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渭读 | 《瓦尔登湖》:纷杂的心灵如何皈依自然?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19-05-27

本期渭读,让我们一起走近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透过文字,去品味它的思想,思考关于生命、关于财富、关于传统与现代、关于启蒙、关于精神、关于人生价值的种种。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瓦尔登湖》其实讲的就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以及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很多人其实会觉得瓦尔登湖只与自然有关,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但其实它涉及了很多层面的思考,包含自然之美与哲思韵味。



所思所悟



学者苇岸有言:“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走走。”


是了,当机械轰鸣之音盖过鸟语蝉声,当漫天纷飞的信息使人类的双目渐渐迷离空洞时,作者梭罗毅然逆向而行,转而将视野移向了生活的另一个层面——宁静而完整的精神世界。因此,梭罗先生隐居在瓦尔登湖畔,隐居在那“唯一能对抗灯红酒绿、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的仙境桃源。



而这片桃源并非对社会的退避,而是以自身之实践,唤醒那些在物质生活中变得麻木呆滞的人,唤醒他们去追寻生命的真正意义,将“神的一滴”,滋养人类干涸的心田。


每一次阅读,我都在不断追问:梭罗所寻求的那一种精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至于我的答案,还并不完整,但是我想,应该包括这两个词汇:纯净、寂寞。



先说纯净。湖水,是《瓦尔登湖》一书中不可避免要谈及的一个意象。梭罗先生一度盛赞水之纯澈深邃:“民族来去更迭都无损于它……任何风暴,任何尘土都不能使它那常新的镜面黯然失色……这是光的拭尘布。”由此可以看出,湖水的魅力不止在于它本身的纯净,更在于一种不惹尘埃、净化污垢的力量。


无怪乎梭罗要将它称作为“十全十美的明镜”,如果可以将它拟人化的话,那它必将有一个高贵而纯净的灵魂,更可以凭借自己的纯澈净化他人的心灵。而社会中人缺失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纯净,人们不明目的地追求所谓的文明与繁荣,麻木、势利、虚荣、荒诞……人们忘记了精神的明亮。



呼唤自我觉醒也罢,净化纯净灵魂也罢,它们都需要一种甘于寂寞的生命状态。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独居,回绝了那些纷扰的信息,轰鸣的机械,以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生活着,便是一种甘于寂寞。而这样的一份寂寞,并非凡常的那种无着落无安顿的感觉,它是一个永恒的定在,一个绝对的着落,它带给人绝对的平和。


因此,虽然湖畔的独居空空落落,却不需要物质的安慰来填补,不需要丰富的信息来充塞生活。简单的生活环境成就了一份寂寞的空间,寂寞的空间也将成就一个纯净的精神疆域。当人类面对广博而无尽的自然时,内心安顿而丰盈的人,他们的对话的对象已然超越了时空的局限,空谷无人,水流花开,他们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和自我、和自然神交,创造出一种永恒的心灵体验。



而面对纷杂浮躁的社会,梭罗曾在书中这样描写: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时阅读新闻,知道了当天早上瓦奇托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而他自己却正生活在世上深不可测的大黑洞中,双目早已退化。


梭罗对于社会中人的这一预言可以说是时至今日依然应验,而甘于“安居”在一片神湖之畔的人却越发寥寥无几。世界的纯净与寂寞将无处安放。犹记波兹曼疑惑着童年的消逝,赫胥黎警告着科技的胜利,我想,我们应该去守护心灵的宁静与美好,我们应该去皈依一片纯澈心湖。



此番皈依,不在于向外求索一片桃源仙境,不在于孑然出走、断绝与世界的联系,而是懂得敬畏那一片自然的纯净、坚守一片心中的瓦尔登湖,让璀璨阳光永远得以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让夏虫的鸣声永远得以和谐成韵,让“溪花与禅意,相对亦相望”。而这,就是梭罗渴望唤醒的那一个新的世界。



远行与读书,人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寻访一片桃源,或是翻开一页书香,

人应该去承受启迪,

感受天地山河的睿智,

使思想深邃如湖水,使生命灿烂如阳光。



近期热文回顾:

全新食堂、公寓楼、游泳馆···长大plus等你来发现

权威发布 | 长安大学201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渭读 | 晚愚戚风雪,焉识归来人

重走丝绸路 | 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大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

签约项目23个,总金额3120.4亿 | 送你一个长安,圆梦大西安


图片源自网络

文字:卫馨阳

编辑:卫馨阳

审核:羽  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