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归来,感恩有你!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20-08-29


4月8日,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

76天的坚守之后,英雄城市正式重启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我校校医院医生雷晓霞

结束了在指定地点的休整,平安归来




肩负使命急赴荆楚大地

身披荣光凯旋三秦故里


会前,校医院领导和雷晓霞医生的家人到休整地点迎接她返校。



雷晓霞医生讲述抗“疫”故事

感受那些日子里的爱、温暖与力量


3月24日,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145名白衣战士出色完成使命,离开武汉市返回西安。离别之际,医疗队队员之一、长安大学校医院医生雷晓霞既高兴又不舍。高兴的是,她与战友们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抗疫任务,没有辜负学校的嘱托和家人的期望,做到了平安返回;不舍的是,在这里还有很多病人没有脱离危险,一部分战友还在继续和病毒作战,还有那些为医疗队悉心准备衣食住行的酒店工作人员,那些准时接送队员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



在这里奋战的35个日夜里,太多的人在默默地付出,也发生了太多难以忘记的故事,深深刻在雷晓霞和战友们的心底。



● 驰援一线 使命在肩



2月16日,得知陕西省组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后,一直关注着疫情发展形势的雷晓霞医生即刻报名,并于19日随队驰援湖北,走上抗击疫情一线。



经过集中培训后,她和一部分队员全面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东区十二楼病区。这个病区共有50多张病床,接管时有36位病人,其中34人是重症患者。到她们离开时共接管了57名病人,其中重症患者44人。队员们分七组轮流值班,每班6小时,值班时间内,他们要负责查房、处理医嘱、完成病历书写、做检查采集咽拭子等全部工作。医院距离住所约21公里,上下班穿换衣服,加路上来回时间,雷晓霞她们值一次班共需要10小时。



医疗队的大部分医护人员不属于传染病科,面对新冠病毒,他们也曾经感到恐惧、紧张。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染性是很强的,稍不注意就会被感染,所以大家每次穿脱防护服的时候都互相提醒监督,确保做好防护。每次进病房,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握紧拳头喊加油,来缓解紧张情绪。”雷晓霞说。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需要穿戴专用的防护服,穿戴一次非常麻烦且都是一次性使用,所以他们都是穿戴一次上完一个班,期间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为了更方便地穿戴防护服,队里几名长发齐腰的青年女医护人员剪掉了漂亮的长发,剃成了光头,这让同为女性的雷晓霞格外感动和敬佩。厚厚的防护装备也给医护人员的医治和护理操作带来不便。







“做静脉穿刺的时候,戴着护目镜、面罩等等,会看不清楚,手上戴着两层手套,手感也会差一些。这种情况下格外需要耐心和细心。”她说。


因为患者没有家属陪护,雷晓霞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医治和护理,还要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日常生活的帮助。雷晓霞所在病房有三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每次进病房会先查看他们的情况。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她有脑梗症状所以说话口齿不清,但每次都会抓住雷晓霞的手比划着哪里不舒服。雷晓霞会格外耐心地反复观察。出院时,这位老人对雷晓霞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这让雷晓霞感到他们的付出很有意义。






眼中的青年一代



第四批陕西省援鄂医疗队的145名医护人员中,80%多都是年轻的80、90后,他们在这些天里的表现让雷晓霞印象深刻,也让她看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年轻人不光有担当、有爱心,还始终斗志昂扬,给病区带来了活力。为患者接呕吐物、处理大小便、换尿裤,这些繁琐的工作,他们都毫无怨言地承担下来。”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是一位1997年生的女孩,看到一位病人发生呕吐,情急之下她想都没想,伸出手去接住了呕吐物。处理完毕后,她独自坐在一边,后怕得掉下了眼泪。面对感染的风险,23岁的女孩也会害怕,但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出于一位医护人员的本能,她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雷晓霞医生,每当想起,她都会眼泛泪光,“通过真真切切的接触,我感受到这些90后的孩子们是真的很有担当,特别勇敢,他们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没有家属陪护的日子里,病人的所有需求都由医护人员来负责,医患之间、医护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病人和病人之间也成了同甘苦共患难的亲人。病房里,症状轻一些的病人会帮重症病人喂饭、洗衣服;病房外,有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自发为他们做着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工作,无论下班多晚,他们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在雷晓霞医生眼里,他们一样是不惧风险、同舟共济的英雄,“疫情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又让我们拥有了爱和友谊。”







