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报告,悟思想,宁大青年决不辜负!

宁波大学 2023-02-21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殷切寄语青年


总书记有号召

宁大青年有行动

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宁波大学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

全面融入社会

倾情服务社会

把根深深扎在祖国大地上

争当奋楫笃行的先锋队

以饱满奋进的姿态

献礼党的二十大





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亲身感受新时代下乡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风貌是我很早就有的一个小想法、小期盼。在二十大召开前夕,能跟随老师深入革命老区,开展实地调研,挖掘背后宝贵的红色资源,解密红村从‘脱贫’到‘共富’的蜕变历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前不久,刚跑完宁波6个红村的宁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学生王静雯兴奋地说道。



作为“赴革命老区、寻红村新路”实践团队的队长,在出发之前,王静雯便带领队员们做足了准备。红村历史厚重、宏大,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挖掘?这是团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经过头脑风暴,队员们一致认为:“从个体视角出发,串起浙东山乡脱贫致富的壮阔征程是本次实践的最优路径。”为了强化调研深度、提高调研实效,团队选择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形式。同学们先后奔走600余公里,与5名革命亲历者或其家属、12名基层村干部开展面对面交流,梳理红村发展脉络,深挖共富经验,整理形成口述史料10余万字,剪辑制作专题纪录片6集,纪录片全网播放量超20万次。

带着问题去,满载成果归。团队在实践中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进一步深刻领悟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前,我对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局限在课本中间。”团队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学生尹钰岚说,“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些政策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它们与每一个奋斗者的酸甜苦辣、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每一个城镇村庄的春夏秋冬都息息相关。”

“我国基层社区的发展现状如何,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到底怎样,许多学生难以准确回答。”团队指导老师、宁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善庆说,“社会实践为学生揭开这层‘面纱’带来契机,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烟火气’,真正体悟时代发展的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据了解,宁波大学团委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育人品牌,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2022年暑假期间,全校784支团队共计7577名学子,秉持“多一份丈量,就多一份见识与成长”的实践理念,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在“别有天地”的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场“沿着总书记足迹的寻访”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在村口的石碑上,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余村人心中。”在外国语学院2019级学生洪侠倩的眼中,余村人正是靠着这句话,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洪侠倩是宁波大学第十五期青年人才学院的学员,家乡在安吉县。今年暑假,宁波大学团委发起组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青年寻访行动,梳理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各地的调研情况,组织同学们回到各自家乡、来到总书记走过的地方,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观察自己的家乡,洞见家乡沧桑巨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优质的矿石资源是余村的“摇钱树”,余村人凭此成为安吉“普富村”,付出的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满目疮痍。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以此为基点,找寻新的方向,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绿富美”的康庄大道。十多年来,余村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安吉余村调研时指出,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看到家乡的绿色转型,洪侠倩决定结合自己英语专业的优势,用中英双语话余村之变,她制作宣传视频的方式给宁大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的盛宴,将绿色发展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一同见证家乡美丽蝶变。

与洪侠倩一样,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的55名学员,纷纷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家乡的十年变迁。实践成果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有认真剪辑过的双语视频,有赞美家乡的书法作品,有精心制作的宣传册,有特意为家乡创作的诗歌……



宁大青年人才学院将坚持采用这一种方式,让同学们走入真实的社会场景,了解国情民情,淬炼意志品质,增强实干本领,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满怀信心和豪情献礼党的二十大。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

用耳朵倾听红色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永远在我的心中。”86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如九再次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后激动地说。这是他与宁大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时的场景。宣讲团成员王思莹说:“在与张爷爷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信仰的力量,炽热且坚定。”



据了解,宁大成立多个红色宣讲团,引导学子传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今年是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踏上“寻访老党员、忆峥嵘岁月”之路的第八个年头。团队从共富视角出发,对77名退伍老兵展开访谈,聆听他们的从军、创业故事,学习他们身上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实现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



“宁波主要有三块文化,一是河姆渡文化,二是姚江文化,第三块就是以梁弄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余姚市梁弄镇的黄志昌为宁波大学“乡村记忆留声”实践团讲述梁弄镇的红色革命文化,团队成员倾听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力量。团队已跨越祖国10个省份,调研206个乡村,寻访乡村记忆2000多天,采访1.5万余名村民,转录口述史料4500万字。团队编修的《史家码村史》被誉为“公众村史的扛鼎之作”,《三塘村史》作为流程化编纂的首个试点,现已编修完成25万字初稿,即将付梓出版。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入史,实现文化凝根铸魂。





一次“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刚刚过去的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的日子,一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宁大南天门举行。“青春告白祖国,强国复兴有我”,师生通过集体宣誓,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热爱、对党无限的忠诚,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校展开。在“与国旗同框,向祖国告白”主题活动的现场,同学们用镜头留下与国旗的同框瞬间,表达浓浓爱国情。在“寻章摘句游宁大”主题团日活动中,同学们重温入团誓词,回顾艰难岁月;奔走校园之内,寻找放置在校园角落里的多国语言词汇,拼成初心语句,坚定理想信念。



据了解,校团委在全校1227个基层团支部中广泛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系列主题团日活动。阳明学院的同学们参观校史馆、宁波帮博物馆,感受宁波红色文化与宁波帮人士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手绘“红色”布袋,拼装“红船”模型,寓教于乐,让党史故事深入人心;撰写“青春感言”,手绘党史海报,抒发新时代团员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诚之心与热爱之情。



校团委书记孙芬娜表示:“学校团委将喜迎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前期坚持分层分类引导、鼓励创新方式方法,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团员和广大青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接下来,校团委将紧扣‘为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持续把准要义抓学习、突出重点抓宣传、干在实处抓力行,以更系统、更多元、更立体的方式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声音更广泛地直达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







往期精彩回顾

● 二十大热词 · 邀宁一起学| 中国式现代化

● 热!议!

● 宁大斜杠青年张惠芝,你藏不住了!

● 快来听!一位资深OG与新手小白的对话


丨来源:校团委  中国青年报

丨文字:陈晨 王来仪 王驰

丨编辑:徐洁

丨责任编辑:郭亚男

丨终审:孙欢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