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平:坚持守正创新 担当使命任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京原路8号 Author 何平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使命任务。
面对信息发布从“唯一”到“之一”的渠道之变,传播对象从“纸媒”到“屏媒”的用户之变,媒体形态从“单一”到“融合”的跨界之变,新华社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们依然是我们”的政治定力坚守本色,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同时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我们还要超越我们”的勇气锐意进取,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新华社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处在党之大典、国之大庆、社之大喜的时代坐标,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新华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大潮中勇做弄潮儿,在进军主战场的第一方阵中当好主力军,更好地履行党的“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
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新型主流媒体,怎么样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这一重大命题,2020年底,新华社在全社开展了大调研大讨论,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建言献策,充分发扬了民主,广泛凝聚了智慧。
大讨论凝聚大共识,大共识推动大发展。通过大讨论,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通讯社自身运行规律、新闻宣传规律、网络传播规律、国际传播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新华社履职尽责的六大优势,即党创办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的“政治优势”、受权发布的“核心优势”、消息总汇的“传统优势”、智库调研的“独特优势”、全球布局的“比较优势”、融合发展的“潜在优势”。这六大优势,就是新华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形势任务,新华社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应当具备六方面基本特征:
一是坚持政治建社,当好党的主张“传播者”。新华社是我们党创办和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对党忠诚是我们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听党指挥是我们始终遵循的行动指针。90年奋斗历程中,从瑞金到延安、西柏坡,从“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到现代化的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嘀嗒嘀嗒”的红色电波传播的就是党的声音,体现的就是党的意志。对于新华人来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红色气质。在建社89周年之际,社党组在社史馆举行了以“重温入党誓词 喜庆八九华诞”为主题的“铸魂工程”首场活动,目的就是在对历史的回望中唤醒红色记忆,始终不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首先要在政治上对党绝对忠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政治家办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当好党和群众“连心桥”。党的新闻媒体是党联系人民的桥梁纽带,“勿忘人民”是新华社的光荣传统。我们的老社长穆青被称为“人民记者”,他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赴宁陵、十进辉县、两上红旗渠,始终把农民当亲人、把群众当朋友,对来自最基层的老百姓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不朽之作。老社长郭超人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把14年的青春岁月写在雪域高原。新闻大家、传媒巨匠、业界高峰就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永远仰望和学习。今天,虽然新闻工作面临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代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都不能忘记新闻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四力”的典型西藏分社,“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记者深入极高苦寒之地,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奉献出了一大批带有“酥油香、糌粑味”“接地气、带露珠”的精品佳作,这就是“新华精神”。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弘扬“勿忘人民”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讴歌人民伟大创造,反映人民意愿呼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当好融合发展“突击队”。新型主流媒体之“新”,莫过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传媒格局从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异军突起,大变革大调整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通讯社是“媒体中的媒体”,这就要求新华社的融合发展必须走在媒体变革前列,始终成为挺立创新前沿的时代先锋。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把握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特点,在“语态”上实现从广谱宣传向个性表达拓展,体现分众化、差异化、对象化新特点,强化可分享、可体验、可互动新功能;在“形态”上实现从单一媒体向全媒传播拓展,全面覆盖各种媒介形式,全面占领各类舆论阵地;在“业态”上实现从内容服务为主向多元生态服务拓展,从办报、办刊、办台向办平台拓展,构建体现通讯社优势的信息服务生态圈,打造面向未来的信息消费新场景、数字内容新业态。
四是坚持面向世界,当好国际传播“主力军”。“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新华社寄予的殷切厚望,是激励几代新华人奋勇前进的宏伟目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加突出,占据了更加主动有利的战略地位,这为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我们每天以15个语种对外播发各种形式稿件5000多条,海外新闻机构用户超过4500家,海外社交媒体粉丝量超过2个亿。作为党的外宣事业主力军,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拥有全球布局的新闻信息采集传播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的报道能力,在重大问题上响亮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有效维护中国利益,向世界彰显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贡献。
五是坚持智库特色,当好治国理政“思想库”。长期以来,新华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着“思想库”“智囊团”的特殊作用。2015年,新华社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兼具国家通讯社和国家高端智库双重属性,是新华社的独家优势。近年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充分发挥所属6个研究中心力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参考性和重大影响力的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联合中外知名智库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成立大会发来贺信。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发挥智库独特优势,打造一流的调查研究、信息报送、咨政建言、决策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六是坚持统筹协调,当好全面发展“排头兵”。经过90年发展,新华社形成了以通讯社业务为核心,报刊业务、电视业务、新媒体业务、经济信息业务和其他各类业务协同发展的事业布局,为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说我们的影响力是“软实力”,那么不断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则是“硬实力”。过去我们在“钢少气多”的年代尚能创造出骄人业绩,今天我们的家底更加厚实、资源更加丰沛,“钢多气更硬”。我们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实力,包括完备的业务格局、优质的产品体系、广泛的传播渠道、领先的技术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等不了、拖不起、慢不得,必须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华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2021年的重点工作是推进“一大工程”,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大突破”。
——推进“一大工程”,即“铸魂工程”。新华社是党的政治机关,政治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根”与“魂”。社党组在全社开展“铸魂工程”,目的就是推动全社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政治上打牢履职尽责的根基,从思想上拧紧“总开关”“总阀门”。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持和创新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总书记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热情传播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四史”教育,今年特别要围绕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建社九十华诞开展社史学习教育,加深干部职工对红色精神谱系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新华社优良传统,始终不忘走过的路,始终不忘为什么出发。要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结合各部门各分社岗位职责,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新闻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坚定党性原则、站稳人民立场,挺起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脊梁”。
