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6-01

 

CFIC导读:

“环境观”背后正是“发展观”,两个话题的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在超高规格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之后,上海以最快速度贯彻落实。


5月20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闭幕次日,李强就主持召开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天后,他又专门赴水源地水库、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企业,实地调研上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两个场合,李强均要求全市上下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部署,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间,有18个字,被他重复了至少两次——“以环境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


这句话的雏形,出现在5月7日。当日,李强在金山区调研时要求当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并“以环境论英雄、亩产论英雄,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让精细化工成为‘上海制造’的拳头产品之一”。


两周后,经过扩充的“论英雄”,成为提给上海产业发展的明确导向。李强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和实地调研宝钢宝山基地时两次表示,上海要严格产业准入,收严收紧水耗能耗和环保排放标准,从而真正实现“以环境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


上海官员过去很少听到这样直白的表述。人们很快觉察到了其中的信号意义。


一方面,这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直接呼应,也是按照中央要求,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的具体落实;一方面,强调三个“论英雄”,亦体现上海下一步特别的发展导向。


很多人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李强在多个场合明确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带头抓经济发展。继前一周在部分区委书记座谈会上提醒大家“淡化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对此“一定要头脑清醒”后,上周三,李强又在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抓经济工作,看得要远、目标要明、工作要实、底线要守”。


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这些话都属于基本常识。但有时候,一些看上去“老生常谈”的话,恰恰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明确将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并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这“两高”作为各项工作落脚点的当下,一度被外界认为经济发展接近“到顶”的上海,需要重新审视经济体量问题——没有经济体量支撑,一切都是空话,这是李强明确表达过的观点。


反复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显然与此密切相关。在传达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时,李强明确表示,生态环境保护应当被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


发展要守的底线,当然包括生态环境。这是上海早已明确的发展底线之一。同时,坚持“环境友好”的发展导向,强调土地使用和产出效率,亦是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李强来沪后曾多次强调,非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应成为发展的保障和动力;一些生态资源禀赋优异的地区,更应“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


这样的观念,将直接影响发展的政策取向。比如“亩产论英雄”,正是追求“高质量的GDP”的途径之一——要有GDP,且是“高质量”的GDP。这里的“亩产”,不是简单的“产量”,更重要的是“产出”,是指综合效益,必须让有限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和产出。而“以亩产论英雄”的前提,一定是以环境和能耗“论英雄”——高能耗、高消耗的产业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这就意味着,各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和招商时,必须考虑环境承载力和产出效益,更多鼓励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体现“环境友好”的产业,并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李强看来,只有这样,才算“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


对于一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变量。李强曾不止一次表示,“哪里有好环境,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在年初的上海两会上,他曾鼓励上海郊区认识到“生态优势是个后发优势” “从世界经验看,凡是生态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是后来居上的地区。”


很显然,“环境观”背后正是“发展观”,两个话题的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其实也是李强一贯的理念——刚到上海的时候,他就提过一句话:要培育新业态、打造绿生态、涵养好心态,用良好的“三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在他这里,三个“态”是共生统一的,放在一块,已经很多年了。


作者:朱珉迕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延伸

阅读一

李强今天调研工青妇组织,关心哪些问题,提出哪些要求?

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5月30日上午在市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调研时强调,工青妇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更加注重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尽心尽力服务好所联系群众,持续深入推进群团改革,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让群众在网上能找到组织、反映诉求、参加活动

李强和市委副书记尹弘,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诸葛宇杰一行首先来到市妇联,在权益保障部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在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察看家政服务实训基地和“妇女之家旗舰园”。李强对引入律师等专业群体挂职助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表示肯定,鼓励进一步推动养老、育儿等家政服务事业发展,更好帮助解决市民实际生活需求。在团市委,李强听取团工作“往社区走”“往网上去”进展介绍,深入了解青年志愿者、爱心暑托班等工作情况,并察看了少先队室。听到全市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市领导十分高兴,希望加强组织发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公共服务、创新创业、旧区改造、基层治理等方面为社会多作贡献。在市总工会,李强参观了上海劳模风采主题展,详细了解各个时期为上海发展作出贡献的各行业劳模先进事迹,对展览面向社会开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表示肯定。市领导还察看了上海工会网上服务平台,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让群众在网上能找到组织、反映诉求、参加活动。


紧扣中心凝心聚力,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座谈会上,李强听取市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负责人工作汇报,不时就关心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李强指出,只有坚定不移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工青妇事业才能焕发生机活力。上海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青妇组织要紧扣中心凝心聚力,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广泛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和治理。要持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赋予原有服务阵地、服务品牌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使其更加契合新时代群众需求、工作需要。

