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并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但余生很长...
现实灼人,保持清醒。
所有高考的考生们:
展信佳!
写这篇公开信前我抽了两包烟,事实上很多时候,当我知道一篇稿子会传递出某种价值观之前,我都会剧烈的抽烟,作为某种价值观的传导者,我一直对自己有一种要求,就是:我传递出去的价值观所造成的影响,不违背我自己的良心。
纠结许久,我还是冒天下之大不讳写下了这个标题:《高考并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先说说我自己吧,我大学念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学院之一的IED,我是不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好像是,但是如果今天你让我写一篇高考改变命运的文章,我总是逃不过自己内心的一个声音:真的吗???我的命运真的是因为考试改变的吗?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以同大家讨论,思辨。
在写之前,我找了身边很多孩子正在高考的朋友聊了聊。其中,我自己公司的财务张姐说了一段让我印象颇深的话,大意是:
我年轻的时候从一个小县城好不容易考上一个普通本科,我那时候觉得挺骄傲的了。可我后来才知道,这对于你们这种从小就占据着最好的教育资源的人来说,那不过是你们看不上的,不要的东西,我用尽气力,我半工半读的毕业,结果那时候我的月薪不过1500,还要遭白眼,我辛辛苦苦在这这城市打拼了十几年,到今年,我的月薪才刚刚破万,还是你这个小我10岁的人发的工资。
张姐问我:“你们这种精英教育体系毕业的人,拿过一万以下的薪资吗?”
我哑然。
张姐说:“所以我怎么能不逼着香香【她女儿】读书?她再没天赋,再懒。哪怕我跟他爸看到她为了念书受再多的苦楚,我们再心疼,也只能铁了心逼她啊?因为她不能像我这样。”
我问张姐:“那万一你们后来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呢?不会后悔吗?我想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她会失去很多快乐的不是吗?”
张姐说:“哪怕后悔,那也比到时候我们发现读书本可以改变改变命运,但没有逼她好好念书的后悔来得好。”
两害取其轻的逻辑加上赌徒心态,我伴随着无能为力的理解接受了这一切。
再说另一位,我毕业后第一家公司的女上司,和老公奋斗多年,在北京上海有多套房,高龄产下宝贝女儿,疼爱得不行。她说:“我女儿以后不爱学习我才无所谓,女孩子只要情商高长大了不吃亏就行。”
教育对于现在某一些中国孩子来说,不再是一条必须要杀出血路的成长途径,而是自我完善的加分项。他们从现有的淘汰赛中退出,跑得快的孩子换一条国外教育体制的西式精英之路,跑得慢的则只要开心就好,身体健康、人格完善、情商胜出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说不定混得更好。
写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现实,你的人生怎么样,跟高考考的怎么样,没那么大的关系,更多的是:你在哪里出生,你的父母怎么样,你的家族有过哪些成就,这些决定了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学习,对待考试,对待教育本身,以及你会上怎么样的学校。
因为我就是样本,我到今年才勇于承认我的人生是资源堆出来的。
回归到我自己,我好像一直是某种层面上的既得利益者,整个学生时代都没怎么好好念书,别人桌面上摆的是课本,练习册,提纲,辅导教材,我的桌面上摆满了家居杂志,跟时装杂志。
那时候选的是文科,可能是自小的熏陶,父亲从政,政治类的东西自小在饭局上耳濡目染,碰见政治考试也就按心情去答就好,历史更简单,拜当教授的长辈所赐,自小就从四大名著看到了清史稿,超脱于课本的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历史观,每次考试后,总有人借我的试卷出去,不图正确,只是看个有趣精彩,还记得那时候考历史,题目是问怎么评价张学良?我在试卷上洋洋洒洒的写下:
放任东三省被占领,毫无作为,还企图联络苏联,此为不忠。父亲打下的天下短短时间内拱手日本,此为不孝。只顾自己享乐毫不在乎张家天下的劳苦人民,此为不仁。杀张家麾下多名将领,此为不义。此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当是近代史上最大的刍狗。
果然是0分。我从来不是好学生,也不屑当什么好学生,我不在乎什么标准答案,只想写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于是我不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想写空空荡荡花团锦簇的标准答案。
于是早早的出国,大学去读室内设计也没吃什么苦。拜读了十几年的杂志所赐直接就考进去了。但也正因为我一直特立独行,也一路顺风顺水,我才会对教育有更多的思考。
因为我一点都不努力,我才会说:高考不能改变命运,因为我没有大多数人刻苦,没有大多数人努力,我就是靠着资源一路躺进了名校,中国绝大多数的学生,你们事实上都在一场绝对不公平的比赛中竞争,所以我没有办法认可这个比赛的价值,遑论改变命运???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种结构性的不公平。也许像我这样的人,能匹配到的资源是中国很多孩子暂时比不了的,所以我快乐就好,长大了任何时候想学习都来得及,我有一段时间都懒得全职工作,兼职赚些钱,辞了职开心去花,花完了,再去工作一下。直到自己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专注做下去。
不是说读书不能改变命运,而是归根到底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你对人生,对境遇的态度改变了你的命运。
在我抽烟的时候,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为什么如此的厌恶别人说高考会改变的命运这件事,因为高考只是一场测试,并不是你过往人生的总结,那些一道又一道的考题也并不会塑造你,真正塑造你的是高考之前的12年学习生涯。是你是谁,你想成为谁。
我往更深的一个层面去想,在这12年里我们应该学到什么?我回到张姐身上,20年后,她终于月薪破万,在人潮汹涌的北京努力扎下根来。一面张姐看见活跃在北上广各行各业的精英,谁不是小升初考、中考、高考千军万马中一轮轮突破重围杀出来的?
