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出大英博物馆》全网刷屏,用文物拟人的方式呼唤国宝回家……

wuhu小精灵 wuhu动画人空间 2024-01-08

wuhu专题

文/大咚咚


最近几日,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应该不少人已经看过点过赞,毕竟这部短剧只更新了两集,抖音播放量破2亿,点赞破1300万,B站播放量超过1000 万,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 2.6 亿,六公主也谈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

  


《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一集

《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二集

六公主表示:最近,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剧中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让不少网友破防。大英博物馆里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部分是当年被盗取、劫掠到英国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期待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家。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拍摄、制作的短视频系列,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逃回中国的故事。

说起短剧的诞生,是来源于一个网友的脑洞:“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各个文物拟人化,然后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

煎饼果仔回复:“等我”。


  


这一想法在微博也有万转,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表示:正视人民群众的需求。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开启,从一句承诺开始。可在创作过程中,包括煎饼果仔在内的几位主创,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煎饼果仔写在短剧上线前的一段独白。


“仅仅是为一个承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三个月都没拍视频了,也推掉了所有商单,其实这三个月我们的工作几乎都没有停过。一开始看到逃出大英博物馆这个题材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拍成视频一定很有趣,但当我开始认真翻阅资料创作剧本的时候,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我的咽喉,我发现,这个故事的重量没有办法让我将就在国内拍完。我把故事的大纲跟夏天说,她在我提议前一拍大腿,激动地抢先问我:“我们去英国拍吧!”


于是,一场于我们而言盛大的、浪漫的、震撼的大洋彼岸中华文物奔赴之旅,进入了倒计时……


于是我们回答:“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我们以真心相待,在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更希望他们,它们,都能听见我们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全体中国人的一致期盼:中国文物要回家。



《逃出大英博物馆》

催人泪下的背后



“也许没有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来。”


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文物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唐宋三彩、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件件都是绝世珍藏。


这些稀世之宝,大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抢掠所得,火烧圆明园也是他们为掩盖罪证犯下的恶行。


8月27日晚,《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要求把所有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归还中国。


大英博物馆曾辩称,文物在自己管理下“更安全”、“保存更好”,拒不交还盗窃的文物。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近年来,大英博物馆不断发生文物失窃事件。


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称有藏品“丢失、被盗或损坏”。可到底失窃了多少文物,大英博物馆语焉不详。


后来,还是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George Osborne透露的,他估计全馆大约有2000件历史文物被盗,价值数千万英镑。


此事一爆出,引爆了国际舆论,这起失窃丑闻也被英国《泰晤士报》形容为“国家耻辱”。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就曾发生过一系列钱币和奖章失窃案件。据媒体报道:近30年来,大英博物馆已经被盗了6次,2004年,十多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



曾于2004年在大英博物馆失窃的中国古铜镜

(图源:社交媒体)


《泰晤士报》认为,藏品屡屡被盗和馆方“管理混乱”有很大关系。


2002年12月,该报记者艾雷代尔(Will Iredale)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大英博物馆卧底调查了三个星期。


他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陶罐和玻璃制品被不小心打碎,工作人员悄悄将碎片重新粘在一起,以免被馆方发现。”“大多数策展人都会随身携带一小管胶水。”


为了测试安保情况,艾雷代尔进入大英博物馆深处的一间储藏室,将一件公元前3世纪、价值2万英镑的希腊大理石足装进背包,然后从博物馆正门离开,整个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在附近一家咖啡馆喝了杯咖啡后,他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只大理石足还了回去。



据《纽约时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藏的800万件藏品当中,仅有450万件在电子数据库中做了数据编目,约占藏品总数的一半。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承认,并非所有藏品都进行了“恰当的编目和登记”。这就意味着一些没有编目的小件文物在失窃后,可能大英博物馆自己都不知道丢的是自家的东西。


据《泰晤士报》报道称,据统计,从英国的博物馆中丢失或被盗走的文物中,有90%以上最终都无法被找回。


从这点上看,大英博物馆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所标榜的:保护好文物!


