岁后才明白的三个道理》
3、人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它迅速地溜走,让你后知后觉。——《同自己较劲的姑娘,总有一天你不再什么都想去征服》
手 指 点 一 点 , 不 要 和 熹 文 走 散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
Xi134031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