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海市中考分数开放查询。
在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中考的不确定性甚至大于高考。高考的分数线,不同的学校之间差异高达上百分甚至几百分,能够去什么层次的学校,往往在考试前很久就已心中有数。
可以看到,从最高分到人数最多的分数段,相差200分,整个分数呈现了比较明显的正态分布。如果从最高分段下降20分,那么排名只会后移1.3的百分位。而中考呢?北京市海淀区的中考一分一段表呈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从最高分段到人数最多的分数段,只差18分。如果从最高分段下降20分,那么排名会后移25.4个百分位。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措施出台的脚步也并未停歇:“双减”大幅度减少了课外辅导和作业时间,课后托管增加了孩子们在校的时间,对于民办学校的改革、摇号入学和录取时的名额分配……在“卷”与“不卷”之间,不仅家长,甚至校长,都难免困惑,迫切希望了解改革变局下,生源和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城市数据团此次受上海市某民办初中的邀请,进行了一次数据咨询的合作,学校将近几届学生成绩数据进行了彻底地脱敏,之后由我们对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从最终形成的报告中节选了部分结论,并按照与校方实际沟通时情况稍作改编,分享给各位读者。▍校长的吐槽:看成绩,知家境?
“摇号进来的学生啊,其实总体来说也不算差的,但是如果只看其中后进的那些学生,那是真比以前差不少……”
民办学校的这位大鹏校长,一见面就与团团这么吐槽道。这并不难预料。毕竟在3年前,民办学校还能通过大范围考试,“掐尖”获得最好的生源。在五年以前,民办学校掐尖的时间点甚至早于公办学校,等他们挑走了最好的学生,被挑剩学生才会分流到公办学校去。而目前,摇号使得民办学校再无掐尖的可能性,也无法影响谁能来摇号,谁能摇中,入学的学生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摇号来的学生,和掐尖来的学生,在家庭背景、父母职业上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异吗?”
“从学生填写的家庭情况表看,平均情况可能和以前差不多。只不过,以前看学生的成绩,你猜不出他家庭的经济条件。而现在……越来越容易猜出来了。”
我们使用每个学生居住的小区平均房价来当作其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代理指标,用2022届学生(上海初中为四年制,该届学生在2018年入学)和2026届学生(2022年入学)的考试情况分别做了一次验证。(注意: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房价数据是校方根据数据团提供的居民小区历史房价表,与学生家庭住址匹配后的结果,数据团没有获取任何一名学生的家庭住址信息。)下图的横轴为分别为这两届学生入学时所居住小区的房价,纵轴为他们在入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的语数外总分在全年级的百分位。
可以看到,2026届学生的成绩,和这些学生所居住小区的平均房价是高度相关的,但2022届学生则不存在这种现象。我们使用下式,将每一届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百分位与这些学生居住地的对数房价进行回归:
上图的每条竖线代表的是每一届学生的居住地房价和其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置信区间,竖线越高,代表这一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居住地房价的相关程度越高。对于2026届学生来说,房价每增长1%,其在校成绩的百分位就会前移0.5个百分位,这个关系在2024届摇号入学开始施行后迅速上升,而在摇号入学之前则没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因此,“看成绩,猜家庭”,的确是民办学校在摇号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事实上,家庭条件更好的学生,成绩大概率更好,这本身是一个极普遍的客观情况,算不得“新”。只是在摇号前,民办学校通过掐尖招收的学生,无论家境如何,成绩都很优异,似乎将家境造成的成绩差距给抹平了。摇号,将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世外桃源”,打回了原形。▍老师的叹息:“逆袭”机会越来越小
“进校第一次考试,和最后的中考,原本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入学排名靠后的,也没有被分到火箭班的学生会在几年中‘蹿’上去,而现在招收进来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头。”大鹏校长感叹道。
“一眼看到头”的意思,就是学生入学后在成绩排名方面变化很小。我们使用各届学生历次考试的排名来观察这个变化。上图画出了2022届学生(2018年入学)在中考时的成绩分布,蓝线表示预备班入学时第一次期中考试在前10%的学生,红线表示该次考试中处于后10%的学生。横轴是这些学生在中考时的百分位。如图显示,蓝色部分的分布很广,从0到100均有分布,且高度相差不大,表示入学时第一次期中考试处于全校前10%的学生,在最后的中考中可能出现在任何百分位。蓝色曲线最高的部分出现在85百分位附近,表示这批学生的中考最有可能出现在85百分位。红线的分布要更窄一些,入学时处在最后10%的学生,四年后仍然有较大概率仍然处在较低的百分位水平上,但同时也有相当的比例蹿升到40、60甚至80百分位。这两条曲线,呈现出了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入学时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不能说明什么,最领先的学生极有可能后退,最落后的学生也有很大可能“逆袭”。从数据来看,老师们的口头禅,无论是告诫尖子学生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是为暂时后进学生鼓劲的“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都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将最近几届的学生的“逆袭曲线”叠在一起,会呈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由于近年来被义务教育新政所影响的学生尚未参加中考,我们将分析的年份从四年减半成两年,分析六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和八年级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百分位分布。从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到,2025届黄色的曲线比起2022届的蓝色曲线,都更加集中在首次考试的名次附近。也就是说,从2022届到2025届学生,无论是首次考试最靠前的学生在两年后落后的概率,还是首次考试最靠后的学生在两年后“逆袭”的概率,都在逐渐收缩。这也是为何校长会感觉”一眼看到底“。一方面学生的入学差距正在扩大,首次考试的差距很可能就成为了在校几年都无法逾越的差距。另一方面,虽然排名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但学校不再公布排名,只有个别想要了解排名的家长,可以私下从相熟的老师处获得自己孩子在班级里的各科排名情况。而“是否想要了解排名”这一个特征,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导致学生的差距被进一步固化。▍教育者的无奈:差距在学校之外