从文物的保存条件来看,仅拿瓷器举例,许多的中国陶瓷,被密集紧凑地排在一起。


试问,如此摆放陈列,能突显文物的价值吗?在操作中,也非常容易磕碰。

把瓷器摆放到好几层架子上,实话实说,笔者忍不住吐槽了:连家里碗柜的碗都不敢这么放。这可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老物件,它们经历过战火,穿越过世纪,而今竟被如此摆放,简直是对它们的侮辱。

大英博物馆瓷器陈列(网图)

在《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就有这样的寓意和暗示。


小玉壶跟着男主到了家中,她的第一感慨是:“这么大柜子只住两个人啊。”



毕竟,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都在挤在一个柜子里的。


除了这个画面,《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有很多的感人细节。




如小玉壶纠正男主自己是一 “盏”,而不是一只玉壶,这是因为中国的量词甚多,英语无法翻译,量词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短剧里的原型——那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就挤在密密麻麻的中国玉石展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3这个编号。

《逃出大英博物馆》剧照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玉雕艺人俞挺的作品,曾获2007年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当小玉壶知道男主的名字是“永安 ”便一直默念,这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有个瓷枕,上面写的正是 “家国永安 ”。


宋代 磁州窑 “ 家国永安 ” 瓷枕


再来说说,我们的文物保存条件是如何呢?


笔者近日来到了新开馆的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馆长陈水华告诉笔者:“为了让观众更好参观,我们几乎所有玻璃都采用了高清晰度的低反射玻璃,几乎让人感受不到玻璃的存在,也不会在上面看到脏兮兮的手指印。”


这是手机拍摄的浙江省博物馆馆区藏品效果


对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如今的中国,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参观博物馆的群众与日俱增,民众对于我们的历史文物有着迫切的学习、了解需要,对文物的爱愈发强烈。我们的博物馆能给文物带去科学的保护,目前全国的博物馆都在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

我们以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的苏州博物馆为例,该馆已经建立起包括文物分类管理、基础修复材料管理、修复方法管理、修复过程管理、修复结果查询分析、修复文物统计分析等功能板块在内的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

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可视化空间
(图:苏州发布)


我们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可以守护好自己家的文物,并将守护国宝的精神传承下去。

《女史箴图》局部,现藏大英博物馆

知名博物馆学家段勇说过: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物质最终都要走向消亡,正所谓“绢寿八百、纸寿千年”,无论保护水平如何高超,都无法扭转这一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高清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模型制作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尽可能完整、真实、准确地复制现存的文物,把文物本体承载的所有信息精准复制下来,从而使它的信息、价值能够传承下去,即可变相实现文物的永生永存。

从文化传承角度,保护这批留存海外的文物,让这批文物实现“永生永存”,也是非常迫切的。


兴起的文物拟人化

拉近文物与当代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逃出大英博物馆》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形式,拉近了文物与当代的距离。除了两位创作者,许许多多的coser、插画师在各大平台活跃,他们也创作了他们心中的文物拟人,呼吁文物保护和文物回家。这是二次元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紧密联动,这种生动的方式,也极具传播影响力,展现了文物的魅力。


画师“画画的玉玉卿”为国家宝藏拟人的壁纸:



上图对应的几组文物分别是:明孝靖皇后凤冠、西汉 长信宫灯、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商四羊方尊。


画师林茶以的知错就改的几组国宝拟人:



多位coser也发布了逃出大英博物馆相关的文物拟人。


coser小梦选择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元代青花龙纹象耳瓶文物拟人。



夏弃疾拍摄了一组“好心人……请把破碎的我们带回祖国”的文物拟人合集。



中国河北的三菩萨图,在被切割后流落他国,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的菜菜coser了一组图,说的就是这件事。



以上,只是举例了部分的文物拟人案例。目前,越来越多的漫画家、二次元爱好者,参与其中,为中国文物保护、回归、宣传创作。


个体的力量是微小的,却也是强大的。诚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创煎饼果仔所言: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我们以真心相待,在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远在异国他乡的文物一定能听到我们的呼唤,感受到我们的努力。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的呐喊如此弱小,做这些有意义吗?笔者想说,有意义的。笔者记得《国家地理》摄影大师辛苦拍摄濒危动物照片,只有几百美元报酬时,面对质疑,说过这样的话:“拍摄这些照片,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人们也会明辨是非,会抗拒和支持一些不好的、好的行为;一些有决策权力的人物,在考虑利益之余,也会看到这个世界所面临的困境,并最终做出改变……


那些能决定它们命运的人,也总能听到我们样的声音,感受到外在的压力,被迫作出改变。我们相信我们的力量,盼国宝早日回家,与祖国团聚。




本期话题

你认为《逃出大英博物馆》
为什么会火爆出圈呢?




-END-




想了解更多动画资讯与有趣内容?点个“星标”吧~



另外添加wuhu小精灵5号企业微信(17778021721) 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海外发行让《流浪地球2》贴好莱坞标签上映?!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多难?

开局就王炸!?CGI泛滥的时代,《奥本海默》导演诺兰选择了微缩模型
创历史!2023上半年动画电影总票房创新高,也面临降温挑战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