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家嘴,当能源遭遇金融,会碰出什么火花?
CFIC导读
◆5月2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上海证券同业公会、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等指导,由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手国际能源署、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申能集团、上海银行共同主办的陆家嘴“能源+金融”系列讲坛开幕式暨国际能源署报告发布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隆重举行。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申能集团副总经理宋雪枫,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任凯锋,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上海股权投资协会秘书长苏晓悦,上海基金同业公会秘书长章明,上海证券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陈克明共同启动讲坛。
◆国际能源署同期发布《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要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报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国际能源署署长前高级顾问杨雷,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中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等出席并演讲。埃克森美孚中国天然气市场营销总裁梁美宝、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伟斌、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褚玦海、海通新能源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程相霆等业界代表、专家受邀参与圆桌论坛。
5月2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上海证券同业公会、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等指导,由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手国际能源署、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申能集团、上海银行共同主办的陆家嘴“能源+金融”系列讲坛开幕式暨国际能源署报告发布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隆重举行。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申能集团副总经理宋雪枫,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任凯锋,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上海股权投资协会秘书长苏晓悦,上海基金同业公会秘书长章明,上海证券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陈克明共同启动讲坛。
国际能源署同期发布《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要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报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国际能源署署长前高级顾问杨雷,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中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等出席并演讲。埃克森美孚中国天然气市场营销总裁梁美宝、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伟斌、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褚玦海、海通新能源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程相霆等业界代表、专家受邀参与圆桌论坛。
与会的嘉宾还有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处长孟旸,上海市发改委能源发展处处长王智强,浦东商务委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管理总监何勇,华东电网总经理王路,中石油东部销售总经理侯创业,华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吉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郝明君,山西燃气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军,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朱健颖,协鑫智慧能源执行总裁王世宏,日照交通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来会,华瑞银行董事长侯福宁,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吕虹,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副行长骆航鲁,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徐雪松,汤普森教育集团总经理谭斯懿,宁波大榭岛招商局局长严萍波,中平资本总经理黄正红,宁波通商银行行长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正寅,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朱海林等。500多位来自能源界、金融界的高管和代表出席活动。
致辞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在致辞中表示,能源产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国际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着能源期货、期权等市场的蓬勃发展,能源市场已经在相当一部分业务上有了金融属性,能源业务的做大做强也需要金融业来支撑,能源与金融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季文冠指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直接关心指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是国家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产物,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作为第一大股东,新华社对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视,调动优质资源,全力支持交易中心发展。交易中心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很多方面工作有了新突破、新进展,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认可。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作为新华社直属机构,一直致力于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已经逐渐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性平台、资源性平台和服务性平台。这里不仅是一个信息中心、交流中心,更是一个交流思想和发布信息的窗口,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两家机构各取所长,融合各自领域的优势和特点,共同推出的陆家嘴“能源+金融”系列讲坛,为金融服务能源行业搭建了一个可以交流业务、研判时局、预测趋势的优质平台。
季文冠表示,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作为由上海各金融同业公会、金融市场、大型金融机构及有关中介服务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将发挥金融各业态之间合作创新的交流平台作用以及联系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立足上海,服务金融,推动创新,合作共赢”的宗旨,在服务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将积极拓展金融业与能源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之间的联动与融合,与各产业一起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在致辞中表示,城市燃气是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燃气已经进入了天然气时代。目前全国的城市燃气消费量高达1573亿立方,用气人口达到8.7亿人。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由改革政策所推动,同时也与金融行业深度结合。在目前面临资源短缺与设施短缺的情况下,管道与储气库建设待于完善。
