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站好云讲台,开好云课堂——我校教师用心用情打造线上教学九种模式
2月24日我校在线教学正式开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确保“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我校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做好预案,统筹安排了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各部门、各教学单位明确责任,团结协作,聚焦学生学习成长成才需求,任课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创新设计教学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开展线上授课,细心耐心指导学生线上学习教学活动,全力以赴做到教学课堂质量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开课以来,我校教师以“精心创建课程静态资源,用心开展空中动态课堂”为教学思路,逐步形成了具有西邮鲜明特色的泛雅平台+课堂互动模式、爱课程平台+慕课模式、学习通+同步课堂模式、雨课堂+PPT+语音模式、智慧教室+专业直播模式、腾讯课堂+群课模式、智慧树+翻转课堂模式、蓝墨云+班课模式、社交平台+点播模式等线上教学九种模式。
(一)泛雅平台+课堂互动模式
通过西安邮电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平台),教师自建课程,并将课程目录、课件、视频、学习目标、作业等教学资源内容上传到课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学习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完成课堂互动交流、答疑,并完成学习过程监控、内容讨论和学情分析。
2月25日,陕西省教学名师王曙燕教授按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启了云课堂第一课。
计算机学院王曙燕教授:“所在教学团队前期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建成了4门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在爱课程、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将牢记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担负起特殊时期承载的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文伟副教授:
“围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五微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把网络备课、平台上课、主动拍课、有序导课、合力建课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微平台”、“微课堂”、“微实践”、“微交流”、“微视频”等方式有机结合,教学活动和防控疫情同步推进,有效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理学院林椹尠教授:
“从教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线上讲授《数学分析》,感觉充满挑战与乐趣。作为一名老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依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练就能力,享受教书育人的人生乐趣。”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艾绍亮副教授:“经过建课和具体线上教学实施后,泛雅平台加课堂互动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课程环节中的参与度高于实际课堂,每名同学都可以通过学习通的讨论来进行展示和回答,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中,一整堂课都需要全力以赴,收获满满。”
计科1705班学生刘智鹏:“老师们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为我们按时开课,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课中讲解重点与我们积极互动交流,课后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我们为遇到这些任课老师感到自豪,为老师们精彩的在线教学点赞。”
(二)爱课程平台+慕课模式
通过教育部爱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和个性化教学资源,老师们以MOOC或SPOC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学院王春梅副教授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长安校区智慧教室如期开课。王春梅老师将学习慕课内容任务提前通知到班级学生,利用慕课堂在智慧教室进行智慧教学课堂活动。
数字艺术学院教师李永文:“爱课程平台自身积聚了众多精心打造的优质课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融合。在课堂,学生热情高,学习劲头足,互动频繁,为以后开展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电子1902班学生李元皓:“今天的网课让我体验了一种新的上课方式,看视频、看课件、线上答题、线上试题,很方便。在家将制定好学习计划,增强自制力,做好每堂课的笔记,同时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早日回到校园、回到课堂。”
(三)学习通+同步课堂模式
教师通过学习通的集成工具,自建课程或者引用示范教学包建立课程内容资源,待课堂开启后,通过投屏或者同步课堂,把握教学节奏,学生可以同步看到课件内容和听到教师教学声音。
陕西省教学名师谢晓燕教授以“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在线教学效果技术影响因素有哪些”为切入点,通过学习通的讨论区用文字发言的形式把“网络”引入课堂,通过同步的PPT和语音的方式将课堂图片和语音传输到学生端,让学生感觉回到了真实的传统课堂。
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倪德克:“线上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聊天室回答回复,各抒己见,实现了知识的同时段的分享和共享。”
(四)雨课堂+PPT+语音模式
教师通过语音、自己的课件PPT配音,做成语音型课程,同时结合清华大学雨课堂的功能进行答疑和测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
