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错,是宝贝!这些漳州人乐开了

李润 闽南日报 2023-08-31


—我家这个祖传的宝贝,是商周的

——宝友别激动,这最多是上周的

……

6月11日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

漳州市博物馆举行了一场

“众里寻珍”公益鉴宝活动

漳州人纷纷掏出家里珍藏的宝贝


是真是假

鉴宝师来掌眼


鉴宝专家们初步鉴定此藏品为清代粉青釉粉彩胆瓶 市博物馆 供图



文物鉴定专家免费鉴宝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天一早,漳州市博物馆门口便热闹非凡,现场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拿着自己珍藏的“宝贝”前来,希望请鉴宝师掌眼辨真伪。尽管活动9点半才开始,不少收藏爱好者已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活动现场,在市博物馆安排好的区域围坐的同时,还不忘交流切磋起来,等待随后的登记进场。











随身佩戴55年的玉佩



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包裹,从里三层外三层的绣布中取出一块精致的玉佩,芗城区市民陈水源跟专家说:“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我父亲说是爷爷传给他,爷爷也是他的父亲传给他,据说祖上传了很多代。我今年63岁,从8岁时开始佩戴,它已整整陪伴我55年。”
只见这块玉佩由两块对扣组成,微微泛着青色,外形饱满圆润,图案构成一对鸳鸯,整体雕刻极其精美。专家详细察看辨认后,认为这块家传玉佩是一块和田玉,预估年代为清中期(乾隆时期),甚至是更往前的老物件,极具价值。
陈水源告诉记者,他对这块传家宝玉佩非常珍视,按照父亲告知的情况,他也猜想应该是清代的物件,专家们给出清中期往前的年代鉴定意见,并对成色也给予肯定,他特别开心。“这块玉佩承载着我半生的回忆,我会好好把它保存并继续传给后代,让这块玉佩成为家族的印记。”陈水源说。









多年前与人置换的花瓶



来自长泰区的郑伟涛今年55岁,他推着拉杆箱进场,格外引人注目。箱子里装着他的众多宝贝,其中有一件他多年“心有疑虑”的宝贝。“老师们,你们帮我看看这个花瓶。”只见郑伟涛从一个大盒子里拿出一件象腿瓶,成色清透,造型精美,令人眼前一亮
“你的这件花瓶应该是清代初期康熙年间的,是个好宝贝啊!哪里来的?”专家们笑着说,这件花瓶胎质细腻、胎色洁白,算得上是民窑中的精品瓷器
“谢谢老师们!太感谢了!”听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郑伟涛喜笑颜开。这件花瓶是他十几年前做生意,一个采购商欠了十万元没钱还,最后拿这件花瓶来抵债。“我当初死活不肯,因为我不懂古玩怕被骗,但对方实在没钱,只能别无选择收下花瓶。”
后来,郑伟涛一遇到行家就去请教,有人说是好东西,也有人说是赝品。他也因此渐渐爱上古玩收藏。“今天专家们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确定了花瓶的年代,我太开心了!当初十万元置换这个花瓶真是物超所值啊!”郑伟涛笑道。









藏品有新更有旧



60岁的吴建安老人扛着两个编织袋,带来了十余件藏品。“我年轻时就喜欢收藏各种老物件,就是不知道真假,今天都拿过来让专家看看。”吴建安说道。
他带来的藏品中有一个迷你紫壶,器形精美,一拿出来就吸引众人围观。迷你紫砂壶经专家鉴定,属于清代中期,包浆很好,特别是它小巧玲珑的外形,市面上很少见,应该是当时富贵人家老爷们把玩的物件。可惜壶嘴有一点磕碰,不然就很完美,属于值得收藏款。


“专家鉴定后,认为我的这些藏品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吴建安认为,这些宝贝有的是祖传的,有的是自己收藏的,都没花过什么大价钱。对于专家的鉴定结果,他都能接受。而且专家还为他普及了不少专业知识,让他收获颇丰。









场上年代最早的茶壶



“老师,我这个茶壶应该是清代的吧?”鉴宝活动当天,来自芗城区的郑开胜带来了一把全场最佳茶壶,吸引众人争先拍照议论。“你的这把茶壶,可不是清代的哦!看他的质地和烧制,应该是南宋时期的。”专家们语出“南宋”一词,郑开胜顿时瞪大了双眼,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围观人们也瞬间发出“哇……”的惊呼声。
“老师,我没听错吧?你们说,这是南宋时期的?那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啊!”面对郑开胜的喜出望外,专家们托着茶壶讲解道,这是一把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的影青釉茶壶,丰腴饱满的壶体上,手工拉坯成瓜棱形,恰好的壶嘴与把柄虚实相生,形成对比,使整体灵动起来。尤其在细部的处理上,壶口、壶执手给人精致的美感,此壶造型清新优雅,细致高贵,且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行云流水手工之中,是件极具收藏及流传价值的文物









现场鉴定出不少“新货”



“老师,您看看我这个值不值钱啊?”