抗疫关头,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在医疗救治最前线践行着他们的初心和使命。各个援鄂医疗队都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协调抗疫各项工作,确保医务人员更好地治疗和护理患者。党员在抗疫中的模范作用也影响和感动着周围群众,雷晓霞所在的医疗队中,几名年轻的医务人员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党组织的认可,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并在抗疫一线进行了入党宣誓。


● 同舟抗疫 情怀暖心



抗疫一线的经历,让雷晓霞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疫”的强大力量。


武汉因为是疫情重灾区而封城,但武汉并不孤单,先后援鄂的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达4万多人,在武汉市参加抗疫的医务工作者达3万多人。全国各地捐赠的抗疫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从封城以来就源源不断地运达武汉,保证了武汉抗疫工作和人民生活需要。武汉的医院床位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党中央就举全国之力,以中国速度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建起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用医院,同时将现有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我们医疗队员的日常生活用品也都是全国各地捐赠的。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大力支援的爱心也鼓舞着我们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在武汉的35天里,雷晓霞和战友们没有时间仔细观察这座城市,却在医院这个见证人们悲欢离合的特殊场所,重新认识了武汉和武汉人民。“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的人们做出了很多不普通的事。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日夜奋战,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地方,不顾个人安危地把好抗疫第一关。他们深受病毒肆虐之苦,却始终很坚强,他们坚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我们一定能获得胜利。武汉真不愧英雄称号。”



自1988年毕业以来,雷晓霞已经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这次援鄂医疗经历,对她来说既特殊又平常。特殊时期的严峻疫情,一名医生的职业责任感,让她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驰援一线的决定。“这次疫情来势凶险,武汉医务人员告急,我作为一名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去救治病人,越是凶险的病毒越是需要医务人员往上冲。我也有过害怕,也怕被传染,但我不后悔,我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



雷晓霞医生平时喜欢旅游,她打算等疫情结束以后,去武汉好好走一走,“游游东湖,赏赏樱花,仔细地看看这座城市,感受一下武汉人的热情豪爽。”

 








学校召开雷晓霞医生凯旋座谈会



当日上午,雷晓霞医生援鄂凯旋座谈会在北校区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副校长朱杰君主持。



座谈会上,雷晓霞医生讲述了援鄂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分享了参加抗“疫”工作的个人感受。她表示,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战“疫”的强大力量,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和鼓励,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是她全力做好救治工作的强大力量,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给她带来巨大鼓舞,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校长沙爱民表示,雷晓霞医生作为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驰援武汉,在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了长大担当,希望雷晓霞医生总结经验、易地再“战”,继续为学校疫情防控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强调,雷晓霞医生逆行出征、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以雷晓霞医生为榜样,坚守初心、持续作战,以甘于奉献、不胜不休的精神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校党委书记陈峰指出,雷晓霞医生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情怀。他表示,今年教育部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疫情防控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堂,雷晓霞医生的逆行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诠释,各部门要做好雷晓霞医生援鄂事迹的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校园内营造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全校师生员工要学习雷晓霞医生勇于拼搏、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精气神不懈奋斗,为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彪晓红为雷晓霞医生献花并颁发荣誉证书,副书记徐引正为雷晓霞医生赠送了纪念品。



参会人员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于雷晓霞医生奔赴抗“疫”一线的感动与敬佩之情,并表示将以雷晓霞医生为榜样,以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近期热闻回顾: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冯秋香 / 图片:孔令达

视频:赵   杰 / 编辑:羽  禾

审核:郗   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