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真的有问题吗?|造就Talk·陆铭

造就 造就 2020-08-13
来自专辑
新经济 新商业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我们经济学的研究者,有一点总是想试图去模仿科学家,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发现在寻常生活和经济背后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首先我们从一个问题谈起,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到今天,增长速度开始有所放缓。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促进了中国经济这样持续几十年的增长呢?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大家,经济的增长需要有三件事。第一,需要有钱;第二呢,需要有人;第三,要有一个非常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其实是由三个“化”带来的:全球化的过程,使得中国能够去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资本;同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大量农民从老家来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同时,我们借助40年改革开放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采取市场化的改革方式,解决了资源配置如何能够高效的问题。这三个“化”在一起支撑了中国的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成功
 
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经济增长发生在哪里?
 
我在这里展示一张地图,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张地图对我们今天所讲的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布局会有怎样的影响?第一,就像我们地理教科书里学到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但是呢,这个国家只有一半的国土在地图上呈现绿色状态,是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黄色部分,其实人口数量并不多。其实在这张图上我想讲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所有跟中国可比的大国里,中国是地形非常独特的一个国家。我们只有单面临海,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它们的海岸线非常长,两边甚至四边是临海的。

单面临海
 
换句话说,中国只有东边有沿海港口。在这样一个地形之下,中国的北方就像黄河这样,虽然河流很长,但缺乏内河航运的能力。到了冬天,我国很多北方的内河是会结冰的。海港也不例外,天津以北的海港到冬天也要结冰。
 
这样一种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为主流的运输方式,而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来自于国际贸易。那么在中国,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享受了整个全球化进程的好处。
 
国际贸易依赖海运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可以展望的未来,估计也不会发生什么实际性的变化。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技术条件,在中国就出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地方距离沿海大港口的远近,对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给大家看一张图,横轴是中国的一些地级市到沿海大港口的距离,纵轴是这个地级市的GDP规模。大家发现什么了吗?图上右侧越远离大港口的一些点,它的GDP规模就越小。而且我们在统计上有一个指标,就是我在图的右上角标注的R平方,代表中国地区之间GDP差距接近40%。它就由一个变量决定,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到大港口的距离。
 
到大港口距离与总量GDP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GDP分布在空间上是怎样布局的。

我们把中国的城市按照GDP规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这些红色区域的地级市占到中国GDP50%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然后把它们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红色的色块,尤其是颜色比较深的部分,就集中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如果到了中西部地区呢?带有红色的部分基本就是中国省会级的大城市。
 
占中国GDP50%的地级市
 
刚才我讲到,受经济规律所驱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它集中在地理位置比接近沿海的地区,以及中国中西部这些大城市。那我们的人口怎么分布的呢?请看下面这张图。

占全中国50%人口的城市

我把中国的城市按照人口数量的大小进行排序,占全中国50%人口的城市也在图上标注出来。大家如果做一个对比,再去看一下前面GDP的分布图,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呢?中国曾经也不需要像今天这样借助大轮船做出口,所以当时我们重工业的中心其实集中在华北和东北。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进行一个大开放的布局,经济向东南沿海集中。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的人口流动,所以我们人口集中的程度其实没有跟上经济的集中程度。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今天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的空间分布是完全一样的,是不是每个地方的人均GDP就是一样的?所以由于刚刚讲的人口和经济的分布差异,其实就导致了经济份额高的地方,相对的人均收入水平要更高一些。那我们的民众是不是知道这一点呢?当然知道。于是就有了一个现象叫人口流动。
 
在下面这张图上面,我给大家看另外一个变量,就是每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减掉它的户籍人口。如果这个数是正的,就是红色,说明人口在流入;如果这个数是负的,说明人口在流出,就是蓝色。那来看中国的人口是怎么流动的,非常清楚。我们从那些远离大港口和大城市的地方,流动到能够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大城市。

中国城市人口流入/流出情况
 
接下来大家可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中国今天的经济在区域上的集中是不是已经过度了?我们是否需要通过一些政策去干预它?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找一个参照对象,也是一个大国,而且比我们发达——那就是美国。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经济空间分布。
 
我现在给大家看的这张图,把美国分成两个部分。橘黄色部分也基本上是一些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这么小的区域,就占美国GDP的50%。而所有其他蓝色部分加在一起,占美国GDP的另外50%。大家看到了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它的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程度,你还会认为中国的GDP空间集中程度太高吗?恐怕是恰恰相反吧。

美国一半经济活动分布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有两条道路供我们选择。第一条呢,就是人口进一步流动,往收入高的地方去,往就业机会多的地方去,我把它称之为“动人”。还有一种办法呢,就是“动钱”,虽然市场力量引导人口向大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但是动用行政力量的干预,能够让资源到欠发达的、经济活动少的地方去。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用行政力量来动资源的话,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违背的。所以如果要是大家选择“动钱”这个政策的话呢,我想只有这两件事是不违背经济规律的:第一,在那些相对欠发达的、地理条件不好的地方,它具有发展农业、旅游业的条件和比较优势,那我们可以动用资源去帮助它发展。其次,随着有一些人口流动出去,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老家,那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比如为孩子提供教育,为老人提供养老机构,还有修建医院等。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过去十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转移到那些地理条件不好地区的资源是用来做什么了呢?我们开了很多工业园,造了很多新城。可是它们造在了人口流出的地方,而这些投资的回报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它的投资回报是非常低的。所以这就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我把它称之为叫空间错配。我们在人口流入的地方抑制它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人口流出的地方却是加大投资。这也就不难理解今天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下滑而债务逐渐攀升的现象。
 
我们应该再进一步吸取过去40年经济成功的经验,就是开头讲到的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这三个“化”的结合,让人口和经济活动进一步顺应向东南沿海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那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怎么办呢?如果一个地方的GDP份额和人口份额是一样的,人口和经济同时集中,那不同地方的人均实际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观念的更新。
 
我们不要总是去强调撒胡椒面似的,每个地方都要发展工业,而是要让客观经济规律起作用,把制造业和服务业集中在少数地区,追求效率,通过人均的平衡来实现不同人的幸福指数。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人来说,如果我们在制度上创造人口自由流动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拥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质量,其实就是一种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发展机会的道路选择。
 
制造业和服务业集中在少数地区,追求效率
 
在2019年年底,我们的决策层已经说要在500万以下城区人口的城市放宽户籍制度,而且对核心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要做改革,未来的积分落户将主要强调你在这个城市居住了多长时间,你在这个城市的社会保障缴纳有多长时间。长期以来制约人口自由流动的一个因素——就是教育水平——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们的核心城市来说,要实现一个更加包容的城市的增长,不仅需要高技术的劳动力,也需要一些低技能劳动力,来从事城市里面必需的那些公共服务或消费性的服务,来实现城市的和谐和有效增长。未来的中国将在发展中营造平衡,我想这是下一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利益所在。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 曹威;视频 | 黄烨
版面 | 田晓娜


互动话题:你认为我们应该顺应人口和经济的集中趋势吗?


每周评论区,被zan最多的评论者,将获得造就送出的书籍一本。



2020造就WOMEN云大会门票开售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早鸟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