——实施“三大战略”,即“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社”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要把创新摆在新华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地位,坚持全面系统创新原则,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从“单项创新”到“系统创新”、从“战术性创新”到“战略性创新”、从“报道业务创新”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充分激发全社同志的创新活力。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深入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心、用情、用功打造精品力作,变生硬说教为平等交流,变文件语言为群众白话,变概念口号为生动故事,把宏大叙事同个体体验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写既有态度又有温度的新闻,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推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镇版之作”“爆款产品”,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优势。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把“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结合起来,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实现技术建设从保障型向引领型拓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构建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完善组织指挥、报道联动、资源整合、评价激励、业务管理等机制,破除一切制约事业发展的藩篱,以机制创新盘活全社资源、形成最大合力。
2.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华社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要在全社营造人人奋发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实现从“人才大社”向“人才强社”跨越,变“藏龙卧虎之地”为“龙腾虎跃之大舞台”。要求贤若渴选人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诚心求才、真心爱才、细心识才、用心聚才,为敢担当、能干事的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态、肥沃的土壤,让“想干事”者获得“能干事”的舞台。要海纳百川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大力度引进事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研发、媒体运营、市场开拓、金融信息等领域的紧缺人才。要知人善任用人才,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以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评价人才,让人才在全社有序顺畅流动,实现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德才兼备育人才,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业务训练,广泛开展“国社微讲堂”“书香新华悦读汇”等品牌活动,突出教育培训工作的个性化、特色化、精准化,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3.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新华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到全社各个领域,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提升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专业水准,推动各项工作从“做完了”向“做精彩”提升,从“平地”向“高地”迈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要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超越片面追求速度、单纯注重规模的传统模式,把内容质量高不高、传播效果好不好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规模、增速和质量、效益统筹推进,从解决“有没有”“有多少”转向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要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树立整体思维,注重统分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也要优化整合资源、打造优势品牌,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改变“小弱散”“小老树”现象,充分发挥新华社整体优势。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既看“显绩”,更看“潜绩”,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增加人员的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苦练“内功”,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着力增强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决防止“内卷化”现象,防止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做的是低水平工作、重复性建设、“没有效益”的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防止“注水式”“面子式”“盆景式”现象,不断提高全社各项工作的效率、效益、效能。
——实现“三大突破”,即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
1.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上实现重大突破。以主流价值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是新型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今年特别要抓住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契机,充分展示党的领导核心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入揭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作为头等大事,着力在展示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形象、阐释总书记重要思想的实践伟力上下功夫、提质量、上水平,集中全社精兵强将,汇聚全社力量资源,打造全媒体“拳头”品牌,推出更多扛鼎之作。要做优做强正面宣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增强正面报道的生动性、贴近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做到在思想上高人一筹、在表现力上独树一帜、在高品质上追求卓越,以各项事业发展成就“聚民心”,以党和政府惠民政策“暖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同心”。要精准把握报道时度效,加强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报道,及时跟进各类热点舆情、焦点话题、突发事件,廓清事实真伪,有效解疑释惑,在扑朔迷离中拨云见日,在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2021年元旦前后,新华社连续推出通讯《风卷红旗过大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拼搏纪实》、述评《钟华论:新征程,我们再出发——2021年新年献词》、H5《2021,送你一张船票》等精品力作,在开年之际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最强音、振奋了精气神,形成了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强势。
2.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要以《意见》为指导,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要强化一体发展,改革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打造“超级总编室”,构建对内、对外两个全媒平台并行运转的新格局,加强跨部门资源整合,推动各线路、各平台、各终端协作协同,从“物理聚合”向“化学反应”转变,从“简单相加”向“深度融合”迈进,加快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坚持移动优先,在主攻方向、力量配备、创意策划、报道形态、呈现方式、内容生产、传播效果等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体现移动优先理念,推动各类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向“三微一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入网上、占领网上。要做强平台终端,适应“万物皆媒、万物互联”,坚持“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相结合,做强自主可控、技术先进、特色鲜明、传播力强的头部主流媒体平台,以高质量产品、对象化服务、个性化体验吸引和黏住更多用户,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年元旦,新华社实施了“2190特别行动”,《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和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两报两端”全新改版升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精彩亮相,充分彰显了新型主流媒体的风范。
3.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百年未有大变局,世界动荡变革期,对新华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形成同我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全球都能读到并读懂中国故事、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要构建对外新话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传为核心,找准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以海外受众听得懂、易理解、能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充分展示我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要打造外宣新格局,构建国际传播融合平台,打造全社一体、高效协同的国际传播格局,有效整合全社外宣力量,专班、专注、专业地从事国际传播,集中优势兵力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建设落地新渠道,区分对象、科学定位,分类施策、精准传播,实现内容生产精品化、采编营销协同化、专线建设本土化、统筹推进一体化,更好地把中国声音送达海外受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是新征程的开局,也是新奋斗的起点。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新华社工作取得一个大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卓有成效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新华社建社九十华诞献礼!

本文来源:《中国记者》2021年第1期、京原路8号


 微信编辑: 王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