多讲鲜活故事、多作交流互动,

使思想引领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气

李强强调,用先进思想团结凝聚各自联系的群众,是群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使命。当前,重中之重是引导群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要用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最熟悉的语言,多讲鲜活故事、多作交流互动,使思想引领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气。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抢占网络主阵地。

深入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堵点”,

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

李强指出,工青妇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主责主业。要旗帜鲜明做好维权工作,强化源头维权,完善维权联动机制建设,细化维权工作抓手,持续放大维权效应。要认真开展大调研,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深入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堵点”,看到平时视野之外的群众的需求困难,加强分析研究,使各项政策和服务更有针对性,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


深入推进群团改革,持续扩大组织、工作覆盖

李强强调,要保持改革定力,推动群团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持续扩大组织、工作覆盖,适应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变化,创新方式方法,做到群众在哪里,群团工作就贴身紧跟到哪里。持续做强做活基层,完善一切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群众转的配套制度供给。要让网上群团更“给力”,真正实现群团组织、群团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参加调研。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

延伸

阅读二

【李强一周】频频同他们见面,传递什么信号?

这些会面大多没有公开报道,但意义却不一般——如果算上此前见过的马云、马化腾、李书福、雷军、丁磊等人,以及多家央企负责人、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老总,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的李强同企业巨头们的见面次数,已达数十次之多。




5月中旬,在见诸报端的会议活动之外,李强还会见了多批客人。

  

仅5月14日至16日三天,李强就先后会见了京东集团刘强东、恒大集团许家印、平安集团马明哲、华润集团傅育宁、联想集团柳传志等5名商界精英。

  

如果算上此前见过的马云、马化腾、李书福、雷军、丁磊等人,以及多家央企负责人、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老总,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的李强同企业巨头们的见面次数,已达数十次之多。

 

这些会面大多没有公开报道,但意义却不一般。5月16日下午举行的上海部分区委书记座谈会上,李强特地提起自己“最近见了不少企业”。由此引出的话题是,各级干部要对经济工作高度重视,带头抓经济发展,带头与企业交朋友。

 

“淡化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李强重申了此前在金山区调研时表达的观点:上海发展重点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需要有经济体量为支撑,否则就是空话。

  

很多人记得,去年11月,刚到上海不久的李强,就在全市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经济、主动亲近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问题。他曾表示,如果对经济发展不上心、不重视,很多问题就没法解决,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这些直白的话语,曾让沪上官员感到耳目一新。《解放日报》上周刊发的“申言”署名文章,再次传递了李强的观点:“同国际上一些大都市比,上海的人均GDP、企业能级、土地产出率等指标还有一定差距,作为经济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还需大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工作,真正理解融通新发展理念,懂得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善抓、善管经济工作”。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优质的产业项目。而主动熟悉并亲近企业,乃至亲自上阵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就是地方官员“带头抓经济”的重要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强同企业的频繁见面,也是一种身体力行。

 

一位多次陪同李强会见企业的产业部门负责人告诉上观新闻,李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同企业见面,或商谈项目落地事宜。这些会面有的被安排在一大早,有的则在晚间。相关部门负责人晚上七八点被他请到办公室,商议产业项目情况,也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风格,无疑会对各级官员产生影响。同时,“招商”的思路和方式也颇为讲究——不是一般的“拉项目”,更不是“拉郎配”,而特别要求体制机制创新。

 

不少官员发现,李强对各种所有制企业都抱以开放姿态,见过的民营企业家不在少数,尤其青睐那些机制灵活、创新活力强、理念先进的企业;其最为关注的领域,则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位居产业前沿、体现国家战略同时上海急需的领域,尤其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而招揽项目的过程,则颇为注重寻找地方同企业之间的“共同关切”。

 

比如互联网产业,李强曾明确表示上海不必再纠结是否错过了“BAT”。但这并不等于上海不要“BAT”,关键是怎么培育吸引未来的“BAT”——在与互联网巨头们会面时,他多次鼓励对方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并同上海的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上海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合作、应用市场等资源,企业则可以弥补上海在互联网领域的短板,由此实现优势互补、能级提升。

 

有官员就表示,李强出面谈的项目,往往是对国家、对上海、对企业都有利且适配度很高的项目。这既是一种招商策略,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上海发展的应有思路。

 