刘贺明表示,“金融+能源”论坛为公众认识、理解和促进能源行业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并借由这个平台来共同研究如何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行业发展。目前,国内天然气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都是必不可缺的环节,非常有必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详细研究。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着力于推动市场化改革,也希望为我国的能源发展、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搭建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这个平台,旨在促进金融界与能源界的交流合作、融合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能源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元素,给人类社会带来光明、热量和动力,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和走向。
叶国标指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国家级、国际化的能源交易平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致力于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能源交易平台、信息交互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改革助推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我们着力将政策优势、股东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1%,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3%,但在国际油气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却相对较弱。因此,交易中心要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影响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启动仪式
会上,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申能集团副总经理宋雪枫,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任凯锋,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上海股权投资协会秘书长苏晓悦,上海基金同业公会秘书长章明,上海证券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陈克明等共同启动了陆家嘴“能源+金融”系列讲坛。
主旨演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表示,打不打贸易战怎么打决定权在美国,反不反击如何反制决定权在中国。“中美贸易战”已超出贸易本身,这是发展与控制之战。中国可以让利,但是绝不能让出发展权,更不能把主权让别人来把控。
他介绍说,美国从来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控制意图,既使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在太空、国防、高科技等领域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美国今天的的意图就是要让中国发展停下来或者慢下来,以确保美国可以永远对世界指手画脚。
傅成玉指出,今后美国会更加全面,更加严格地对中国进行限制,中国要发展,只能靠自己。过去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理念,放在今天仍不过时。我们把自己团结凝聚起来,把自己发展好了,外部威胁都不可怕。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下大力气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释放市场活力,要让市场更加开放,要让市场机制更加灵活。要用市场机制加体制优势全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从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的能源安全一定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有自我保障能力和手段。因此中国应该重新确立能源基本自给的能源发展战略。要下决心用10-15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页岩气,大力发展清洁煤产业来实现中国能源的基本自给。这是有基础、可实现的。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与市场优势的协同效应,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能源发展之路。要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所做大做强中国能源贸易公司,用贸易来影响并调整供求关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全球的经济增长。
“油气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市场化方向,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国家能源局法制与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表示,上游争取主体多元,中游全国一张网,实现高效集输,下游多元竞争。
丁志敏表示,当前油气改革的重点任务集中在上游勘探开发、油气进出口、油气管道网运分离、生产和消费、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和安全环保等领域。
丁志敏表示,在上游勘探开发方面,我国油气行业上游部分主体少而集中度过高,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第三方,上游投资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加大投资。
在油气进出口方面,目前我国油气行业存在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进出口机制需要改革。以天然气为例,天然气的进口理论上没有任何的门槛和限制,包括LNG,但仍然受到管道和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制约。
在油气管道网运分离方面,管网是本次油气改革的核心和焦点。我国管道建设滞后,投入不足,管输能力不足,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网。管网改革核心在于一独立、一完善,一创新。独立就是管道剥离出来,成立国家管道公司;完善就是公平接入机制;创新就是创新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多种所有制投资管道建设。
在生产和消费方面,我国成品油的生产中,“三大油”为主,但存在过剩等问题;从能源消费来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将近60%,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比约26%,还相对较低。与上游环节相比,下游端表现更加市场化,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有2万多家,利润增长近52%,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丁志敏表示,在价格改革方面,要“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在企业改革方面,目前油气行业存在政企不分、人员多、效益差等问题,应当实施主辅分离、进行专业化重组,压缩管理层级,健全市场化用工,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安全环保方面,油气行业面临安全监管政企不分、行业多头管理等问题。安全是油气行业的生命线,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我国油气领域存在哪些投资机会?对此,丁志敏认为,上游投资油田服务要加大勘探开发,中游管道、储气设施有投资机会;下游加油站市场投资要转变观念,由加油站改为加能站,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国际能源署署长前高级顾问杨雷表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未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不断完善定价机制,市场定价不再受政府定价的约束,市场的结构并不能支撑直接竞争产生的价格机制,至少包括了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准入。
