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美”?就是要允许自己令社会规则失望 | 造就Talk·简里里

造就 造就 2020-08-13


前阵子,有这样一个新闻上了热搜:


日媒刊出一篇关于日本女性被禁止在职场上戴眼镜的报导:包括百货公司的服务台、宴会会场的服务生、甚至是医美诊所的护理师,都被要求不戴眼镜工作。


日本电视台节目《スッキリ》整理,企业对于「眼镜禁令」所提出的理由


而且,例如禁止戴眼镜,或者必须化妆等这类工作规范仅针对女性,对男性则不做要求。


12月3日,日本女演员石川优实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了超过31000个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禁止向职场女性提出不戴眼镜、必须化妆等规定。在她的带领下,日本女性开展对社会规范的反击,争取“工作中戴眼镜的自由”。


这条规定全网曝光后,日本社会对女性这一性别角色的要求昭然若揭:永远保持可爱、亲和、精致、美丽。因为这才是“女人应该有的样子”。


这不由使人联想起此前关于“中国女性穿衣自由”的热议。


在中国,虽没有像日本那样广泛存在的、苛刻的穿衣规范,但中国女孩要承受一些更隐秘的桎梏。中国女性在“穿衣”上依然畏手畏脚:穿清凉的怕被说暴露,穿华丽的怕被说张扬。


这或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父母师长对“朴素”的鼓励,以及“打扮”和成绩退步之间的联想。即使长大成人了,她们的灵魂深处,依然保留着对打扮的负疚感。


穿衣的畏缩只是更庞大问题的冰山一角。


你或许认为,隐性的穿衣规范远谈不上普遍,但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却是真实存在的。“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是女孩们童年的经典洗脑名句。长大之后,进化为“当妈就要有当妈的样子”、“已婚就要有已婚的样子”。与之对应,男孩们也有一套属于男性的性别规范。


当这些规范包裹上至亲的期许,我们不忍令我们爱的人失望;


当规范进一步被我们内化,我们一旦背叛规则,就会难以抑制地负疚。


然而,我们也想活得“像自己”一些。这个社会,本不应该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都像从“性别角色规范”这个模子里刻出来那样一致。


简里里在造就REMIX上演讲


在造就REMIX大会上,心理学家、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剖析了我们的性别角色规范是如何被社会一步步构建的?又如何被我们自己进一步内化?要摆脱观念的桎梏,我们该怎么做?


简里里提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影视作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映射了对女性的高标准:牺牲自己的愿望、身体、青春,成为一个温暖众人的“圣人”;如若反抗,便需要付出代价。


她指出,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都有控制权。我们需要为自己负起责任,拿回自己的身体和样貌,哪怕会令社会规则失望。


完整视频请下载造就APP观看。感谢Dove多芬对本活动的倾力支持。


以下为演讲精选内容:





简里里

简单心理创始人及CEO


大家好,我是简里里,很高兴回到造就这个舞台上。


在我20岁到30岁的年龄阶段,我对女性美这件事有很多的不确定——我不太知道什么样的女性是美的,我不知道“女性”这个生理身份和社会性别身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这么行为、这么穿着的时候,我还是不是一个女性?


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是多芬和造就一起找我,我们一起做了给少女的五节课程,需要我准备五套衣服。我觉得我没有五套可以拿得出来做拍摄的衣服,所以我就去找了几个闺蜜,问她们借衣服。


借衣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旅程:在我去翻每个闺蜜衣柜的时候,发现她们的衣柜里和我一样,都藏着几件,买来觉得很漂亮,但是从来没有穿出门的衣服。她们都兴奋地说:“这件衣服我没有办法穿出去,但是它很美,你试一下。”


有一些美丽的衣服呆在冷冷清清的角落,永远不被穿上身,只会偶尔被女主人翻出来欣赏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不敢穿出去的是什么。好像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秘密衣橱,衣橱里藏着一些我们不能长大的秘密。我就一直在想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


所以今天,我想通过几个电视剧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美”这件事情。


我梳理了一下我成长历程中见到的荧幕上的女性形象。我最先想到的是“大嫂”,在90年代的时候,我已经记不得这些电视剧里面究竟演的什么,只记得有一个被歌颂和被称赞的女性形象,就是大嫂形象。


