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捣鼓了一档叙事品牌播客 却有一些意外收获

探索中文播客的 播客一下 2022-04-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用“叙事类播客”的形式,为品牌打造一档播客。《Just MINI》或许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也引发外界的一些关注这档播客至今推出已六个月,「播客一下」与节目的主创团队:主持人肖文杰、策划杨一和制作人王若弛一同“复盘”了这个播客的诞生与创作过程。


1

《Just MINI》的诞生有偶然也有必然。

肖文杰本职是《第一财经杂志》报道汽车行业的记者,他采访过MINI中国。在一次采访结束后,MINI中国方面和他聊起做播客的想法。他们读过肖文杰发表在《第一财经杂志》上的一篇关于中文播客的报道,于是请他推荐一些播客和播客团队,JustPod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7月初,播客项目进入到了提案阶段。项目策划杨一回忆道,最初MINI提出的需求是配合新一季MINI CLUBMAN的上市,希望针对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介绍品牌故事,对形式和创意并没有太多限制。“我们在做客户研究的时候也发现,MINI本身是一个在品牌内容上做过大量挖掘的公司,而且他们也非常乐于去尝试各种新的玩法

图源:绝对MINI

比如,在此之前,MINI中国已经出版了三本100%由MINI车主撰写的独立杂志——《THE COOPERS·小人物》,鼓励MINI车主作为业余撰稿人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反映出MINI车主这一人群的独特调性;还曾经出品过一部纪实电影《内心引力》;甚至有一次跟MINI团队见面就是在上海的MINI快闪店里,那也是MINI所做的一个活动。这些都给杨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MINI这次专门挑了中文播客,说明他们仍然有这种创新感,我们几个当时就想,不妨摆脱大家熟悉的谈话节目的模式,做一些更突破一点的事情。所以从一开始就考虑,要提一个叙事类播客的方案”。

◎ 图源:MINI中国官网截图



2


经过一个月的沟通,双方对于项目的目标与节目形式等又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个叫作《Just MINI》的叙事类品牌播客项目开始进入到执行阶段。MINI过往对于品牌内容的积累,在这里也发挥了作用。双方很快就在一个包括MINI的合作设计师、忠实车主以及杂志《THE COOPERS·小人物》作者的嘉宾库中,开始挑选适合的采访嘉宾。

◎ 图源:MINI中国官网截图

对于一档叙事类播客来说,嘉宾故事好不好是最重要的,就像做一桌好饭需要好食材一样。除了故事本身,还要考虑嘉宾的谈吐、带给人的感觉。王若弛说嘉宾的搭配就像是食材的搭配一样, “严肃的要搭配活泼的,北方的要搭配南方的,伤感的故事要搭配温馨的故事”。

综合了人物性格、故事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杨一和王若弛最后挑选出了六位受访者:身在厦门的工业设计师YY,MINI的合作设计师游鹏,成都的民宿老板陶玮玮,本职是国企员工业余为MINI杂志撰稿的王路,从温哥华归国的天津车主杨樾,以及辞去广告总监的工作到日料店当学徒的小贰。

为了更好在节目中突出节目的故事性,杨一邀请更了解汽车行业的肖文杰加入,担任主持;再加上JustPod制作总监王若弛,组成了播客《Just MINI》的制作团队。


事后回忆起来,王若弛觉得三个人的合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也弥补了对方的缺陷,沟通能力强的杨一是团队的大脑和组织者,肖文杰则发挥了丰富的采访经验,引导受访者聊出与MINI的联结,在配乐和叙事方式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3

因为选定的受访者分布在北京、天津、成都和厦门四个城市,在正式采访前,团队用了10天的时间通过微信或者电话预采的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六位受访者,提炼出每个人的个性以及他们与车的联系,写出初步的故事脚本。经过一轮预采后,三人的心中已经形成了大致的节目框架:计划围绕这六位受访者制作两集节目,一集讲述三个人物的故事,时长在二十分钟左右。而在后续的面对面访谈中,两集节目的主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朗。

访谈行程确定后,2019年9月4日,三人分别启程前往目的地,开始为期一周的实地采访与录制。

此前的多次沟通,让每一位受访者面对三人的到访都非常地热情。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双方会先吃个饭闲聊一番。家住厦门的工业设计师YY甚至主动提议开车带三人在厦门逛上一天,看看沿途的风景,到了一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会儿聊聊天,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在面对面采访前就获得了大量的声音素材