“什么样的家长会向老师私下询问排名呢?他们会有什么特点?”“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可以将这两种家长区分开来,那就是摇号。”“公示的摇号确实是大部分,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各种神秘考、飞行考,被我们选拔之后,再通过借读的方式被招收的。这批学生不会出现在摇号公示名单上,学籍也不在本校,但是他们确实会在本校就读,是事实上的本校学生。”“当然,在民办摇号的限制下,这种方式并不罕见。你可以去计算每一所民办初中的摇号公示名单,再看看这些初中每个年级实际的就读人数,就可以发现在许多学校,后者要大于前者不少。中间的差额,就是那些并非通过摇号,而是考试入学的学生了。”“考试入学的家庭,给孩子的规划会做得更深,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掌握也会更全面。就拿我们的神秘考来说,它并不是向全社会公布的一场考试,家长得有相关信息渠道,有这方面的考试准备,才能保证被录取。因此,能参加这类考试的家庭,和来摇号的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的确会存在不小的差别。”“家庭的差异造成学业的差异,这个是不是类似于学生成绩和房价之间的关系,仍然说明家庭条件越好的学生成绩越好?”“不太一样。房价更贵,可能说明的是经济情况比较好,但是不是能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参加神秘考,并不需要多好的家庭条件,需要的是全方位‘鸡血’的那种态度。”“但是,鸡血还有什么用呢?双减了两年,现在课外辅导都的压减率那么高,家长就是有心想鸡娃,又能鸡到哪里去?”“这个嘛……一两句话就讲不清楚了,数据在这里,你看看吧!”我们将摇号生源与非摇号生源语数外总分计算其百分位,算出其中非摇号学生领先摇号学生的百分位,结果如下:可以看到,非摇号学生的确要比摇号学生成绩更好,且每一届招生的学生,非摇号学生的领先百分位都在扩大。但这个效果只能说明每个学生一开始的差异,那些非摇号学生原本就是通过考试入学的,他们的成绩比摇号学生更好,并不奇怪。那么,要如何把“鸡血”对成绩的效应识别出来呢?这就需要观察入学后,那些摇号学生和非摇号学生的差距,是否在进一步扩大。众所周知,2022年的春季学期,上海市的小学与初中学生是在家中上网课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2022年的12月之后。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被极大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由各自的家庭负责,而分化就在其中产生。上面的三张图,列出了2024-2026届学生历次考试语数外总分中非摇号学生领先摇号学生的百分位。可以看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一、二季度)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非摇号学生的百分位领先程度大幅度增加。2024届学生,这一学期的领先百分位从2021秋季学期期末的4.7提升到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的11.6;2025届非摇号学生领先的百分位则从9.6提升到18。2026届学生没能赶上2022年春季学期的这段特殊经历,但在他们身上依然能够看到“鸡血”的作用。在2022年四季度,即2022年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2024、2025、2026届非摇号学生的领先百分位分别扩大了1.9、2.4、2.5个百分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届学生的历次考试中,非摇号学生的领先程度扩大,都只是在这段特殊时期中出现,但这样的领先并不能保持很久,在特殊时期结束后,非摇号学生领先的程度又会回到原地。因此,当校内时间减少,家庭内部的时间扩大,教育的作用从学校被转移至家中时,那些更努力“鸡娃”的家庭,确实是能够快速扩大领先优势。但是,在这一所同样以“鸡娃”著称的民办学校,一旦这样的时期结束,学生返校,大家的时间分配再度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家庭无法提供额外的激励,这些短期内积累的优势又会消失。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当校外辅导大量减少时,如果被压减的学习时间不是通过学校转移到其他活动上,而是由家庭自行安排,那么通过双减政策看似缩小的校内差异,会因家庭在校外进行的“鸡娃”活动再度拉开。▍结语
1,虽然师资、软硬件环境依然领先,但民办学校的生源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优秀程度开始和家庭条件高度相关,后进的学生在校内“逆袭”的概率则大大减小了。一开始的落后,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四年都将落后。那么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可能还是会更加偏好公立学校。摇号之后,光环褪去,如何保证学校的比较优势,维持对优秀生源的吸引,这是校长要面对的挑战。2,作为一所严格要求学生在校学习、保证大家时间分配统一的学校,再对学校的教师增加各种要求,可能也无法缩小校内的学生差距,因为校内学生成绩的差距,根源其实是家庭教育。那些觉得“双减了,大家都减了我们就不用卷了”的想法,可能都只是一厢情愿。市场化、大规模的“卷”,近几年确实已经减少。但是,在名额分配成为重点中学录取主要方式的情况下,如何在校内领先越发重要。学校和市场化培训机构从学生时间表上退出形成的空间,如果不能被很好的填补,总会有家长选择向前一步将它填上。对于有志于名牌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从单纯的校内比拼学习,扩展到如何获得非市场化的教育资源了。换句话说,他们得把学校“减”出的空白用自己的方式填满。而这其中较量的也许是家庭条件,也许是家长“鸡娃”的决心。但无论如何,最终让学生早早感受到的,也许只是某种阶层固化的现实。(本文中大鹏、团团等均为化名,文中所有文字对白均经过大幅度改编,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重要!】基于现有公众号推送规则,对数据团推文感兴趣的读者们如果想更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还请将“城市数据团”公众号添加星标,并多多点赞和“在看”,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