谈及天然气改革的进程,杨雷认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改革的决心和步骤,而且与国际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市场仍然无法起决定性作用,与国际也还不完全接轨。中国正处于一个放松管制的深蓝色区域,随着改革的深化,很快会面临“如何形成有效竞争、如何真正让市场发挥作用”的问题。只有在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促进现货市场的发展与期货市场的延伸,从而形成更好的价格发现机制。
杨雷指出,对于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来说,除了分离或者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等举措,其实还有很多的政策工具设计,如容量分配,既要公平也要有效率,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他强调,在改革中一定要相信市场,一定要有改革的定性。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价格指数的标定和最后的公布,对于金融机构或交易中心来说都十分重要。在市场化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服务都会涌现出来,进而产生巨大的价值,这种软实力有时候也是硬实力的基础。一个成功的市场化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而且必须有足够的执行力。过渡期的管理,既要解决好长期合同如何消化成本的问题,也要应对好价格放开的环节与步骤。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发表题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创新》的主旨演讲,对天然气市场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分享中国海油LNG产业链创新点。
“我国天然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市场化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的市场化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金淑萍认为,近些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上游供气主体单一,中游设施不足、互联互通不够,价格受门站价管制等。随着市场化改革过程不断推进,这些领域需要不断优化。
金淑萍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当前,国际天然气价格大部分跟随国际油价波动,而中国作为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买家,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指数,国际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仍处于随波逐流的定价体系中。
2018年,我国天然气供应56%来自国产气、44%依靠进口,其中进口LNG占26%、进口管道气占18%。随着天然气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LNG逐渐从过去的调峰气源变成现在的主力气源之一。
作为国内LNG行业的领军企业,金淑萍分享了中国海油关于LNG产业链的创新和探索。
第一,推出进口LNG窗口期服务,实现接收站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利用现有接收站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至关重要。在近两年,中国海油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同探索,在国内首次推出进口LNG窗口期服务,实现接收站共享共用,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让更多行业企业更加灵活的参与到市场中。今年,中国海油将实行更大规模、更新形式的开放,除单一窗口期,将新增中短期、长期窗口期服务,让更多下游企业参与国际资源采购,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性。
第二,形成更大的接收站共享平台,与下游客户一起走向国际。中国海油现有10座LNG接收站,预计到2022年数量将增至15座。依托这些接收站,搭建更大的接收站共享平台;同时,抓住国家管网公司成立、第三方公平开放等契机,形成国际采购联盟或协会,与下游客户一起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这些产业创新,促进国内市场化,提高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
第三,降低产业链成本,共建共享LNG接收站。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约使用宝贵的国家岸线资源,满足储气调峰需求、助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与上下游一起共享共建LNG接收站。目前,中国海油正在打造“河南模式”与“海南模式”等样板案例,共享共建LNG接收站。
第四,力推罐箱多式联运,打通LNG运输新渠道。中国海油正在探索LNG罐箱联运,利用LNG罐箱“宜水宜陆”、“宜储宜运”、调配便捷、方式灵活的特点,推动LNG罐箱实现船舶及火车的多式联运,形成水路、地面移动供气网络,将LNG“一罐到底”,促进资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第五,打造绿色交通,助力蓝天保卫战。实行油气价格绑定机制,承诺保供保质保价,稳定行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联合大型运输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共建产业联盟和发展平台,实现合作互利共赢;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打造车船用LNG燃料价格指数。
第六,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逐步构建中国天然气价格指数体系。中海油基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国家级交易平台,创新推出天然气液态竞价交易、运力交易、跨季节预售、进口LNG窗口服务等市场化交易产品,形成天然气产业联盟,定期发布区域短期商品挂牌价格,未来将进一步细化、丰富价格指数体系,构建公开通明的交易市场环境,助推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第七,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气为媒介构建天然气能源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推进传统能源的数字化变革,逐步打造天然气领域的“阿里巴巴”、“菜鸟物流”、“蚂蚁金服”,形成天然气行业“共享联盟”,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天然气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第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推进天然气期货产品的开发与交易。围绕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发展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将有利于支持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适时推出天然气期货产品,提升天然气交易的活跃度,平抑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成伟业。” 金淑萍表示,希望通过社会各行各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祖国的绿水蓝天贡献力量!
圆桌论坛主持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
国际能源署署长前高级顾问杨雷、中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埃克森美孚中国天然气市场营销总裁梁美宝、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伟斌、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褚玦海、海通新能源低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程相霆等业界代表、专家受邀参与圆桌论坛。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编辑:黄楚 张博雅 李雅晴
摄影:王秋原、金伟良
统筹:裘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