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中美两国掌握!国产隐身进气道内部首度曝光,工艺堪称极致
众所周知,在国产歼-10家族从最初的基本型到全面改进的歼-10B/C的进化过程中,“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即俗称的DSI或“蚌式”进气道的应用,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最具标志性的改进。因为此项技术的引入,不仅让“猛龙”家族的颜值倍增,同时也让其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军网英文》网站近期对外披露的一组地勤人员对歼-10C战机进行检修的照片中,官方就首度曝光了国产DSI进气道内部的细节。
比起以往常见的外部镜头,这些照片中所展示的歼-10C战斗机DSI进气道内部的结构,不仅显得十分罕见,同时其整体工艺水平也是堪称极致。
作为一款采用DSI进气道的三代半,很多人在尝试识别歼-10C与歼-10基本型时,几乎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进气道的区别来分辨两者。毕竟对于轮廓基本一致的这两个型号而言,不同类型进气道所带来的颜值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当然,DSI进气道的意义,可不仅仅只有提升颜值这一点。
相比于传统的可调进气道或者说更进一步的“加莱特”进气道,DSI由于采用了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可调斜板,外加可以有效的消除影响进气效率的附面层气流,因此这种进气道设计最大的优势就可以省去诸如附面层隔道、辅助进气门与放气门等复杂的结构,优化减重的效果十分明显。
除此之外,因为整体结构十分的简单,同时也没有了可能会产生空腔效应的附面层隔道,所以DSI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雷达隐身性能十分出众。因此,这类进气道也有了“隐身进气道”的美誉。诸如我国的歼-20以及美国的F-35系列,它们所采用的正是类似的DSI进气道设计。
当然,尽管DSI所具备的一众优势中有提到结构简单这一点,但如果你以为这类隐身进气道的技术门槛不高,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它的技术难度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设计出这个鼓包就需要极高的空气动力学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其次它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金属材料要加工出来是很困难的。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将这项技术实际应用的国家,其实也就仅有中美而已,歼-20、“枭龙”、歼-10B/C以及F-35系列就是DSI进气道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
-END-
来源:烽火议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