从产业布局角度看,上海需要认准国家战略和上海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色,因地制宜、瞄准前沿、精准发力。李强曾一再表示,上海不能什么都要,各区也不能什么都做,需要有全局性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最大程度体现地区特色,由此才能提升有限空间内的“产出强度”和“经济密度”,实现“优势更优”。

 

而从政商关系的角度,找到政府同企业的“共同关切”,并主动了解和理解企业需求、学会换位思考问题,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不少在场人士回忆,每次会面,李强都会不遗余力地推介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并将其视为吸引新兴产业落地的重要筹码;一些企业“谈着谈着就来了”,看中的也是上海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和服务态度——他们发现,在一些企业感到困惑的问题上,政府官员甚至会主动帮他们出主意,令其颇感温暖。

 

这也是那个著名的“店小二”一词所含的本义。李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政府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甘当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店小二”。

 

显然,这个“政府”并不是抽象的,应当是每一位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多人记得,李强曾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上海的“一号‘店小二’”。


作者:朱珉迕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延伸

阅读三

【李强一周】寻找上海的“独角兽”

上海无需再纠结“有没有BAT”的老问题,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创造未来的阿里、腾讯”,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



5月10日下午,李强主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座谈会,请来了沪上8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负责人,逐一听取他们的意见想法。


李强来沪后,曾开过几次类似形式的座谈会,邀请的参会对象也不拘一格。作为“问需问计”的渠道之一,他颇为看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一线声音,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像去年12月初召开的营商环境座谈会,就间接催生了日后优化营商环境的诸多举措,并“导出”了一场“超规格”的全市大会。


最新的这次座谈会,李强请来的这些企业,公众未必熟知,来头却都不小——它们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乏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其估值也多已接近乃至达到“独角兽”级别。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是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李强在开场白中说,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样的企业,“愿意为中小型科技企业鼓劲加油,也非常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想法”。


这不是什么客套话。座谈会特地选在其中一家企业——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会议厅里进行,李强一行还在会前对深兰和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如此安排并不寻常,带有一些“现场办公”的色彩。


而这样的形式,某种程度上恰能折射上海对这类企业的渴望。



根据通行的界定,“隐形冠军”意指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却处于公众视线范围外、知名度并不高的中小企业;“独角兽”则指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但估值已达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两者既有区分,也有重叠,但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成长性。


比之传统的“巨无霸”,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今天被认为更容易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也更多被视作撬动和引领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是否拥有尽可能多的“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很大程度上也是检验城市创新活力与竞争力的标尺。


根据今年初的一项统计,中国大陆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估值累计总额约333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拥有“独角兽”29家,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二,总估值则近5000亿元人民币。


这个排位不低,但与榜首相比,上海的绝对数和估值仍有相当差距。要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并不断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能级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影响力,上海并没有可以松口气的机会。


李强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上海无需再纠结“有没有BAT”的老问题,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创造未来的阿里、腾讯”,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而集聚和培育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正是题中之义。



也正因此,李强来沪后的多次调研,都对“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关注有加。


去年11月,他作为上海市委书记的首次浦东之行,就曾前往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一连看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近10个企业项目。而就在上周,李强完成了他对上海全部16个区的首轮调研。几乎每到一区,他都尽可能涉足一家或几家成长性强的中小科创企业,给予鼓励并提出期望。


培育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亦是他在多次会议上表达的意图。4月下旬召开的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全市推进大会上,李强特别强调,要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引导本市中小企业深耕本行业,持续加强技术积累,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把上海打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高地——要真正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尤其是体现高端化、前沿性的内涵,中小科技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而要做到这些,整座城市——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需要一种特殊的敏锐度和行动力。


对企业而言,专注于科技和产业前沿、主攻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是上海的期望所在。这也是李强在上周的座谈中格外突出的方面。他希望在座的科技企业发挥特质、持续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


而在会前调研时,他表示,创业公司固然要能在资本面前讲故事,但“仅讲故事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接下来就是要做应用”。换言之,设法将技术和构想尽快落地,并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当然,这是需要交给市场检验的环节。对政府而言,是否能为企业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在市场环境塑造和服务中体现公平、高效、便捷、精准和耐心,则是追逐“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关键所在。


李强请各位企业代表畅谈,更多也是为了听取这些方面的呼声,包括对既有政策措施的意见甚至“吐槽”。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上海的政府层面特别着力的,也还是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尤其是遵循“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用最为优质的环境土壤培育出真正的“参天大树”。


作者:朱珉迕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