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事件背后,是企业跟媒体之恶|特稿
货拉拉事件案情通报出来了,剪断截说:
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这个事件的的讨论很多,有的说男生不对,有的说女生的错,但事实上,只要你足够深入的了解社会,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悲剧,叫做:“没有施暴者的受害者。”
一个更大的悲剧发生在我们之间,是我们永远需要一个施暴者,一个具体的,可以发泄我们的憎恨、惋惜、供我们口诛笔伐的人,但没有,或者说往往没有。施暴者是谁?是时至今日愈演愈烈的性别仇视与对立,是时至今日裹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系统与社会的困局。我们聚焦于男女,却没人来讨论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今天这篇文章会冒犯大多数人,但我依旧愿意写,还是那句话:欢迎取关,也希望你留下。
当然有很多人指出货拉拉的司机的不对了,但我理解他,这种理解,是基于对于困着这个社会系统下的无力的人的理解。1月中旬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特稿描述这种结构。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当时我们就在探讨,我们的底层劳动力,正从工厂流向互联网大厂的算法工业,而那些固有化的问题也随着这种算法工业被无限的放大。十年前,当我们看见富士康的采访的时候,我们觉得工厂的系统化是无情的。
而今天,我们发现:滴滴、美团、货拉拉,在这之中的廉价劳工们面对的是一个比工厂的系统化更加残忍的算法系统。
这是为什么我没有办法指责货拉拉司机的过错,因为我不擅长,我不擅长指责一个10公里收费五十九块钱的,服务提供方的态度,或者情绪过错。
“为什么要坚持绕路?”
“发现女孩要跳车为什么不制止?”
这是很多人在通报出来之后对司机本人的质问。他固然没有职业道德,但我们能不能看到他身后的系统困局?
“就为了这来分钟的时间吗,就为了这几块钱,把人命弄没了。”这也是最多见的指责。
最有意思的是,我看到观察者网放出来的自己的热评,一水的对立,图片第一张,就是指责司机过错。
这就是他们的媒体态度?我真的好奇,把脏水往司机和死者身上泼,让舆论风向转化为“蔑视跳车女孩太没有人性” 而不是关注货拉拉平台本身的问题,敦促企业做好相关防护措施,问责企业,这样的价值观真的没问题
司机的背后是什么?他这么点小钱挣得这么上头,是因为他挣得辛苦,挣得少。为什么有情绪?因为每天在系统之下辛辛苦苦的活着,有怨气。
你面对一个这样的人,一个为了活着疲于奔命的人,哪有条件谈职业操守?
你们每年领着拨款的人都没有职业操守还谈什么司机的职业操守,丢不丢人?
我们在讲什么?我们在讲一种理性,这种理性是我们不在这样的事件里,单纯的把司机,女孩,或者任何一方丑化成聚焦我们情绪的施暴者。
真正的施暴者是结构,是社会风向,是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完成与否。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房间里,不要闭口不谈那头大象。
关于女孩,我说一句会冒犯大家的: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的性别对立正把我们推向的那个我们最不想去的角落。在这件事情上,每一个媒体人,所谓的大V,我们都是有责任的。
在之前的很多事件里,包括这件事情刚被曝光的时候,最大的论调是什么?是男与女。
媒体是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媒介,我们都是有巨大流量更影响力的,而事实上,我们如何报道,如何解读,如何看待,都代表了我们的受众对于事物的讨论方式,判断方式。
今时今日,有多少新闻,我们不再回到人,不再回到个体,不再回到故事背后。我们只做一种最简单的划分,叫做:穷与富,叫做男与女。
也正是因为这种划分,这种论调,导致了今天很多人在这么看待物:马云为什么坏?因为他有钱。这司机为什么坏?因为他穷。蒋劲夫为什么家暴?因为他是男的。李小璐为什么出轨?因为她是女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年前一次业内的集会,很多领导,从业者都在上面谈“媒体精神”,我看看我自己,再看看周围的大家,当时想的是:我们今天有个屁媒体精神,我们今天在做的是就是给仇视别人的人,一个仇视的理由。
怎么操作的?假如他们有100万受众,里面有80%的女性。然后,货拉拉的事一出,他们马上指着男女对立来写:“你们看,这肯定就是这男的图谋不轨,每一个男的都觊觎我们女性,他们都是垃圾,姐姐姐妹妹站出来!”最后加一点不痒不痛的女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去骗点赞,骗转发,骗流量。
为什么今天微博上田园女权猖狂成这样?为什么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为什么今天那么多女性像惊弓之鸟一样一点就炸?今天做媒体的,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没分过这杯羹?要没我们分这杯羹这个女孩会在发车后6分钟就吓到跳车吗?
她为什么在什么都还没发生的时候就采取跳车这样的极端行为保全自己?她为什么这么害怕!是谁让她这么害怕!这是谁的过错!
在女孩这,真正的施暴者,不是司机的不尽责,不是监管的不到位,而是我们在很多年前亲手种下的那一颗关于性别对立的种子。
都挺冤的,两个人都被情绪给毁了。司机有他的地狱,那是无法喘息的规则跟算法系统,而在女孩这,15次上下楼的搬家说明她是独立的,但是正是因为她是这样一个在大城市独立打拼的女性,所以她平时很有可能被网络上那些被制造的性别对立,那种厌男的女拳给带了节奏。
就像曾经登上热搜的「清华学姐」事件,还有16年在北京滴滴上发生的,因疑似遭遇迷药跳车的那位,后续被证明只是自己身体不适的女生:男性在她们心中已然成了暴力和性侵的代言人。悲剧一次次的上演,无不说明,两性之间一旦失去信任,就只剩下仇恨了。
今天很多人在抱怨女生的不智,男与女在对立的讨论着那么漆黑的路是不是害怕,值不值得跳。但我想说的是:女生不是不智,她只是误会了,她只是不信任,相比人,男人,一个富有经验的司机,她更愿意相信导航那个“系统”。
而让她恐惧的,害怕的,走极端的,也不是那条路有多黑,而是媒体、舆论环境告诉她的那个“系统”,男女是对立的,男人是时刻要伤害你的,是图谋不轨的。
是报道,描述,是我们的倾向性,是我们对于性别对立的添砖加瓦让今天的人更容易的走上极端。
我觉得在货拉拉这件事情上,我们并不能把它归结于某一个人,某一个个体的理智与否,道德与否,正确与否,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是我们的社会由来已久的结构性问题导致的第一颗恶果。
这里面是我们现在的算法工业导致的底层劳动力的情绪问题,是长期的对立的舆论导致的性别偏见的问题。他们都是没有施暴者的受害者,因为真正的施暴者是社会里的那个无形的大手。
这篇文章的核心其实就两句话:
1,算法系统之下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2,性别对立正成为一些社会性问题的根源,在这个问题之下我们需要呼唤更多的理性。
今天这篇文章应该只是沧海一粟了,它很快就会被你们忽略、遗忘,但好的媒体还是应该坚持它的预见性,坚持种下一颗理性的种子。这是我的预见:几年后回看,以上两点很有可能是后续一些列社会性事件的根源,那是对立、撕裂、与划分。
我只表达我觉得正确的东西,但我多希望我是错的。
版权声明
此公众号为个人随笔,内容均属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取关
当然,也希望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