当年虽然被虐成狗,但是时过境迁,我们当然可以抱怨被应试教育磨灭掉的创造力或者想象力,但是另一面,我想她还会记得小学时没有考上好初中混几年就跑出去打工的最后几名同学,那些初中考不上像样高中于是选择去技校、去中专最后不知所踪的同学。
那我们究竟被什么塑造了?在我说高考无用的时候,我在努力的找出一些真正强于高考的能使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挣脱高考的束缚的东西:
1,我觉得首先是知识的整合能力。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所有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全靠死记硬背,而是在堆山填海的学习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可以化繁为简,更加高效地获得真知。我但凡碰见的优秀的年轻人,无不个性鲜明,知识面极广、逻辑思维能力超强,聊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掏干货,令你感慨后生可畏。
2,其次是专注。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成就天才的无非是一个早,早的启蒙,早的接触,造的言传身教,这才成就了人群中那些精彩绝艳的存在,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能不能5年10年的坚守一件事,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普通人能不能大器晚成的东西。这是我写稿的第五年,这是赫兹更新的第三年,每一次写东西都很快乐吗?不,只是我认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值得我专注的事情。
3,第三个是接受被教育的能力。
自己当老板,陆陆续续做过公司,当过员工,投过公司。吃过猪肉,看过猪跑,也养过猪之后,我会非常在乎一个人有没有接受被教育的能力。我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忙,忙到像中国的高中老师一样,非常严厉,不会解释、不会哄你,只会对你说:这个很重要,一定要记下来。我希望这个人的第一反应是接受,而不是天长地久的希望我说服他。我不喜欢这样的人,无论是共事还是合作。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希望这篇文章有意义,所以我邀请大家能跟我共同补足这篇文章。
我希望我们这些已经进入社会的老人们,好好想一想,除了高考的那一道道考题之外,是什么令你一路过关斩将无论进入什么学校、什么公司都能迅速融入并变得专业?是什么令你无论今日生活在全球任何地方,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什么令你下意识勤奋、坚强、即使偶尔丧一丧也还是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这是一点点的慈悲,在中国这种结构性的不公平下,有很大一部分的考生,他们努力学习了,他们很的学习努力了,但是他们依旧无法改变命运,因为不管他们选择合作还是对抗,改变大环境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因为他们的老师,教育资源,甚至是户口所在地,这些早早的就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但我不想让他们用一场考试,在所谓的高考改变命运的叫嚣下,用这荒谬高考分数去审视他们所受的教育,去审视他是否努力,去审视他这12年学到了什么。
我要告诉他们。这12年的教育,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品德,还有在残酷社会下良好生存的能力。我想给他们传递这些理念。
所以,如果这个应试教育没有教会他们这些,我们来,我们这帮早已被青春抛弃的老人来!!!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把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你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写下来,然后转发给你身边的高考生们,告诉他们:在背了那么多提纲之后,在你考完高考之后,无论你考的怎么样,这里还有一份提纲,由我们完成。
我们不是什么名师,也不是什么教育家,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在早已把当年的知识全部忘光的当下,我们只是告诉你们:还有什么是我们忘不了的?还有什么是我们觉得重要的?还有什么是真正成就我们的?
最后的祝福给高考生们:高考尽力,余生加油!!!
赫兹
2020,7,7(夜)
策划Editor | 赫兹
推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