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长大这个团队荣获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安大学 2023-09-22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陕教师办〔2023〕12号)安排,各高校开展了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经学校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依托于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由38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讲师2人。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教师团队。团队教师博士比例97%。



Part.1

乐于奉献·德才兼备

以汤中立院士、杨兴科教学名师等领衔团队,秉承“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的师德师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在教学科研一线履职尽责。团队92%为党员,所在支部建成为全国和省样板党支部,23人兼学生班主任,成为学生人生引路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资源勘查专业国家栋梁。


汤院士科研团队


Part.2

立德树人·理念先进

团队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先进,长期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教学认知规律,创建“四层次多模块”五维思政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5项,建有国家一流专业2个、一流课程多门及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5个。


团队成员培养的毕业生坚守祖国西部,其中包括30余位国家杰优青、五一奖获得者、填图科学家等;培养的在校生考研率60%、就业率98%;2022年获得全国地质技能大赛特等奖,团体第一;挑战杯、李四光奖、张伯声奖和行业优秀人才持续增多。



Part.3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团队聚焦国家关键金属镍钴锡钨铜金锂和油气资源等,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5项、面上基金17项、青年基金8项,省部和行业专项20余项,创建有“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建模定位预测技术和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新类型及评价方法,找到了多个铜镍矿、钨钼金矿和大型锂矿等,获得科技部重点支持,引领未来行业领域转型发展;开发出低品位矿和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独树一帜,获20多项发明专利;秦创原智慧数字油田建设和油气资源创新预测研究取得创新发展,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2项、各类荣誉奖13项。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地学实验中心、2个野外实习基地、1个省级地学博物馆。



Part.4

拓宽就业·效益显著

团队在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类型与找矿、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建模定位预测与找矿、低品位矿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秦创原智慧数字油田建设五方面的成果得到转化,效益显著。团队荣获有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成效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团队骨干教师在省级样板支部活动室学习、交流


Part.5

知行统一·甘于奉献

团队产学研紧密结合,注重成果转化,知行统一,甘于奉献,主承办16场国内外学术会议,主办7届“数字油田”会议、6届“张伯声奖”,其中,“张伯声奖”奖励陕西省地学高校如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安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投身地学科技创新和教学科研。


团队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和对口扶贫县中学生励志教育活动,完成了秦岭、照金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规划等服务,扶贫励志科普、尾矿利用等,效益显著。


Part.6

团结协作·创建一流

团队形成了梯队教师团队,负责人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造诣高,老中青传帮带协作攻关,围绕国家需求,创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矿产方向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开展新工科改造升级,创新学术思想,团结协作,筑巢引凤,创建一流。




延伸阅读

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悠久办学历史、雄厚师资队伍和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是国家急需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行业特色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Ⅰ类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育部样板党支部所在建设专业,也是学校长期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于1953年建校设立的“地质勘探”专业,1978年建院设立“矿产普查勘探”、“地质矿产勘查”等专业,1999年据教育部文件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融地球科学理论、矿产资源勘查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环境与资源法规政策及智能勘查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工科专业。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样板党支部、教育部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省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博物馆、汉中梁山地质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培养高层次扎根于地质矿产勘查、科研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 / 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

编辑 / 朱 颜

责任编辑 /王 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