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C展览现场 I 郑曦然作品《BOB(信仰袋)》于香港M+开幕展展出

Pilar Corrias PilarCorrias 柯芮斯画廊
2024-09-07



展览现场:“个体·源流·表现”,M+,香港,2021年11月2日至2023年2月5日。摄影:Lok Cheng,图片致谢香港M+



个体·源流·表现


M+,香港

2021.11.2 - 2023.2.5



郑曦然作品《BOB(信仰袋)》[BOB (Bag of Beliefs)]参加香港M+开幕展中的“个体·源流·表现”专题展览,展览持续展出至2023年2月5日。


香港M+的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共展出约1,500件馆藏作品。在二楼南展厅的“个体·源流·表现”从亚洲视角出发,观察艺术家们如何在当代亚洲崛起之际各展风格,呈现迥异的创作视野。亚洲既指地理位置,亦是广阔的文化场域,孕育出多样的身份、历史和观点。展览中的艺术家们将自身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展现于各自的创作技巧、物料、形式和方法中,交织出跨越时空、结合个人与共同经验的视觉艺术故事。



郑曦然,《BOB(信仰袋)》[BOB (Bag of Beliefs)],2018-2019,数码模拟(彩色、有声)



《BOB(信仰袋)》[BOB (Bag of Beliefs)]——这稍显晦涩的名字来自于早期人工智能研究。当时的研究者认为,他们能够制造一部囊括世上所有知识的电脑。在这件作品中,貌似赤红长蛇的人工智能生物“BOB”探索了人类意识的内在机制。就像是人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应用不同的面貌及特性一样,“BOB”带有多种因不同内在动力而显现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使用相对应的特制手机程序,观众也可积极地改变“BOB”的个性及信仰体系。


郑曦然最近在三星美术馆、纽约The Shed艺术中心举办大型个展,观众可以通过与“BOB”的互动,感受其性格、身体及生命发展过程的演变。





■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文章 | 非常个人的运算:在郑曦然的新作中,人工智能与“父亲”相遇





郑曦然


郑曦然于1984年生于洛杉矶,生活工作于纽约。他的作品探索人类在面对外界变化时展露的异变特性及多样潜能。艺术家广泛应用电子游戏设计、即兴实践及认知科学的原则,创造了一系列模拟情景,探索了不同主体在演变环境中的能动性。在其艺术实践中,叙事主体的叙事意识不断与模拟环境的开放式混沌状态发生冲突。郑曦然在近期发展了“BOB(信仰袋)”作品——名为“BOB”的人工智能生物在不同展览中与观众互动,演变其性格、身体及生命发展过程。郑曦然称其为“神经系统中的艺术”。


近期个展包括:“造世”,三星美术馆,首尔(2022);“BOB之后的生命”,The Shed艺术中心,纽约(2021);“BOB之后的生命:圣杯研究”,LUMA阿尔勒(2021);“使者三部曲”,Fundación Sandretto Re Rebaudengo,马德里(2020);“郑曦然:使者”,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柏林(2018);“郑曦然”,蛇形画廊,伦敦(2018);“使者”,MoMA PS1,纽约(2017);“戳完美”,Migros Museum,苏黎世(2016);“被神占领之地的使者”,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都灵(2015)


近期群展包括:“恐怖谷”,旧金山美术馆(2020);“打造世界”,MU Hybrid Art House,鹿特丹(2020);“泥缪斯”,现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19);“如果蛇”,冈山艺术交流,日本(2019);“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威尼斯双年展(2019);“新秩序:二十一世纪的艺术与科技”,MoMA,纽约(2019);“走出回音室”,沙迦双年展,阿联酋(2019);“低形式”,MAXXI,罗马(2018);“我伴随互联网成长”,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20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ilarCorrias 柯芮斯画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