经济与管理学院魏明教授:“线上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前期熟悉平台以及选择适用功能,提前准备好课程难点和重点内容讲解,同时要关注课堂互动,适当时候穿插提问,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经济1702班学生乔天姿:“线上教学强调互动性,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配合线下的一些讨论和作业,有利于我们对疑难知识点的掌握。”
(五)智慧教室+专业直播模式
智慧教室是集黑板、白板、教学一体机、授课系统、多显示系统、高品质录播子系统、集中控制系统、课堂管理分析子系统、课堂互动子系统、巡课、课堂AI统计分析子系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通过智慧教室进行录课、直播,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提升了线上教学的效果。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施苑英副教授:“依靠智慧教学系统,对板书和讲台进行了实时直播,让我有了进课堂的兴奋状态,让学生有了对线上讲课的期待。”
电科1801班学生王佳乐:“老师架起的空中课堂实现了教学的直播和回放、签到和测验、线上互动讨论、作业布置及批改等,保证了我们在特殊时期能够安心学习。”
(六)腾讯课堂+群课模式
腾讯课堂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传输,达到流畅、高音质的课程直播效果,快捷实现在线即时互动教学。支持教师进行PPT演示、屏幕分享、白板、提问等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学生提交笔记,师生展开讨论,教师随时答疑。
2月26日,副校长卢光跃教授通过腾讯课堂+群课模式开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为学生上了一堂增强必胜信心的课程。希望全校师生风雨同舟担使命,团结一心战疫情。希望同学们坚定必胜信心,做好自身防护,主动担当作为,立志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展示新时代西邮学子的风采。希望老师们按照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安排,认真思考线上课堂带来的新挑战,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将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站好“云讲台”,开好“云课堂”,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重新相聚校园。
电子工程学院戢小亮老师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堂中充分利用直播中的评论区和连麦功能,采用学生自主发言和教师随机点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实时了解学生听课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分享屏幕和白板共享功能详细讲解重难点,受到该班学生一致好评。
物联网1703班学生李扬:“老师通过腾讯课堂进行了视频播放、PPT播放、举手回答问题、讨论沟通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流畅,学习资料丰富,互动频繁。要认真做好预习和自主学习,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障碍,让知识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
(七)智慧树+翻转课堂模式
通过智慧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自建或者引用课程,课前将课件上传至学习资源,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课中快速调用。课中,学生可以进行展示笔记或者语音留言讲解部分内容,教师进行点评、答疑,发布签到、投票、抢答、课堂答疑、头脑风暴等课堂活动,实现网上翻转教学活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俞惠芳教授:“线上教学是新模式,也是新挑战,要及时转变思路,积极主动学习,利用好平台和模式,做好课程授课、与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安全1703班学生夏语唯:“线上听课是个新奇的体验,虽然网课不同于平常的课堂,但是老师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学习态度端正,仿佛回到了校园一样。”
(八)蓝墨云+班课模式
教师借助蓝墨云,创建云班课,建立班课资源完成课程静态资源的建立,通过重直播、轻直播、头脑风暴、答疑讨论、作业提交完成实时空中课堂的支持。尤其是轻直播对网络带宽要求低,流量消耗小,不卡顿、不拥堵,通过实时在线的语音搭配图片、文字、微视频开展课堂直播教学。
经济管理学院龙江滨副教授在《税务筹划》的线上教学中,提前在云班课中发布与本次课程相关的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后,让学生提交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邀请学生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的方式参与讨论。
现代邮政学院教师周海明:“在本学期“延期开学”情况下,针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拥塞,通过以云班课、腾讯会议直播的混合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保证教学质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
(九)社交平台+点播模式
通过腾讯QQ群、微信群、钉钉等社交平台,提前将课件、微课、课程安排、学习要求等传送到群网盘中,学生根据上课时间点播观看视频,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交作业。该种模式操作简单,也可以避免网络拥堵带来的课件下载速度慢或者无法下载的情况。在上课时间内,通过群聊进行互动提问和答疑,通过语音加图片讲解例题等。
自动化学院王之仓教授:“尽管是线上教学,但依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线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讲授重要知识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把“新工科”教育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实处。”
智能1701班学生李文强:“疫情的蔓延阻止了同学们出门的脚步,却没有办法阻止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很早就与同学们建立了沟通渠道,为线上授课做了准备,每一位同学都密切关注着老师发的信息,及时和老师互动、讨论问题。尽管是线上课程,我们将会严格要求自己,配合学校,配合老师,紧跟教学进度,完成学习计划。”西安邮电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 | 教务处
版面编辑 | 胡纪元 肖天瑞
责任编辑 | 袁玲
审核 | 田卫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