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悲悯与勇气:长者的气质,国家的气质

先知书店 千字文华 2019-09-08




智慧、悲悯与勇气:

长者的气质,国家的气质

文:先知书店

编:千字君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每逢这一天,古人会相约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以畅秋志。1980年代末,这一天又被定为“敬老节”。我们之所以敬老,仅仅是出于所谓“孝道”吗?对老年人而言,什么品质才是最可贵的?究竟什么样的老人,才是值得尊敬的?


又是一个重阳节,我们不妨从金庸笔下的“王重阳”这一群老人说起吧。


郭靖、杨过、乔峰、令狐冲,这些又帅又猛的青年武士,无疑是令少男少女魂牵梦绕的人物。但是严谨的金粉都知道,论武功修为,年轻侠客大抵不是老同志的对手,一份惊世骇俗的名单让人肝儿颤:王重阳、风清扬,无崖子,李秋水,周伯通......尤其是少林扫地僧,堪称金庸武侠世界的首席杀手,降龙十八掌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20年前,我也是一名血热少年,同很多年轻朋友一样,对老同志苦守寒窑一点都不感冒,对少年奇遇则极为动心:杨过断手后偶遇独孤求败的大雕,令狐冲在思过崖得见隐居的风清扬,段誉磕头磕出个凌波微步,张无忌摔跤摔来了《九阳神功》……这些离奇的故事最令人魂牵梦绕。20年之后,才渐渐明白:世间哪有那么多奇遇!真正的造化如同年轮,每增进一级,都必须捱过长期的煎熬。身负百年功力,活久见真章,此之谓“经验”。


当然,年轮绝不仅是肩上的星和杠,否则,丁春秋早就是武林领袖了。“星宿老仙”丁春秋,把“纯实力”视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的武功高,谁就可以享受最优质的资源,甚至可以生杀予夺。于是,其弟子们无不阴险歹毒,挖空心思溜须拍马,权力斗争惨烈无比。按丛林法则讲,这样的帮派最应该一统江湖。然而星宿派的结局却是,丁春秋被“生死符”折磨得服服帖帖,众门徒死的死、散的散。

 

在丛林法则里,永远没有永远的赢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弱肉强食却只是低阶的规矩,在江湖高层,智慧显然才是大杀计。在武侠世界中,比乔峰的正义、勇敢、忠诚更可贵的终极密码,是金庸借扫地僧之手展现出来的智慧与悲悯。正如那屠龙宝刀,虽可号令天下,但如果持刀者不守正道,倚天剑就会出手!


1997版《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由导演鲍方客串


经验是时间的产物。中国有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漫长的农耕社会,老人是血缘关系的根、家族秩序的魂,老人的经验和知识,对维系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功莫大焉,也因此赢得了尊重,名忝天地君亲师五大牌位,以下三位著名人物,更让老人世界熠熠生辉:推翻商纣的第一功臣姜子牙,“天下第一军校”校长鬼谷子,五千年来的“最强大脑”老子,他们事业爆棚时,均已步入老年。


当然,不堪的老人也比比皆是。“感动齐国”的名厨易牙,把儿子煮了送给齐桓公品尝,这样的“家有一老”,真真是如有一虎!光绪上有“二老”,但无论是阿玛醇亲王还是姨娘西太后,二人其中哪怕有一个是“宝”,又何至于让光绪在38岁时“暴崩”?在民间,更有极多范进那样皓首穷经的书呆子,这样的人,当得起“一宝”之名吗?


于是,我们还有一句老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同样积攒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值,为什么一些老同志却成为被嘲笑乃至被痛恨的角色?


智慧的多寡,是两类人的分野。大部分昆虫在子代出生后马上死去。比较高级的物种,子代性成熟之后也会死去。为了不和后代争抢资源,死去是最佳选择。但人不一样,把孩子养到性成熟,人类一般在30岁左右,却还会活下去。老人难道不空耗资源吗?得看什么样的老人。和其他物种不一样的是,人类不仅有基因传承,还有知识传承,最高级的则是智慧的传承。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

 

什么叫智慧?佛言“分别智,平等慧”,智是区分万事万物的能力,慧是平等看待万事万物的能力,两种能力合起来才叫智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说,领导者既不能出身特别高,也不能特别低,前者易跋扈蛮横,后者易琐屑刻薄。最适合的是中等出身。为什么?两千多年后的脑科医生,给亚里士多德以遥远的回应:智慧,是大脑各区域活动平衡的表现。


