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人又在求助,河南这场暴雨警示了什么

与归 观人随笔 2021-10-15

这两天,河南刷屏了,特大暴雨刷屏了,一个个被困的人员和一场场紧急的救援刷屏了。

这次,河南等地遭遇的强降雨究竟有多强?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数据统计,20日凌晨2点至今天凌晨2点,郑州降雨量达到了622.7毫米。通常24小时降水量超过250毫米就可称为特大暴雨,而郑州同时段的降水量是它的两倍还要多。

不过很快,河南新乡市又以2小时267.4毫米的降水量,超过郑州纪录!且新乡市最大持续降水量达907毫米。


随着暴雨北移,新乡、安阳、鹤壁等市也迎来紧张时刻。

不仅是官方发布,社交媒体上传来的图片、视频、文字,无不令人揪心。刷屏的背后,有焦灼,有担心,有祈祷,也有期待。

暴雨创造了历史,我们也必须创造救援救灾的历史。当务之急,第一要务是救人,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新乡辉县网友求助


而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的救灾防灾理念也在要求我们:

不仅要看到眼前的暴雨和洪水,还要看到可能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甚至是那些不易想到的、看似不沾边的潜在灾害;不仅要看到眼下面临的工作和处境,也要看到明天的、后天的,并提前做好预防。

这两天,郑州不仅成为了降水的焦点,也成为舆论场关切的焦点。但是相对大城市的指挥系统和防灾物资及条件,周边的郊区、农村地区可能防灾力量可能更加薄弱,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同时关注乡村的救援止损情况。

这场特大暴雨,可能已经无法追寻历史,或许我们也应该面向未来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它可能不仅需要以史为鉴,按照过往经验来设计、建造、维护,还可能需要留有一定的冗余空间,给灾情一个缓冲,给救援一段时间,给民众多一些可能永远用不到的后盾。


我们的不少城市,都曾因强降水发生过洪涝灾害,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在建设各种城市浪潮中,安全的、科学的、抗灾的,都可以成为形容词。

这次,随着对郑州灾情的关注,一则2018年的报道也被翻了出来:2016年郑州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8年提出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其实,这是源自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期限是截止到2030年。2020年的目标是,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示范区)面积占城市面积23.6%。

而且,按照这份专项规划,郑州多区域和流域的设计降雨量均在15.7-26.5毫米之间,但仅20日16-17时,郑州雨量就达201.9毫米,几乎是海绵城市设计雨量的10倍,而17-20日三天雨量更达617.1毫米,与一年的总量相当。

此外,郑州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郑州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但据郑州气象台分析,本次降水是超千年一遇的。

刚刚过去几年,“千年一遇”就不期而至,这难道不是一种警示吗?

当然,也有气象专业人士出来科普说,所谓千年一遇,并不是说一千年来只发生过一次,而是一种数学意义上的概率推论。

此前,有的地方连续遭遇“百年一遇”,就曾被笑话。

所以,无论多少年一遇,这次的特大暴雨都给我们上了一课。注意,这一课不仅仅是上给郑州的,也不仅仅是上给那些可能会遭遇强降雨天气的城市,而是上给所有的城市,举一反三到所有自然灾害。

我们不能有人定胜天的狂妄,但一定要有人定胜天的勇气、信心和准备。

因此,我们也要常怀敬畏之心,将功夫下在平时。在进行任何生产建设前,都要充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自然与人之间,留足空间。

继续阅读:
郑州暴雨,一个关键细节
郑州,生命
杀吴亦凡的内卷化
疫苗:父不打,子之过?
暴打院士:从“不要传播”到“感谢监督”

观人随笔

读书写字  文史哲思

商务合作:13161688176

长按二维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