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6-01

 

CFIC导读: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大地日月更篇,天地换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40年。40年,从新中国到新时代,有多少奇迹的时刻、奇迹的事件、奇迹的建筑铭记了中国筚路蓝缕、风雷激荡的发展史诗






1978年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从此,中国步入了

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40年发展历程


奔驰在京津城际线上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改革开放40年

是中国大地

日月更篇,天地换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40年



这是属于人民的奇迹,属于历史的奇迹。


40年,从新中国到新时代

有多少奇迹的时刻

奇迹的事件

奇迹的建筑

铭记了中国筚路蓝缕、风雷激荡的发展史诗?


这些城市的地标,为何被我们铭记?




北京

共和国的的首都

首善之区

改革开放40年来

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

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名胜古迹交相辉映

北京正不断焕发出夺目的新光彩!


1978年8月21日发,北京新建的一条立体交叉路路口。 


2018年,蓝天白云下的北京CBD。


新时代的北京

正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努力实现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加快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迈进。


上海

她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

网友亲切地称她为“魔幻之都”

可你知道,

1992年的上海外滩,是什么模样吗?


1992年,建设中的浦东新区东方明珠电视塔。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里是浦东新区改革发展的核心区。


屹立着的东方明珠

见证了这座城市

日新月异的变迁


深圳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着“改革试管”美誉的蛇口

从设在集装箱里的指挥部

发出“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

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艰辛探索出“蛇口模式”

千千万万创业者筚路蓝缕,艰难开拓

创造奇迹的深圳速度

成为那个时代奋斗的最强音!


1984年,建设中的深圳市区。


2018年,站在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楼顶远眺,十几公里之外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高耸入云。


30多年时间

深圳特区的地标高度

从160米跃升到600米

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


雄安

一座新时代宜居的人民之城

诞生在美丽的白洋淀边上


这将是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

不再是水泥森林

公交步行通畅便捷

森林碧水交织绕城

人口不过几百万



这将是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

贴心的公共服务设施

优质的教科文卫等公共资源

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这将是一座集萃当代智慧的城市

最先进的城市理念扎根发芽

最创新的改革模式作出示范

最前沿的创新发展见证新时代


在你心里

在你的家乡

那些属于时代的城市地标

它们又是什么模样?

你和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40年,还有哪些奇迹

在我们心头激荡?




伟大的奇迹

不是凭空而来的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执着探索,艰苦奋斗的结果

人民创造奇迹

奇迹属于人民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


 

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海水稻进行测产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

 

 

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积40年不断深化改革之功业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创造了领跑世界的经济奇迹

4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功实践证明

党带领人民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改革的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度将更强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宣示

掀起一场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历史性变革


40而不惑,不惑而心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

奔跑吧,中国!

你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奇迹!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陈凯星 冯瑛冰

监审:葛素表 于卫亚 周年钧

统筹:王龙 关明辉

视觉:赵丹阳

内容:徐祥达 徐步云

编辑:王朝 王绥翊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一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经过40年改革探索,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望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至少可以得出三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40年改革开放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我们就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就要带领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施行免除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民生活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城乡差距趋于缩小;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这“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坚持生产力标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依靠亿万人民的主体力量和创新精神。我国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崭新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在现实中也没有现成经验。要胜利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才能取得成功。无论是大包干、发展乡镇企业、搞活国有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是建设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等,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高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40年来改革开放之所以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把改革作为动力,把发展作为目的,把稳定作为前提,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他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无论改革发展还是稳定,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注意让改革的红利被人民群众所共享、发展的成果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我国社会稳定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才能通过改革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在实现共同富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放眼全球,政局动荡、社会动乱让许多国家失去发展机遇,人民陷入痛苦和灾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顺利推进,正是得益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原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作者:王东京/人民日报

本文来源:澎湃

延伸

阅读二

改革开放40年珍贵经验启示录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

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约9.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按现行联合国标准,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40年风雨征程,40年春华秋实。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在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思想多元的今天,如何在回顾历史中总结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为推动改革开放寻找新的动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一直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幸福而展开。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关照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我们做工作,就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他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高度重视通过改革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施的精准扶贫、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放管服”改革、进口抗癌药物关税降至零等等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经验表明,只有牢固树立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大多数人享受改革红利,国家治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主动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部4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旧思想、形成新思想的历史。

40年来,我们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从而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通过活生生的改革实践,回击了动辄就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诘难,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和国企改革可以试验股份制的路径;通过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回击了“两个中心”的谬论,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正是因为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越来越红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才不断涌现。这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实践。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打破旧观念的过程。要实现中国梦,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必须时刻关注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解放,继续重申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装袋子,让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中国的事业甘愿付出、贡献智慧。

正是在推进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顺利推进,与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自身的理论创新有很大关系。

推进全面改革,坚决破除体制障碍

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制度创新,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条宝贵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坚持制度创新,形成了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各方面体制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文化体制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文化体制等多领域变革。同时,我们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国防军队体制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革。通过持续制度创新,解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实现大发展。

不少人以为,中国的改革仅仅是经济体制方面的。但实际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改革发展推向了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

坚持正确方法论,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以前没搞过、没干过,就得敢于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就是摸规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靠着这个方法,摸到了不少规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要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这实际上是对改革方法论的一种丰富和完善。毕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后,有必要更加强调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了改革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改革方法论。比如,把握改革规律,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比如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再比如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40年来,正因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我们才收获满满。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沈传亮

本文来源:半月谈、新华社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