◎ 左:受访者YY  右:肖文杰

肖文杰对厦门之行印象极为深刻,他说很多素材都是在很自然状态下捕捉到的那个周末,设计师YY一边开车一边讲述了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她的工作状态以及她对设计的理解。她一方面欣赏MINI的英伦设计风,一方面也建议MINI车厢内部可以加个放咖啡的地方;吃饭时她看到餐厅的茶壶倒水时溢了出来,随口就指出壶嘴的设计缺陷。YY对于设计细节的执着正好与MINI独特的设计美学相契合

采访成都的民宿老板陶玮玮、天津车主杨樾和日料店学徒小贰的过程也让王若弛收获了意料之外的珍贵素材。

陶玮玮在开上自己的MINI、载着杨一和王若弛前往她经营的民宿时,顺手就用MINI的车载系统播放了一首自己喜欢的歌,这首歌就成了天然的配乐,配合陶伟伟讲述自己设计民宿的故事。

天津人杨樾说起天津话来非常有味道,光声音就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他在聊天中说起有一回,有人经过他的MINI顺嘴问了一句“这是谁的车”,杨樾自信地回答说“这是我的车”,路人回道“这还真就像你开的车”。短短的一段对话,“什么样的车配什么样的人的感觉就呼之欲出”,显示出车主与MINI的紧密联结

◎ 左:杨一   右:受访者杨樾


采访日料店学徒小贰时,王若弛向小贰提议说能不能去他们店里看看,做个跟访,小贰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第二天,王若弛和杨一带上录音设备跟着他到了店里,一边随着他的介绍了解日料店的后厨,一边将他的讲述实时录制下来,虽然这样的制作成本很高,但同时也获得了非常具有现场感的声音素材

◎ 左:受访者小贰   右:杨一




4

这一周的奔波中,既惊喜不断,也有层出不穷的困难

对于一直做文字采访的肖文杰来说,他会习惯性地在受访者讲完一段话之后,以“嗯”作为回应,这在文字报道中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播客制作中却会影响后期的剪辑工作带来“小小的烦恼”:删掉这个“嗯”往往会影响一段话前后的流畅性,从而影响到节目的效果。当肖文杰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录音过程已经不可逆了,只能在后续的采访中有意识地抑制这种习惯。

采访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受访者更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同样需要一些技巧。肖文杰是在这次采访行程中慢慢摸索这种技巧的。刚开始在厦门采访的时候,他在和YY的闲聊中敏锐地发现了一段不错的素材,在正式访谈时他主动提起了闲聊时说起的事情,但因为已经有具体语境,YY接着之前聊过的就继续往下说了,但是听众在收听节目时需要完整的叙事以便理解,所以这段素材没法很好地用在节目中。

◎ 在厦门街头采访YY

这次遗憾的经历促使肖文杰更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在音频节目中的采访技巧。在采访MINI业余撰稿人王路时,嘉宾本身就很有故事性,他本职是公司职员,却愿意花费两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去对自己喜欢的导演进行采访并撰稿。肖文杰采取的策略是多给王路讲述的空间,不急着根据他的回答进一步追问,“停顿几秒钟,让他自己再想想,然后沿着刚刚暂停的地方继续讲下去”,说出更丰富的细节。

每完成一个人物的采访时,肖文杰都会迅速和王若弛、杨一一起整理录音,初步判断哪些部分能用在节目中,梳理出每个人的故事线,并标注出需要使用哪些话,然后将整理好的文档交给负责节目剪辑的王若弛,方便他对音频素材做一个粗剪。

◎ 王若弛和肖文杰在讨论 


大多数的采访都是在录音棚以外的场地进行,环境的不可控也是一大挑战。

制作团队与MINI合作设计师游鹏约定的采访地点是他自己的工作室,原本的设想是能够在设计师的工作场景挖掘更多的细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一个糟糕的情况,工作室的楼上正在装修。但最后却也“因祸得福”,游鹏一款设计的样品正好送来工作室,制作团队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过程,特别是在工作状态下,游鹏的细致与一丝不苟都很自然地展露了出来。

◎ 在工作室采访游鹏


有时候录音设备一架起来就会给受访者带来一种压迫感,让他们感到紧张,说话会变得过于正式和不自然,同样会影响录音效果。

这些不可控因素都是外出采访必须面对的,好在几位团队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视音频制作经验,能够随机应变地调整现场录音的方式。