大嫂这个形象,她一定是不美的,她一定是灰色的,然后她要为所有人牺牲,她不太能去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她一定是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好大嫂、好姐姐、好妹妹。


90年代大热的电视剧《渴望》,主角“刘慧芳”便是一个典型的善良、朴实、忍辱负重形象


与她相对应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女性形象是狐狸精,就是、一定是烫着大波浪,穿着高跟鞋的那种女性形象。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大嫂才是好的,那个灰色的、灰头土脸的、没有颜色的女性才是被称赞的、被歌颂的。


后来到大概00年到10年的时候,银幕上有一个我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甄嬛。


甄嬛的样貌从一个漂亮少女,到妆容越来越浓,变成了一个女性。这个过程中,她没有遵循期待,她有很多的抗争,她最终杀掉了皇帝,自己成为了王。


但这个故事里面同时还有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是说,你这样的抗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因为你必须在抗争的过程中,杀掉你爱的两个男人,你的儿子永远不能和你相认。


《后宫•甄嬛传》女主角甄嬛,性格清冷倔强,自尊敏感


在最近两年出现的一个女性形象,就是苏明玉


如果你仔细想一下的话,她其实是新时代的“大嫂”。尽管在这个“大嫂”的形象里面,她烫了大波浪,她化妆,她穿高跟鞋,她有自己的表达,但是她仍然被困在“大嫂”那么一个社会、家庭对她的期待之下。


如果回溯所有这20年来荧屏上的女性形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女性形象是开开心心地、不付出代价就成为自己的形象。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从小不被母亲待见而备受委屈


在这所有的女性形象里,其实都有一个标准——你需要牺牲自己,你需要成为一个圣人;如果你抗争的话,你是要付出代价的。整个时代和整个文化,都在告诉我们,女性形象是建立在一个标准之上的。有这样一个标准在,我们都特别害怕自己犯错,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不够美。


那么,这个标准是谁给的呢?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了两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故事。一个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在姥姥家扒出了一件我姨妈小时候的衣服,这衣服上面有一个补丁,我就穿着它去上学了。


那是90年代后期,很少有人穿带补丁的衣服上学,然后老师看到了我,把我带到了讲台上,向全班表扬我的穿着。


老师表扬说这是美的,因为我勤俭节约。她用我来告诫那些打扮自己的女生,这样才是好的。


课堂


这件事带给我一定的羞耻感。这是那个时候我所处的文化、外部的声音在告诉我,什么是美的。


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在上周。


我最近在录一些短视频发在微博上,有两期我戴了非常夸张的大耳环。上周我跟我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妈妈突然提起了一句,她说我看到了你的视频,我给你一个反馈,就是你讲的东西是有知识的,但是你的耳环使你的知识、你知性的那部分降低了。


首饰给女人的美丽加分,也给她们带来偏见


我妈用委婉的方式向我表达了对我戴耳环这件事的不满。这是我的家庭,对于“我的美”这件事情的期待。


问题就来了,到底谁拥有你的身体,谁拥有你的美。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学校,是我的社会,是我的妈妈,是我的家庭,还是上面所有这些告诫女性的文艺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故事?


我一直在想,“美”这件事情,如果它属于我的话,是什么意思?


谁拥有你的身体


我后来想到了一点:其实“美”这件事意味着,你对你自己的身体有控制权


永远会有不同的声音告诉你,“美”是什么样的,你应该穿什么衣服,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你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每个人,无论男女,都有一个控制我们的力量,它有时大,有时小。但在控制的力量之下,我们要意识到:你不要生活在害怕里面,你要允许你自己令社会规则失望。


在这个过程里,你要理解,你的感受和你的愿望都是重要的,你不必生活在永无止境地向别人证明你是对的、好的、我没错、我是值得的。你要勇敢,并且为自己承担责任。


不要害怕,把属于你自己的身体拿回来。


祝你拥有自己的身体和样貌,谢谢大家!


感谢多芬Dove对造就2019REMIX大会·Girls’ Power的倾力支持。


文字 | 程睿; 视频 | 黄烨

校对 | Lily; 版面 | 尹欢欢



互动话题:什么是女性之美?


每周评论区,被zan最多的评论者,将获得造就送出的书籍一本。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简里里完整视频懂美的人,都是点了“在看”再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