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避免财产损失,先要分清价格和价值丨刘军宁

2017-07-15 刘军宁 千字文华

喜欢就点击“千字文华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点击文内任一图片进入先知书店





想要避免财产损失,

先要分清价格和价值

文/刘军宁


对有些人而言,长期的投资(例如读一本好书)更有意义;对另一些人而言,或许短期的套利(例如吃顿好的)更具诱惑力。然而在经济学家眼里,只要错失了更好的增值机会,即便财富总值增加,其经济学实质也是一种损失。真正的问题在于:在某一时刻,什么东西对我而言是最有价值的?如何才能透过价格抓住“提升价值”的机会呢?推荐刘军宁先生的一篇文章(摘自《投资哲学》),供参考。如果您喜欢千字君编选的好文,并且想深度了解该类话题,请点击千字君经营的先知书店,最近千字君上架了一大批兼具深度阅读和收藏价值的珍品好书。您还可去千字君刚开张的先知书店生活馆逛逛,店里有读书人专属的文玩黄铜镇尺等物件,以及独家限量东北大米等贴心宝贝,都是千字君按照选好文好书的标准,为您独家特奉的精品


投资背后的重大观念问题以及投资活动的道德基础,也不由得让人想起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说,天道这个东西,你想看看不见,想听听不到,想摸摸不着,没有边际、没有形状。在它对面,你看不见它的脑袋,在它身后,你看不见它的尾巴。它是什么模样,你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十四章》)

 

我觉得,把老子这番话用于对价值的描述一点都不差。价值这个东西,谁亲眼见到过,亲耳听到过,亲手摸到过?是圆的,还是扁的?是碗口大,还是笆斗大?你见过它的头,追过它的尾吗?可以肯定,再高明的价值投资者对上面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能够因为答不上这些问题,就因此认为去发现天道或价值没有意义吗?就连孔子也答不上来这些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绝望,更没有去贬低天道,而是发出了这样的的感慨:朝闻道,夕死可矣!投资者应该向孔子学习,不能因价值这个东西让人看不明白、想不明白、难以发现、难以言表,人言人殊,就轻言放弃。跟天道一样,上面描述的价值的这些特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如果价值就像摆在眼前的巧克力蛋糕一样,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张口就能吃,那怎么能把投资者们的投资水平区别开来?

 

跟天道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即价值自己不会说话,需要人们去发现。在现实中,价值总是以价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至于离开了价格就无法表达价值,而且任何价值都是按价格来交易的。如上所言,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水有价值,但是价值似乎又不在水里。因为不论你用何种科学实验手段,你都无法在水里分离出价值。价值在估值过程中显现,即投资者赋予它以价值。一个投资对象,你认为它值多少,对你而言,它就值多少。从这种意义上讲,价值看似在投资对象里面,实际上它在投资者的心里面。正因为如此,同样的东西,人们赋予的或认可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其背后正是估值的标准不同,而这些标准完全是由估值者主观认定的。一加仑的清水,对于戈壁上行走的人,与对守着水龙头的人,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对特定投资对象中的价值,有多少个投资者,就有多少种看法。而且每位投资者对这一价值的看法也常常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市场瞬息万变,重复操作必然增加出错的概率。

 

由于价值具有上述的神秘属性,投资者在对待价值时特别容易犯两种类型的错误。第一种类型的错误就是把价格当做价值。

 

在市场中,价值与价格之间常常被划上等号,价格被公认是价值的度量单位。在市场中,用价格来回答关于价值的问题是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看清价格比看清价值要容易很多。在市场上,一个人若要查看任何一件东西,一只股票也罢,一块牛排也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价格。尤其是股票,除了代码,就是价格。你连股票的成色、品相都看不到。所以,价格随处可见,价值却藏于无形。于是,价格常常就被当做价值,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也不少。但是,价格是价格,价值是价值。价格不等于价值。

 

即使价格与价值偶尔重合,并以价格的形式显现出来,你要看到的仍然是那个视之不见的价值,而不是价签上的数字。价格要求你注重市场行情,价值要求你注重企业自身。对价格变化的注重,造就了阅读蜡烛图的行家;对企业的生意的关注,造就了发现价值的行家。无怪乎格雷厄姆说,以生意经为投资经的投资才是最成功的(Investment is most successful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所以,格雷厄姆也以鄙视市场先生著称。而市场先生的工作就是每天向投资者报出价格。以价格为价值,每天跟着行情随波逐流,必然造成投资者行为短期化,以投机代替投资,以抓住价格代替抓住价值,每天以价格上涨喜,以下跌悲,结果反而错过了真正的价值。


传奇投资人——华邮掌门人格雷厄姆

 

价格就像那天边的残云,价值就像那远处的树林。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天边的残云是眼前的树林。

 

投资者最容易犯的与价值有关的第二种类型错误,是疑邻窃斧式的错误。由于价值具有很强的主观认定性,一些投资者就完全按自己的偏好任意高估投资对象的价值,并且像在《列子》的典故中所说的那样,只寻找或接受支持自己判断的证据,甚至把任何相关的现象都看成是支持自己价值判断的证据,完全无视并拒绝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判断的证据。一些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作“肯定的陷阱”(confirmation trap)。

 

这种错误的性质,相当于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犯这种错误有个独特的好处,就是由于自己断定自己得到了西施,所以心情特别好,至少在发现她不是西施之前心情都很好。这种错误的坏处是用得到西施的成本往往得到的是东施,结果是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

 

一些投资者由于自己在情感上喜欢某只股票、某个公司或某个投资项目,怎么看怎么都心生欢喜,就会寻找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这个看法,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这个对象并得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只是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可能并不知道;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通常多于自己实际知道的。


我绝不涉足超出自己“能力圈”的领域。——巴菲特

 

给投资对象估值,就像审美活动一样,很容易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错误。但是,很显然,并不是每个情人都是西施。最糟的是以西施般的价格获得东施般的价值。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赞同性的证据比否定性的证据更让人兴奋,这是人类改不了的错误。所以,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在这里正好派上用场。它告诫,假如你发现了貌似西施的投资对象,不要过于兴奋,反而要格外审慎,多重验证;做判断时要保守、不要激进。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所致力于的,正是如何以东施般的价格获得西施般的价值。


诚挚推荐

《投资哲学》

保守主义智慧之灯

本书不一定让你马上赚钱

却能让你的脑袋更有价值



独家签名版

《投资哲学》

38

加入购物车



编后注:本文选自刘军宁《投资哲学》,首发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标题、导语、图片系本次推送时由千字君所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留言或赞赏,鼓励年轻作者在爱知求真的路上越走越好。版权、购书或商务合作,请联系千字君13520557294。




为节约您的时间,我们精选了


思想是财富的源头 | 刘军宁

财务自由, 值得每个人追求的自由丨刘军宁

做大的公司和长大的公司,哪一个更好?丨刘军宁

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致富?丨刘轩华

掠夺是获取财富的四种途径之一丨刘轩华

现代人都该懂的十个经济学常识 丨冯学荣





千字文华

微信号:qzwh15

一站式思想服务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