5

忙碌的前期采访之后,《Just MINI》在九月中旬进入到后期剪辑阶段。

在北京采访完业余撰稿人王路时,肖文杰脑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故事主题:两位设计师加上民宿老板都具有“设计”这一共同点,可以组合成一集节目;而天津车主、日料学徒和国企职员在工作外都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就是另一集节目。

◎ 左:肖文杰  右:受访者王路


接着厘清每一集中三个人物的故事线,从庞大的声音素材中挑选出叙事所需要的精彩部分。制作总监王若弛需要先找到人物表述上的相似性,例如第一集第一位出场的人物是工业设计师YY,她在采访中聊到了MINI的内饰和配件,而MINI合作设计师游鹏正好就是为MINI设计配件的,这样就找到了前后两个人物间的某种关联

在剪辑时,王若弛的脑海中一直在编排着这些故事线,尽力“把故事点压缩到最密集最自然的状态”,做到情节上有起承转合。他将这个过程比喻为罪案类美剧里调查案件的主角,他们通常会”把不同的线索写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完的小纸片再一张张贴在墙上,接着在不同的线索之间找到其中的关联,用线将它们的连起来,最终梳理出完整的故事线“。

节目粗剪完成后,杨一、王若弛和肖文杰三人重新聚在一起,又花了几天时间打磨节目,一句话一句话地听节目的半成品,当场给出反馈意见,讨论哪句话有必要,哪句话应该删减,然后王若弛会综合这些反馈再对音频进行调整。就这样一点点地听完了两集节目,集团队之力对节目内容进行了细密的剪辑。

完成这一步后,一档完整的叙事类播客还需要配乐和主持人的旁白。

肖文杰又遇到了新问题。事后他反思说自己缺乏时间概念,不知道每段旁白念出来要花多长时间,所以刚开始写旁白时就出现了有的旁白太长,有的则太短的问题,他坦言”怎么用声音来讲好故事还是需要学习“。对此,制作总监王若弛建议他念的每一段旁白的时长都控制在15秒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叙事的节奏足够紧凑。


在旁白录音时,肖文杰还是有些紧张。他是以记者写文章的口吻来写旁白,然后在录音时一字一句地念出来的,虽然吐字很清晰,但在后来JustPod举办的试听会上,一些听众还是反馈“讲述不够自然、缺少对话的感觉”,让他意识自己还没有彻底完成写作者与播客叙述者的身份转换

◎ 《Just MINI》试听会合照 





6

经过了接近两个月的忙碌,品牌播客《Just MINI》终于在9月底成片,并于10月20日正式发布了两集节目:《设计师的自觉》和《B面生活》。



回看一个夏天的创作过程,王若弛觉得,《Just MINI》在叙事上的尝试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听众认真地听,就能听出两个故事段落之间的弱联系,跟整集节目上的强联系,听出那些丰富的声音元素和强烈的声音语言。“我想听众会品味出《Just MINI》的精致之处,也体会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

而对肖文杰来说,那些在写作者与优秀的叙事类播客记者两种角色间的“同”与“不同”则是让他最有收获的。

这也是杨一在这个项目中最有收获的“意外惊喜”。杨一一直担心中国缺乏优秀的叙事类广播制作人,“没有像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或者Ira GlassThis American Life主持人)这么一批人可以将专业的音频制作经验带到播客中”。但是经过这次与肖文杰的合作,杨一开始意识到在叙事类播客的制作中,人才的来源可以是非常多元的。“没有现成的音频制作人才,或许可以在视频或者文字等其他媒介中寻找”。优秀的特稿记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对于人和故事的敏感,挖掘出好故事,同时他们也会去思考音频叙事和文字报道的差异,想办法将文字报道上积累的经验经过转化、运用到音频叙事中。在与专业的音频制作人的合作中,或许文字特稿记者能逐渐了解叙事播客的制作流程,最终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用音频讲故事的方式


往期推荐


用300G录音讲述一个“边境故事”

一档“反潮流”播客的诞生

一档品牌播客和它的“内幕”

这些文化品牌想用播客打开阅读

汽车品牌在播客世界“大胆”驰骋






作者:陈恒一

编辑:杨一


播客一下公众号

微信号 : justpod

新浪微博:@播客一下

Newsletter:tinyletter.com/JustPod

网站:justpodnews.com

联系我们:contact@justpod.fm

扫码关注我们


帮我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