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古雷的“关键小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漳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本报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今日起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展现漳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和探索经验。敬请关注。
古雷开发区大石化产业强势“出圈”探秘——
办好“关键小事” 谋好“项目要事”
潮音时至,声如鼓雷。
在古雷石化园区,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福化鲁华碳五碳九、盛桐碳四、奇美PS等项目落地如雷、声势若鼓。
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场 詹照宇 摄
一个个项目建设“小突破”,汇聚成“七比一看”竞赛成绩单上的“大进步”——
今年以来,古雷开发区稳步推进“二三一”重大产业项目工作布局,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元、加快总投资千亿元项目建设、争取核准及签约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三个千亿”发展目标,在“七比一看”竞赛中总分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一位,其中“比项目提升”优势显著,展现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位于闽南地区的小半岛
为何能依靠大石化强势“出圈”?
为何国内外企业青睐于此?
“大块头”项目稳步推进?
项目招商在“精”不在“多”
“项目是跑出来的,进度是逼出来的,成效是干出来的!”当古雷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赴京津冀、江浙沪鲁等投资活跃地区和国内重点化工区域“敲门招商”时,有些产值超百亿元、用工以万人计、占地上千亩的项目“主动上门”,却被有选择地谢绝。
福化鲁华碳五碳九项目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古雷为何“舍近求远”?古雷开发区商务局副局长姚江水介绍,这些项目的原料、产品无法融入园区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也无法产生连锁效应,虽能产生短期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园区长期发展,只能放弃。
古雷深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项目、动能在项目、未来在项目。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引办高质量石化项目,才能为后续引入更大石化项目预留充足发展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为此,古雷全面梳理“烯烃-塑料”“芳烃-纤维”两大产业链招商图谱,围绕产业规划、项目谋划和招商对接,制定乙烯、丙烯、碳四及副产综合利用、芳烃等四条产业招商链,规划45个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并重点对接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做好资源匹配,做足“精”的文章。
服务企业在“细”不在“粗”
高质量项目落地后,高质量服务紧跟项目建设全周期。
“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协调?”这句话早已成为古雷干部与企业家见面的“问候语”,也成了打消盛桐化工副总经理崔守民顾虑的“定心丸”。
不久前,盛桐化工管廊项目施工碰到了点“麻烦”。“次三路沿线项目密集,管廊施工问题涉及10多个企业和部门,要我们来跑,想想就头大。”眼见项目在即将投产的“节骨眼”上出问题,崔守民别提有多愁。
“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协调?”挂钩干部蔡晓波的一句话,让崔守民看见了希望。蔡晓波立刻将问题上报古雷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协调办主任黄一川。此时,时针指示9点。
“这问题是个‘硬骨头’,但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再难也要‘啃’下去。”黄一川迅速反应,立刻联系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自根据实际,想尽一切解决困难的办法。
下午2点,未到上班时间,各部门负责人顶着烈日、带着方案出现在项目建设现场,商议解决办法时的热情如夏日气温一般高涨。
盛桐化工MTBE原料罐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有问题马上解决,这就是古雷速度!”崔守民连连竖起大拇指。在政府的全力协调保障下,横跨7个项目、2个路口、超2公里的管廊管道,3个月完成钢结构吊装、管道敷设等一系列工序,项目正式通上蒸汽,为下月初项目正式投产奠定重要基础。
这就是古雷开发区当好“妈妈”、把服务做到极致的一个缩影。
古雷目标十分清晰:聚焦产业项目建设、生产要素保障等重点,坚持办好“关键小事”,谋好“项目要事”,有效激活要素保障“新引擎”,不断筑牢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硬支撑”,助力企业项目跑出“加速度”。
围绕石化项目,古雷开发区形成一张自上而下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管委会成立协调办,重点项目专人跟踪、重点配套优先保障、重点事项加快协调,并建立工作联络群、成立协调专班、每周定期召开协调会,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妈妈式”服务。
设置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报批流程图。“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可以同步推进什么事,图表上一目了然。”这张图,古雷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薛安顺几乎是闭着眼睛都能复述。
不仅如此,古雷不断提升园区硬件配套水平,在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方面上精准发力。
建成生产性码头泊位18个
年吞吐能力达3454万吨
16.8公里的“大动脉”公共管廊已投用
北部华能古雷热电厂
年可供电5.5亿千瓦时
可实现日燃气供应能力72万立方米
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
产业链要“延”更要“强”
园区内,每家石化企业都不是孤军奋战,必定与其他企业紧密相连。
“福建省能化集团早早看中了古雷发展石化的潜力,先行来的福海创等‘兄弟’在古雷发展良好,福化鲁华等‘兄弟’正抓紧建设。”海泉化学项目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属于“油头”福海创产业链下游的海泉化学从泉港搬迁而来。
海泉化学项目园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项目即将投用,产业链优势逐步凸显。“光是PTA,1吨陆运费用就需要几百元,而这种原料,我们一年需要4万吨以上。”海泉化学项目现场负责人计算道。
园区另一头,盛桐化工在政府“搭桥”后,签下了古雷石化大订单。盛桐化工以古雷石化的副产品碳四为原料,制成MTBE、丁烯等产品,再回售古雷石化,形成产业链闭环。
上游“油头”福海创、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持续发力,下游“化尾”不断延伸,将口罩、化妆品、尼龙、工艺花瓶,各种各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通过两条产业链环环相扣,“串”起了千亿级的工业产值。
未来
古雷开发区将着力构建
“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
产业格局
加快打造
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和
全省重要增长极
2023年7月3日《闽南日报》第1版
▼往期推荐▼
本报记者 廖瑜婷 林昕蓉 李林 通讯员 蔡彩霞 柯少如 林锡明
本期编辑:叶祺敏 林颖
值班主任: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