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方面,9月份成交量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披露,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10月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没有披露,从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跌势仍在持续。但不少中心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了反弹。本号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分析过,反弹的主要力量来自以价换量。换句话说,房价仍在下降,不降很难卖出去。
10月份的整体房价数据,国家统计局尚未披露。但机构已经抢发了。近日,纬房研究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发布了10月下旬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变化情况的系列报道。
无论是近三个月,还是最近半月,四大一线城市的跌势从未改变。
细化到各区,同样也是全线下跌。无论是核心区还是外围区,都在下跌。
其中东莞跌幅最大,过去三个月房价累计下跌了5.56%。哈尔滨跌幅最小,三个月累计下跌了1.96%。
成都、武汉、重庆、天津、南京、杭州、西安、济南、青岛、宁波、厦门等等这些高级别的城市,房价无一不在下跌。
纬房研究院选取的三线样本城市,房价也是清一色在下降。
每当我在文章中说房价下跌的时候,后台总有一些人说我是看空,我也反复解释过很多遍,我向来是不唯空,也唯多,而是尊重客观事实。
这个论断,是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官方的新定调,原话是:这种新形势的转变,其实并不仅仅是供需矛盾,总体说来至少有六大转变。
供应方面,过去二十多年房企高周转之下,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住宅建筑拔地而起。
黄奇帆曾透露,中国房子严重过剩,没有必要继续修建,没有需求了。20%的人口建造了全世界50%的房子。今年3月份住建部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共有6亿栋建筑。虽然这些建筑包括居住性质的住房和厂房、写字楼、机关单位等等,但一般来说,城市的住宅(商品房、住宅、小产权房、工业宿舍)占比都在一半以上,农村的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住宅。以此估算,属于居住性质的房屋应该有4亿栋左右,换算成套数,就是个天文数字。
此外,泽平宏观披露的数据显示。各类城市的套户比中,只有一线城市低于1,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都大于1。
所谓套户比,就是城市的房屋套数和户数之比,大于1说明,房子套数比户数还多,供大于求。
也就是说,目前只有一线城市还存在房屋短缺情况,其他城市都供大于求。
第二,需求缩减。
需求方面持续萎缩。这里需要一分为二来说。
一方面,是大城市的有效需求越来越少。
理论上来说,大城市的购房需求还是很旺盛,毕竟大城市的房屋自有率都比较低,以深圳来说,深圳的房屋自有率才30%左右,也即还有70%左右的人没有自己的房子。
高房价与低收入之下,很多人奋斗一辈子也看不到买房的希望,更何况现在收入与就业都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需求见顶。这种需求见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以直辖市重庆来说,公开消息显示,早在2015年重庆就有91.5%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
也即重庆近92%的人有自己的住房,这是中国新闻网的报道。各城市的房租自有率数据,不好查询,目前公开资料可以查询到的只有浙江省与全国的整体情况。
浙江省方面,2022年,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长表抽样调查数据:2020年全省家庭户住房自有率为64.71%,其中,自建房占35.01%,自购房占28.63%。住房性质为租赁的家庭户比重为33.65%。分地区看,衢州市住房自有率最高,为90.04%,金华市住房自有率最低,为56.27%。全国方面,2019年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去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国城镇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自有率达到96%;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主要大国中,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或达全球第一。这里统计的房屋自有率应该算上了农村的房子,也即你在深圳没房,老家有房,也被计入在内。这样的数据意义不是很大,明显偏高了。
但从重庆市和浙江省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多数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房屋自有率还是很高。
自有率高,需求自然见顶。
第三、心态变了。
从之前的佛系,到躺平,再到今年的“绝代佳人”,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其反映的便是当下年轻人的心态转变。这一次调整,实际上是购房者不再愿意为高房价去买单。人生一半是执着,一半是释然。既然执着没用,那就释然吧。上一轮房价上涨,已经掏空了很多家庭的留个钱包,拉满了居民家庭的杠杆率,很多家庭再也加不动了。2021年开始,我们的居民杠杆率已经纹丝不动,这意味着杠杆率已经到达极限。民众再也没有钱来买房了,没有能力去负债。不光没能力负债,连消费也捉襟见肘。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有房贷的家庭,大多都在降负债表,也即提前还贷,或者转贷。那时候,我们的物质虽然没有现在丰富,但有盼头有干劲,红红火火,大家的收入蒸蒸日上,对未来预期满满。外部环境方面,世界秩序撕裂,混乱程度达到新高,各地战火纷飞,俄乌战争还未熄火,巴以战争已经打响,而且在向区域战争演变,缅北的炮火也响起了。目前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286个中,人口增长的城市只有128个,两个持平,人口减少的城市数量增加至156个。人口减少城市数量占了一大半,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此外,内地四大一线城市去年,常住人口集体减少。二线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虽然仍有,但增量也在大幅下滑。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终结。当然终结之下也存在分化,中心城市的人口红利周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一句话概括,当下的房地产正遭遇着供大于求、人口见顶、宏观环境转变、心态转变、高房价与低收入之间无法逾越的宏观共同施压。
我不断强调,合理降价才能释放当下的流动性,才能缓解如今的僵局。当然,提高收入,缩小房价收入比,也是好办法,但就目前的现实,提高收入就甭想了。
一说到降价,仍有很多人拿出那句老套的“买涨不买跌”来反驳。我现在都懒得反驳了,既然还有人支持涨价去库存,那就让他们支持去吧,但可别光说不练。就像冯仑说的,房地产降价并非什么坏事情,因为降到一定的时候,可能大家买房的欲望又会回来一点。对此我深表赞同。过去涨价去库存可行,是引发房价收入比尚在可忍受范围内,涨价对心理施压管用。然而,如今6个钱包已经掏空,房价收入比无法逾越,房价再涨已经和大多数人没关系。当下,唯有合理降价,适当松动限跌令,才能一定程度上激活流动性。对于房子来说,不降价失去流动性,要比降价增加流动性的伤害更大。不降价,只能陷入僵局,积压风险,房企没法回款,拿什么去抵抗,拿什么去保交楼。
根据有关智库统计,中国城市居民的房地产债务占家庭收入比重达到137.9%,高于美国的90%,也高于英国、法国、德国的130%。同时,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年用于还本付息的部分相当于收入的15%,美国是7.8%,欧洲一般在8%-9%。所以,由于房地产消费带来的高负债,使得中国家庭用于每年生活消费的支出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唯有合理降房价,才能降低居民的负债表,负债压力减小,消费能力才能提升,这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大有裨益。
第三个好处,以时间换空间,摆脱对房地产经济的过度依赖。
如果还是走涨价的老路,那么对房地产的依赖永远无法摆脱。利用这次危机,只需要保证不出现系统性危机即可,让房价持续慢速下跌。
然后在房地产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让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产业、投向新兴产业、投向工业,升级我们制造业产业链条。
在房地产的阵痛中转型、蝶变,才能实现工业强国梦想,才能解决诸多卡脖子问题。
环顾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依靠房地产富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房地产走强科技强国。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转载、广告投放、加入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