专家沉默片刻,摇头说道:

“我们只看真伪,不负责估价。”


“您觉得这是不是真的?”

“挺新的,技术很好。”


听到这话,该收藏家的表情从兴奋瞬间变成失落。“卖家说这是清末的老物件,底下还有落款,我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现场四位鉴宝专家不约而同地看了看彼此,委婉地说道:“收藏之前要多了解,不要只听卖家说,市面上冠名‘老物件’的‘新货’越来越多,还是得做足功课才行啊。”
“大部分市民带来的宝贝都是有一定年代的,不过还是有四成左右的物品是‘新货’或者仿品赝品。”鉴定专家表示,经他们鉴定后认为是仿制品的“宝贝”,有些市民选择相信,有些市民觉得鉴定不准确,如果是有故事且纪念意义的,就算“不值钱”也值得收藏。还是希望市民能够更加理性专业看待,少被套路。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物鉴定其实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活动举办的初衷,也是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到真正的文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远离虚假宣传与欺瞒,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众里寻珍”公益鉴宝活动




6月11日上午,由省文旅厅、市政府主办,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市博物馆协办的“众里寻珍——漳州公益鉴宝活动”在市博物馆一楼东门内庭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林存琪(文博研究员、原省文管会文物鉴定小组副组长、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福建站副站长)、张仲淳(文博研究员、原省博物院考古队考古专业人员、厦门市文物鉴定组组长)、陈丽君(副研究馆员,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陈卫三(文博研究员)四名资深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

活动现场,市民有序排队、依次上前展示自己的“宝物”,专家们就收藏和鉴赏等问题与市民们现场交流,从材质、年代、工艺等方面给出客观的鉴定意见,并耐心为每位藏友答疑解惑。
据了解,本次鉴宝活动鉴定门类为瓷器、玉器、杂项(不含书画),现场专家共为 50名 藏家鉴定了 近两百件 物品。鉴定的藏品一部分为祖辈流传下来的,也有一部分为收藏者在市面上购买的。
一些怀“宝”前来的市民被专家否定后,略有几分失落;一些原本不抱希望的市民却喜出望外,得到专家组的认可;更多的市民则抱着“学习交流见见世面”的心态前来。


“参加本次鉴宝活动不光知道了自家‘宝贝’是不是真的宝贝,还能长‘眼力’,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专程赶来参加公益鉴宝活动的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说道。不少收藏爱好者也纷纷表示,平日请专业人士鉴定实属不易且费用不低,这样的公益鉴定既能让专家解惑并给出专业意见,对自己的藏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还能交流藏品的心得,收获颇丰。
专家提醒:很多市民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物件收藏,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鉴定水平,千万不要痴迷收藏,不要抱着“捡漏”心理冲动消费。多到博物馆参观,观察藏品文物的细节,学会欣赏,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收藏的快乐。


市博物馆副馆长林登山表示,公益鉴宝活动在收藏爱好者与专家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既满足民间对文物鉴定需求,又普及了文物鉴赏知识,传播健康正确的收藏理念,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鉴赏能力水平。



捐赠
让博物馆更博物

保护
为明天收藏今天



当天上午

市博物馆还举行

2023年度捐赠暨颁证仪式


此次,热心市民为市博物馆捐赠 50余件 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藏品,极大丰富了市博物馆的馆藏。市博物馆馆长李海梅为四位捐赠代表颁发捐赠证书,并合影留念。

市博物馆领导为捐赠者颁发证书。本报记者 许文彬 摄


其中,黄志辉捐赠明封刑部主事张公墓志铭1件;良民古建(厦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捐赠明代石敢当和清代青石碑文石刻2件;林志明捐赠其创作的漳州古城记忆系列风俗画《潘荣尚书府》和《朱文公使飞瓦》共2幅;董艺翔捐赠的董国强创作的《春城》等木刻版画作品及木刻版共52件。


“文物捐赠不仅是义举,也是善举,更是一举多得。一方面,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诸多的历史信息被不断挖掘、研究。另一方面,观众也在参观中得到了文化滋养。”李海梅表示,除了为捐赠者颁发证书、公开致谢,下一步,市博物馆将把捐赠者的个人信息、简介、捐赠事迹等作为藏品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博物馆永久记录保存。


对捐赠者来说

这是无声的感激

也是对捐赠者最好的奖励

对于博物馆而言

在文物收藏上

不仅“重物”,也要“重人”

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后来者


《闽南日报》2023年6月12日第6版


往期推荐
痛心!她才23岁……致敬!她和漳州的他们
全省率先推出!看漳大这场“积分排位赛”
海南女网友感冒,漳州小伙骑电动闯高速送药

来源:本报记者 李润 文/图

本期编辑:赵露佳 张江璐

值班主任:林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