平衡两字至关重要。岁数越大,大脑越衰老,但同时,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也日益弥平。菲茨杰拉德说,“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矛盾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等智慧的表现。”老人的特点正在这里:不容易冲动,不讲单一原则,善于把握做事之度,更倾向于融入社会。这正是智慧的表现。


显然,变老和智慧,不是同步进行的。智慧与道德有关,而且只有合乎道德,才称得上是智慧。换句话说,比智慧更重要的,是敢于直面邪恶的勇气,以及基于人伦的悲悯。一个人如果自始至终,信奉的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孜孜以求的都是厚黑学和三十六计,其一生都与智慧绝缘。马丁·路德·金说,“徒有理性而没有道德的人,是最危险的歹徒。”所以,贤者未必是智者,智者必然是贤者,中国自古以来那些以神机妙算、心狠手辣而“彪炳千秋”的无数名人,与易牙并无二致,不仅难当“一宝”之名,更各个都称得上是一家之狼、一国之虎!


东汉末年的魏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何谓经师?对某些经典义理通达的人;何谓人师?不仅有学问,更有极高的德行——对真理的追求,对后辈的引导,对良知、正义和人伦的坚守!


没有于光远、刘道玉和邹至庄,就不会有“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


我们时常会忘记一个事实:什么时代都是人的时代,所谓“坏人变老”,不是因为好人死绝,而是因为坏人当道


既有学问,又有德行——这样的长者,从来不曾断绝。在君主专制时代,当多数人把“精忠报国”视为最高价值时,鲍敬言却发出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自由主义宣言”:无道之君,无世不有,肆其虐乱,天下无邦——试问,有多少所谓的“现代人”,有这样的见识和勇气?


今天,某些老人为了占座可以强悍到殴打青年人,为了感怀自己“激情燃烧的青春”,竭力粉饰曾经的屈辱和奴役。但是,有那么几位令人尊敬的先生,在不被世人理解、甚至无端遭受非议的情境下,仍在孜孜不倦地坚守常识与自由的真谛,平静而淡然。


鲍敬言不曾听闻“自由主义”,扫地僧也不曾研习过现代政治,但他们的勇气、智慧和悲悯,却唤醒、鼓舞着一代代青年人。


点击图片可购买袁伟时、茅yu轼、资中筠三位长者的珍藏版作品


江湖的奇遇固然刺激,但将“号令江湖”的地位赋予老同志,体现了金庸骨子里的政治倾向:一个具备深刻人文关怀的自由主义者。一个有趣的证明是,金庸最爱读的史书是《资治通鉴》,其作者司马光是王安石“国家主义改革”最坚定的反对者,该书传达的治国理念正是稳健的、保守的。而对政治略有兴趣的金庸迷应该会记得,《天龙八部》里对“王安石新法”的贬斥。


无论是金庸的老人江湖,还是现实的老人社会,总会有人越活越智慧,也有人越活越愚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下半句应该是“老年智则国智”。少年确是国家的未来,但老年人的气质,却决定着后辈们的气质。智慧可以让我们看清真相,但是捍卫真相的勇气、胸怀苍生的悲悯,才是长者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以赛亚·伯林八十岁时,一个青年学者觉得新自由主义方兴未艾,某一天也许会一统江湖,言语之间充满期待。柏林说,“那种由一种价值观统一全世界的时代,一定是乏味无聊的,不管这种价值多么正当。也许,再过一百年新自由主义真的会一统江湖,但是我很高兴——我肯定看不到这一天了。”


注:本文系先知书店原创,才云鹏等人参与创作。购书或交流,请加小编微信:13321173510。


重阳节,向坚持发声、捍卫良知的师长致敬!

敬赠长者,诚挚推荐馈赠、珍藏的书房好礼

三联书店专为读书人打造的“文房七宝”(独家·典藏)

今日买文房送茅老签名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绝版·独家)


· 燃灯者:世间自有盗火之人

· 百年忧思:青年智,则中国智

· 真理的囚徒:哈耶克与杨小凯

· 纪念杨小凯:先知和他的世纪追问 | 先知书店 

· 致敬黄仁宇:传统中国为何既败给文明,又败给野蛮?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